甘肅省黃埔軍校同學會參加會見臺灣軍隊原將官及其夫人
5月31日中午,甘肅省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張文學、副部長姬安岳,在蘭州會見臺灣退役空軍將官李少弘及其夫人等8位客人,并進行餐敘。甘肅省黃埔同學會副會長寇永杰,副秘書長姚惠珍參加。

張文學、姬安岳、寇永杰(右5)與李少弘(左6)等4位將官及其夫人合影
李少弘等4位是“臺灣空軍官校1453同學會”“2019年1453同學絲綢之路、河西走廊(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嘉峪關)8日游”一行近70人的成員,該會是臺灣空軍幼校14期(1965—1968)畢業后直升空軍官校53期(1968—1972)的軍校學員組成的同學組織,該會成員退役后有的轉業到民航任飛行員,有的在臺或大陸從商,有的在海外不同行業工作發展,普遍支持一個中國原則。此次甘肅行中有將官4人,其中:中將李少弘系臺灣前空軍作戰司令部中將副司令、國防大學空院院長;少將彭魯蘇系該會會長、臺灣原國防部作戰室助理次長,唐定中系臺灣原國防部計劃次長室處長,趙嘯濤系臺灣原桃園機場飛行基地指揮官。
餐敘中,張文學簡要介紹了甘肅的基本情況。他說,甘肅自然資源豐富,歷史文化悠久,省內有黃河象化石等大量遠古遺跡,華夏人文始祖伏羲的故里就在甘肅天水,有句話說:“五千年文明看陜西,八千年文明看甘肅”,甘肅又是秦的發祥地,作為絲綢之路大通道,甘肅沿線敦煌、張掖等地,在隋唐時期非常繁盛,非常發達,文化底蘊深厚,《貞觀政要》中說“天下富庶者,莫過隴右”。希望各位經常來甘肅走走看看,多多感受,加強交流,甘肅很有特點。
李少弘表示,此次和近70位同伴參訪甘肅,大半是因為省黃埔軍校同學會的原因。2017年,甘肅省黃埔同學會與臺灣臺北市黃埔四海同心會(其當時擔任副理事長)協商,邀請臺灣一行20人組成“黃埔隴上行”甘肅參訪團來訪,先后參訪敦煌、嘉峪關、張掖、天水和蘭州等地。這次來,我們看了張掖的丹霞地貌,敦煌莫高窟,嘉峪關城樓,武威雷臺墓等等歷史古跡和人文景觀,大家熱情高漲,以前都是在歷史書上看到的名字、地址,現在都身處其地,親身感受,想起古人“清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的詩句,真是感慨萬千。我們老一些的臺灣人都心系統一,也擔心年輕一輩不會說中國話,不會寫中國字。今后,希望甘肅省委統戰部能更加支持隴臺交流,我們回去后組織更多的臺灣青少年來甘肅參觀旅游,感受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密切兩岸的交流交往。
餐敘中,省黃埔軍校同學會了解到,此次李少弘等4名臺灣退役空軍將官帶領共69名各行各業臺灣同胞參訪蘭州市及河西五市,感受甘肅悠久燦爛歷史文化遺跡和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變化,擴大了隴臺交流,增進了他們對甘肅及大陸的了解,密切了隴臺兩地民眾間的聯系。省黃埔軍校同學會在交流中表示,希望參加此行的臺灣朋友們回到臺灣后,能夠多加宣傳推介幸福美好新甘肅的發展變化,為甘肅省推動開創富民興隴新局面發揮作用。

張文學向李少弘贈送紀念品

寇永杰向李少弘(左)贈送書法作品
餐敘中,張文學、寇永杰、李少弘及其他3位原臺灣空軍將官相互交換了書法作品等禮物。
當晚,姚惠珍和王德川還應邀參加“臺灣空軍官校1453同學會”“2019年1453同學絲綢之路、河西走廊(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嘉峪關)8日游”返程前晚宴。在與他們的交流中,感受最深的是定居在海外的幾位會員,他們明確表示,堅決支持臺海兩岸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