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臺灣青年談“臺北法案”
2020年3月4日,美國國會眾議院全會審議通過“2019年臺灣盟邦國際保障與強化倡議法”(簡稱“臺北法案”),該法案要求美政府根據其他國家調整對臺關系情況,相應增加或減少與該國經濟、安全、外交聯系。連日來,部分在京臺籍青年對此發表了個人看法。
王裕慶(黃埔后代、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博士生)認為,“臺北法案”是美國對臺灣操作這種“類建交”模式,旨在逼迫中國大陸對美讓步。它將進一步拉高臺灣與美國的交往層級,可以預期,接下來美國還會出臺更多新的條例,尤其是與軍事相關的法案。這說明美國和臺灣之間的關系已經出現重大的改變,分析其原因:一是臺灣問題的持續炒作讓臺灣當局有撬動維系自己外事與軍事援助生存的空間,甚至聯合西方勢力對中國進行“聯動性”攻擊;二是臺灣當局也將會借機在軍事方面與美國深入合作,在武器制造方面甚至采用“日韓模式”,把臺灣變成美國在亞太的美規武器零件、組裝與維修中心;三是臺灣當局的蔡英文積極主動配合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共同圍堵中國大陸,旨在獲取自己割據政權需要的外事出席機會、軍事制造技術和商貿利益,從而增強“抗統拒統”的能力。
張立齊(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博士)認為:去年9月以來,美國已經制定了眾多干涉中國內政的法案,如:“西藏政策及支持法案”、“維吾爾人權政策法案”、“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等等。這些方案的共同目的都是通過美國國內立法來干涉中國內政,旨在鼓勵美國內部各類組織機構支持分裂中國的反動勢力,進而形成圍堵和遏制中國穩定發展的合力,增加美國與中國進行戰略較量的籌碼。
同時他們建議面對當前的各種不確定性因素,大陸要做好軟硬兩手準備,妥善管控當前的臺海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