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yyy0y"></li><li id="yyy0y"></li>
  • <li id="yyy0y"></li>
  • <tt id="yyy0y"></tt>
    <li id="yyy0y"><tt id="yyy0y"></tt></li>
    <tt id="yyy0y"><rt id="yyy0y"></rt></tt>
    <li id="yyy0y"></li>
  • <li id="yyy0y"></li>
  • 黃埔軍校同學會

    黃埔將帥

    盧德銘

    日期:2012-09-23 11:40:00 來源:黃埔軍校同學會 作者:
    字號:【小】【中】【大】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盧德銘,1905-1927,又名繼雄,字邦鼎,號又新,四川自貢人,1905年6月9日出生于四川自貢雙石鄉獅子灣。1921年,盧德銘考入成都公學。中學學習期間,盧德銘開始接觸《新青年》等進步書刊,接受馬克思主義。面對帝國主義瓜分中國,軍閥連年混戰,盧德銘決心學習軍事,以武力打倒列強和軍閥。1924年春,盧德銘考入黃埔軍校,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校期間曾受到孫中山入學面試和“全校學員要以德銘為學習楷?!钡谋碚?。1925年畢業后,留校在政治部組織科當科員,曾參加討伐軍閥陳炯明的東征。1925年11月,調任國民革命軍第4軍葉挺獨立團連長,北伐戰爭中參加汀泗橋、賀勝橋和攻克武昌等戰役,屢建戰功,后升任第1營營長、第73團參謀長,第四集團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衛團(即武漢國民政府警衛團)團長。

      1927年8月2日,盧德銘率警衛團前往南昌參加起義。未趕上南昌起義,遂轉移到江西修水與平江、瀏陽農軍會合,參加領導湘贛邊界秋收起義,任總指揮。(毛澤東任前敵委員會書記)后任中國工農革命軍第1軍第1師師長。9月9日,盧德銘率警衛團參加毛澤東領導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并任起義部隊總指揮。秋收起義受挫,在9月19日的文家市前委會議上,毛澤東主張放棄攻打長沙,把起義軍轉移到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農村山區。沿羅霄山脈向南轉移的主張。盧德銘支持毛澤東的意見,對于會議統一思想,起了重要作用。會議經過激烈爭論,最后通過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同年9月25日起義軍向井岡山進軍途經江西萍鄉蘆溪山口巖時,遭國民黨軍伏擊,在掩護部隊突圍時英勇犧牲。盧德銘犧牲時,年僅22歲。毛澤東痛惜不已:“還我盧德銘!給我3個師也不換”

      2009年9月14日,他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之一。

    相關新聞

    九九精品视频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