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yyy0y"></li><li id="yyy0y"></li>
  • <li id="yyy0y"></li>
  • <tt id="yyy0y"></tt>
    <li id="yyy0y"><tt id="yyy0y"></tt></li>
    <tt id="yyy0y"><rt id="yyy0y"></rt></tt>
    <li id="yyy0y"></li>
  • <li id="yyy0y"></li>
  • 黃埔軍校同學會

    黃埔軍校

    中國共產黨人在黃埔軍校中的作用

    日期:2016-05-04 14:34:00 來源:《黃埔》雜志 作者:
    字號:【小】【中】【大】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蔣介石國民黨派系賴以統治中國幾十年的“黃埔系”曾在黃埔軍校崛起,同時,在這里也曾匯聚過眾多出類拔萃的中國共產黨人。黃埔軍校是國民黨軍隊的建軍基點和源頭,同時也是中國共產黨武裝力量的發祥地,軍校中的共產黨人可謂是“堂堂之陣,獵獵之旗”。

      黃埔軍校的政工干部基本上都是由中國共產黨人擔任。他們承擔負責組織了軍校政治教育課,并開展得相當成功出色。在短暫的3年中,僅黃埔本校,就有5位中國共產黨人出任校政治部主任,專職分工政治工作和政治課教育。軍校政治教育以進行最基本的革命理論和革命知識教育為內容,對不同黨派的思想理論實行兼容并包,其中以孫中山倡導的新三民主義和馬克思的共產主義教育為主。軍校訓令中明確規定:“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馬克思主義等書籍,本校學生皆可閱讀?!苯虒W大綱中規定的政治課目有:三民主義、社會主義、帝國主義、蘇聯研究、工人運動、農民運動、學生運動、社會科學概論等26門課。

      黃埔軍校的政治教官幾乎全部都是中國共產黨人。專職政治教官大部分是法、蘇、德、日的留學生。他們博學多才、風華正茂,較早地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有的曾獲得博士學位,有的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有的是當時知名度很高的理論家。如惲代英、蕭楚女、張秋人、李合林、陽翰笙等。此外,中國共產黨的許多理論家、活動家都曾來此演講授課。諸如毛澤東、劉少奇、張太雷、鄧中夏、蘇兆征、彭湃、羅綺園、李求實、吳玉章等。

      中國共產黨組織在軍校中得到充分的發展。共產黨員所占師生比例從剛建校時的十分之一,到3年后“軍校分共”時已經發展到五分之一,在武漢分校中所占的比例更大。黃埔共產黨組織,是中共廣東區黨委為適應軍校復雜的環境而秘密建立的,由廣東區委、軍委直接領導,軍委書記、校政治部主任周恩來親自負責。其主要領導人,在3年時間內曾連任或首任20余人。其中擔任軍校領導和教官的有8人。隨著共產黨員數量的不斷增加和黨組織的發展、壯大,中共黨組織在校中的領導機構也隨著擴大并健全。經歷了中共黃埔直屬支部、中共黃埔特別支部和中共黃埔黨團三個發展階段。上級黨組織派出了特派員常駐軍校,以普通職員的身份秘密協助黨團書記開展工作。

      黃埔軍校共產黨人在校中開展了卓越的斗爭。在組織上有黨的外圍組織火星社,用以“推行黨的政策,擴大黨的影響,并為吸收黨員做準備工作”。有以共產黨人為核心的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在全國曾擁有2萬多會員。在宣傳上有“血花劇社”及多種革命刊物,其領導人都是杰出的共產黨人。如《士兵之友》總編洪劍雄,《青年軍人》總編胡秉鐸,《中國軍人》主筆蔣先云,《黃埔日刊》主編安體誠等。他們有組織、有領導、有策略地頑強地堅持了軍校革命的政治方向,為鞏固革命統一戰線,維護國共合作,貫徹孫中山三大政策作出了貢獻?!暗近S埔去”的口號在當時風靡全國。

      中國共產黨人在黃埔軍校中任職最多的階段應是武漢分校時期。1927年1月19日,武漢黃埔軍校政治科正式易名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蔣介石兼任校長,鄧演達任代校長,張治中任教導長兼訓練部部長(教育長)、學生總隊長,共產黨人惲代英任政治總教官。鄧演達時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兼國民革命軍武漢行營主任,北伐之前任黃埔軍校教育長,北伐軍進軍武漢時是攻城司令,所以鄧演達在黃埔學生和北伐軍中威望很高。鄧演達、張治中因兼職多,不能常到分校來,惲代英便成為武漢分校的中堅人物,他召集和委任一大批共產黨人到軍校任職。如徐象謙(向前)為政治大隊第一隊隊長,沈雁冰為政治教官。聘請擔任講演的教官主要有:鄧演達、鐵羅尼、李漢俊、董孚光、吳企云、李達、章伯鈞、包惠僧、周佛海、毛澤東、惲代英、李合林、郭冠杰、朱代杰。擔任特別講演的嘉賓主要有:鮑羅廷、徐季龍、宋子文、宋慶齡、孫科、詹大悲、唐孟瀟、董必武、李立三、張太雷、張國燾。武漢分校學生主要由三部分組成:一是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政治大隊、第五期炮兵工兵大隊1200多人;二是新招來的第六期政治講習班1200余人,其中有首批女生隊;三是學兵團有1300多人。中國共產黨各地黨組織奉命輸送了一批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到武漢分校學習。武漢分校的共產黨組織,先后由惲代英、陳毅負主要責任。

      中國共產黨人在黃埔軍校中建立了殊勛,黃埔軍校也饋贈予中國共產黨豐厚的回報。有資料統計,黃埔一期時,師生中的中共黨員有103人,其中學生88人,教職員15人。以后各期,共產黨員師生人數又有增加。這批共產黨員,在當時即是一些不同凡響的人物,主要體現在:入黨時間比較早,有的還是各地共產黨組織的創始人;文化程度比較高,最低是中等以上學歷;閱歷十分豐富,多數是各地革命運動的先鋒和骨干;軍事基礎比較好,一些人曾從事過軍事工作。這批共產黨員經過在黃埔軍校的學習和磨煉,后來大多成為中國革命的中堅力量。

      有資料統計,參加南昌起義、有姓名簡介記載者456人,其中黃埔軍校教職學生有114名,占總數25%;參加湘贛邊界秋收起義有姓名簡介記載者172人,其中黃埔軍校教職學生有21名,占總數12%;參加廣州起義有姓名簡介記載者306人,其中黃埔軍校教職學生有70名,占總數24%;累計三大起義參加者有934人,其中黃埔軍校教職學生有205名,占總數22%。戰爭年代,從黃埔軍校涌現出眾多黨的忠誠將士。如廣州起義中堅持街壘戰斗3晝夜,最后壯烈犧牲又被敵人剝光衣褲,用鮮血在她們身上寫上了“女共產黨員”幾個大字“示眾”的第五期黃埔生游曦、邱繼文、李蘊瑞、鄧蘇等女烈士。有血灑井岡山的紅軍高級將領盧德銘、王爾琢等烈士。有寧死不屈、高呼著“中國共產黨萬歲!”而從容走向刑場的趙一曼、惲代英等烈士。有對黨忠心耿耿、含冤死于“左” 傾路線槍口下的許繼慎、曾中生等烈士。有至今仍用他們的名字命名的“左權縣”、“志丹縣”、“尚志縣”等烈士。

      黃埔師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軍中占有很大比例。(1)紅一方面軍及江西中央根據地創建參加者中有:黃埔軍校教職員周恩來、陳毅、聶榮臻、葉劍英;第一期畢業生左權、劉疇西、陳賡、周士第、李隆光(謙)、蔡升熙、何章杰、馮達飛、梁錫祜、賀聲洋、彭干臣;第二期畢業生宛旦平、羅英、張源健、程俊魁;第三期畢業生朱云卿、唐紹堯;第四期畢業生林彪、蕭克、伍中豪、吳溉之、李萼、林野、范樹德、洪水、唐天際、袁國平、郭子明、郭化若、曾希圣、張震球;第五期畢業生宋時輪、楊至成、譚希林。(2)紅二方面軍及湘鄂西、湘鄂川黔邊區根據地創建參加者中有:第一期畢業生黃鰲、董朗、史書元、孫一中(德清)、周士第;第二期畢業生方汝舟(濟川)、譚侃;第四期畢業生湯慕禹、段德昌、蕭克、曾中生;第五期畢業生許光達。(3)紅四方面軍及鄂豫皖、川陜邊區根據地創建參加者中有:第一期畢業生徐向前、蔡升熙、許繼慎、吳展、陳賡、金仁先、王逸常;第四期畢業生倪志亮、曹廣化。(4)陜北、陜甘邊地紅軍及根據地創建參加者中有:第一期畢業生唐澍、閻揆要、王泰吉;第四期畢業生劉志丹。(5)廣東東江紅十一軍及根據地、瓊崖紅軍及根據地創建參加者中有:第一期畢業生董朗、吳展、袁仲賢、梁錫祜、黃雍、劉立道;第三期畢業生陳悅民、陳永芹。應運而生的黃埔軍校教職官佐及前5期畢業生,成為中國革命武裝斗爭的第一批拓荒者和開創者,成為人民軍隊早期武裝力量的開拓者、創建者和奠基人。

      新中國成立后,黃埔軍校一代精英更是熠熠生輝。如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授軍銜時,出自黃埔軍校的學生中就有元帥2人,大將3人,上將8人,中將9人。有10多位黃埔軍校生出任省長以上高級職務;有通曉5國語言的駐外大使;有當年在軍校任《黃埔日刊》的編輯,新中國建立后又任《解放軍報》編輯的黃埔第4期生,等等。由于國共兩黨分裂后,黃埔軍校成為國民黨的軍校,絕大多數黃埔出身的共產黨將領都畢業于前5期,如此密集程度,在世界軍事教育史上都絕無僅有。

    相關新聞

    九九精品视频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