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得日寇人仰馬翻
—— 第三次長沙會戰親歷記
我于1940年夏考入黃埔軍校十七期炮科,次年秋畢業分配在國軍九十二軍軍炮營第一連觀測班,擔任軍士。部隊駐扎衡山縣南岳山麓,待令隨時準備參加長沙第三次會戰。
我連的大炮是進口的德制先進榴彈炮,口徑為15公分,炮身長為口徑的32倍,重量為5.8噸,要靠特種牽引汽車牽引或火車、輪船載運。當時長沙經過第一、二次會戰后,湘潭至長沙的陸路交通已遭破壞,只有水路暢通。1941年12月底,我連奉命調往長沙,直屬第九戰區司令長官部指揮。12月28日夜暮時分,我連除部分人員留守湘潭外,其他戰斗人員分乘4艘輪船,每艘載火炮1門,牽引車1輛,以及所需物資,向長沙進發。當夜在水運途中,每船相隔距離300到500公尺左右。抵達長沙水陸洲時天將拂曉。當時雪后初晴,地上還有積雪,氣溫在0℃左右,但大家不畏嚴寒,在較短時間內迅速登上了水陸洲。此時天已大亮,地面雖是霧氣朦朧,但為防止敵人空襲,我們仍然將火炮車輛隱蔽起來。
29日晨,連長在司令長官部報到后率領全連到指定地點——湖南大學進口處公路兩側的園林內,構筑陣地工事,在岳麓山南端設立觀測所。當日火炮進入陣地,做好一切射擊準備,靜候敵人進入我火炮有效射程之內后給以沉重的打擊。
1942年元旦,長沙第三次會戰全面展開,我們聽見敵人的炮聲越來越近。在觀測所觀察到長沙郊區前沿陣地,信號彈直沖天空,此起彼落,火光閃閃,濃煙及塵土飛揚。當時接到司令長官部指示,要我連對東屯渡、瀏陽河一線進行攔阻射擊,給敵以迎頭痛擊,以摧其攻勢氣焰,打亂其攻擊部署。爾后根據步兵前沿陣地的要求和戰區長官部的指示,轉向對黑石渡等目標進行轟擊,配合步兵作戰。我們的炮彈發發對準敵陣,轟隆作響,地動山搖。經過一天一夜的戰斗,經我炮火攻擊,敵人攻勢受挫,大部分目標被毀,我軍士氣大振,步兵部隊的兄弟們尤其對我炮兵火力刮目相看,嘖嘖稱贊。此后,在前沿陣地有吃緊告急的時候,便要求我連以火力支援。我連原先的射擊方向是長沙東北部,可是后來要轉向東南部,臨時變動給我連帶來困難。連長怕貽誤戰機,造成損失,便向戰區司令部請示,需要延長準備時間才能發射,因為火炮要重新調動位置,最快也要十幾分鐘,甚至約一小時才行。司令部電示,抓緊火炮變換射向,盡量求快。至此我連在戰斗中,擔負了整個戰場大部分火力支援的重任。方向時而指向金盆嶺、雨花亭,時而指向湘雅醫院,時而指向東屯渡、撈刀河等方位。
3日中午,敵人炮兵推進到五里牌、杜家嶺兩處,被我炮火一陣奇襲,敵人馬跑人亡,敵炮被我火力摧毀,所攜帶的彈藥均被爆炸燃燒,整個陣地變成了一片火海,濃煙遮蔽半空。該兩處至天黑未見敵人活動。敵人隨后出動飛機在我步兵陣地偵察掃射,之后陸續飛來八九架輕型轟炸機在岳麓山上空盤旋,亦未偵破我炮兵陣地,只沿著湘江東西兩岸,由南門外至牛頭洲一段進行濫炸掃射,在天馬山東麓盲目投下了幾枚炸彈,我部未受到任何損失。
1月4日,敵人作最后垂死掙扎,從拂曉開始,全面發起攻勢,少數敵人侵入市內,敵炮向我前沿陣地狂轟濫炸,戰斗甚為激烈。中午,敵步兵曾一度攻入湘雅醫院。此時,興漢門及瀏陽河一線都十分吃緊。我炮兵連對前幾日射擊過的目標,都有時間、方向、地點、距離、目標等記載,所以變換射向極為迅速,對目標也無須試射,取原來之射擊諸元素給敵人以猛烈的火力轟擊。敵人在我連強大之火力射擊后大部分潰逃,只有極少數在市內負隅頑抗。
黃昏時接戰區司令部指示,說敵有退卻之動向,發現東屯渡、撈刀河兩渡口,有日軍人馬集結渡河,令我連予以射擊。我連當即以強大之火力進行遮斷射擊,以后則每隔5至10分鐘或不規則時間,在距離上則遞加或遞減交換向兩渡口實行群射。約夜半時分,聽見前方槍聲停息,炮聲疏遠,我連以延伸最大射程繼續向渡口和敵人退卻的交通要道給以炮擊,直到表尺上受限后才停止。
元月5日,戰區司令部宣告,長沙第三次會戰勝利結束。此次戰斗我炮兵連毫發未損,人員無一傷亡,勝利凱旋?!瘢ê鲜↑S埔軍校同學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