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黃埔老人、抗美援朝老兵王月科
王月科,系黃埔軍校成都本校二十三期步科畢業,后隨軍校集體起義、赴朝參加“魚隱山反擊戰”等著名戰役。2011年5月12日,我們采訪了王月科老人,聽老人講他在朝鮮戰場上的故事。
1948年我19歲在陜西榆林上中學,在此期間黃埔軍校來當地招生。我懷著一顆報國之心,報考了黃埔軍校,被錄取后轉到成都本校步科學習,編入二十三期一總隊步兵大隊一中隊。1949年四川成都解放,目睹國民黨的腐敗無能,我們這些黃埔軍校的愛國學生于1949年11月自發組織起來參加了和平起義。起義后,我被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十八兵團。從1949年底至1950年,我隨該兵團參加了著名的成渝鐵路建設,部隊遇山開路,見水架橋,克服重重困難,為祖國交通大動脈的建設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我后來被分到西南軍政大學川西分校學習。因為學習刻苦,成績優秀被調到中國人民解放軍六十軍教導團,被選至參謀訓練隊學習參謀業務。畢業后,我被分到一七九師五三五團三營任見習參謀(正排級)。
1951年初,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我隨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戰場。1952年底至1953年初,朝鮮戰場敵我雙方一直“談談打打”不停,板門店談判未取得實質性成果。敵人堅持以“打”為立足點,他們想利用戰場上的勝利為其在談判桌上取得有利的籌碼。為了讓停戰談判有進展,我方采取“以牙還牙”的方法,只有給敵人以毀滅性的打擊,才能讓他們老老實實坐下來談判簽訂停戰協定。
“魚隱山反擊戰”就是粉碎敵人拖延談判的一次重大戰役。魚隱山位于朝鮮東線戰場,戰略位置十分重要,由我五三五團守衛。其前沿陣地左側為二營,我們三營緊靠其右,另一個營做預備隊。883.7高地當時由敵李承晚一個加強團把守,我團和該高地敵軍隔川相對,兩者之間是一片無險可守的平川。由于敵人在火力上占有絕對優勢,我方陣地被炸得光禿禿的,戰斗打得十分艱苦。而在最艱難的時刻,我們的指戰員們依然有著必勝的信念,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斗意志,用種種戰斗策略去打擊敵人。如:我們的坑道、環形工事,通行的交通溝、貓耳洞等都是殺傷敵人、保存自己的地下長城,進可攻,退可守,讓敵人取勝的妄想不能得逞。
為反擊883.7敵陣地,我部做了大量準備工作,首先摸清敵情。團部偵查股長胡鵬,在團觀察所用望遠鏡觀察到一小隊敵人,每天在下午黃昏出來巡邏,天天如此。敵人這一有規律活動,為我們提供了抓“舌頭”的機會。我所在的參謀部精心設計了一個小型作戰計劃,引誘敵巡邏兵進入了我偵查員設下的包圍圈,除了一個敵人想持槍反抗被當場擊斃外,其余的敵人全部舉手投降,做了我們的俘虜。從他們口中,我們得到了重要情報。根據情報,我營八連副連長王壽山按照營部制定的作戰計劃,率領一個加強排幾十名戰士趁夜晚敵人松懈之際,悄悄摸至敵883.7主陣地前沿一個510小高地。經過激戰,斃傷敵數十名,還有十余名成為我們的俘虜(其中一名美國士兵)。經過對俘虜的審訊,進一步查明敵人的兵力布置、工事構筑情況,為我方攻占883.7高地奠定了堅實基礎。
1953年6月9日晚8時,我們營和左側友鄰部隊,利用夜幕的掩蔽,秘密運動到距敵主陣地20—30米山下前沿,利用蓬密的山草,彈坑洼地等潛伏下來。這一果敢行動做到了天衣無縫,敵人毫無察覺。6月10日晚8時整,我魚隱山陣地各種火炮,包括友鄰部隊支援的炮火,集中火力猛烈地將炮彈砸向敵人陣地,徹底摧毀其主陣地的防御工事。我方火炮開炮10分鐘后,自動延伸射程,向敵陣地后方猛射。我們潛伏部隊隨后向敵883.7高地發動了總攻,僅用了約一個小時左右就打垮了負隅頑抗的敵人,完全占領了883.7高地。此時敵人陣地上,到處是被我軍擊毀的火炮和敵軍尸體。我奉營長秦大琪指示,命通訊員迅速發信號彈,將攻占敵主陣地喜訊報告后方師團指揮部。
在魚隱山戰役取得勝利后,我部奉命將占領的敵陣地防御任務移交給接防部隊,連夜趕赴金城地區前線接受新的任務。在路上,我遠遠聽到了金城方向萬炮齊鳴,火花閃閃映紅了天空。一位戰友笑著對我說:“看來金城反擊戰已經打響了,咱們得趕快點,不然肉吃不到,湯都分不到一口喲!”我部各營迅速加快了行進速度,提前到達了指定地點——金城一線后的“上班里”待命。次日,我營駐地遭到大股敵機轟炸,一顆顆炸彈將營部駐地來回“犁”了數遍,在轟炸中,我的頭部被彈片砸中,血流如注,染紅了身上的軍裝。在通訊員攙扶下,我來到附近的包扎所,對傷勢進行了簡單處理。隨后,顧不上休息,強撐著回到了最需要我的戰斗崗位上。在營長秦大琪、教導員段枝勞指揮下我始終戰斗在最前沿。1953年7月27日,敵我雙方在“板門店”停戰協議上簽字。
1953年10月,我部奉調回國。在部隊服役近7年后,我退役了。由于我在朝鮮戰場上的出色表現,我被授予三枚勛章,并榮立“三等功”一次。1956年,我轉業到地方工作,后調至淮南市大通區衛生所和第三人民醫院從事行政工作,直至1983年退休。在工作中,我始終保持著戰爭歲月中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的軍人本色,出色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我曾兩次因公負傷,致使身體致殘(一次因修電路,當時頭朝下從房梁上摔下,致頭部形成凹陷性骨折,昏死后幸搶救及時才脫離危險;另一次是參加醫療隊下鄉,當時由于雨大地濕滑倒,右臂撐地猛,造成右肩關節部粉碎性骨折)。至今,我右臂不能稍抬,肩胛骨肌肉萎縮,骨頭變形。也因此,我多次榮獲嘉獎。
今年,我已經83歲了,但我依然忘不了往昔崢嶸歲月,忘不了戰場上與我生死與共的戰友。為此我仍積極參加省黃埔軍校同學會各項活動,鼓勵教育下一代積極參加“黃埔親屬聯誼會”,以提醒后輩子孫傳承“黃埔精神”,珍惜今日的和平生活。作為一個黃埔老人,我也希望臺灣當局能夠順應民意,盡早和祖國大陸實現和平統一,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