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yyy0y"></li><li id="yyy0y"></li>
  • <li id="yyy0y"></li>
  • <tt id="yyy0y"></tt>
    <li id="yyy0y"><tt id="yyy0y"></tt></li>
    <tt id="yyy0y"><rt id="yyy0y"></rt></tt>
    <li id="yyy0y"></li>
  • <li id="yyy0y"></li>
  • 黃埔軍校同學會

    黃埔歲月

    在校憶往

    日期:2012-01-01 14:13:00 來源:《黃埔》 作者:安毓淼(臺灣)
    字號:【小】【中】【大】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我們的隊長

      我們在學校,和我們關系最密切的是一個隊的隊長。在軍校接受教育和訓練,隊是“教育及行政單位”,負的責任很大。入伍時,隊是負責百分之九十的“教育及訓練單位”。一個隊有八位軍官,計:隊長、副隊長各一員,區隊長三員,區隊附三員。此外,還有特務長一員及五名業務士官和九名炊事士兵。

      這個隊長要主持實施“基本及戰斗與射擊教練”、“夜間教育”、一部分學科課程,再加上一百人以上師生的衣、食、住、行的行政事宜,隊長就是一個隊的主心骨,軍校真正最重要的人物。

      雙流入伍

      我考入二十二期炮科,被編到三大隊二十五中隊,隊長是張志存中校。我自預備入伍,就在他的隊上,因為我愛京劇,隊上晚會,我都露一手,張隊長也愛這個調調,我受到他特別的照顧,正式入伍編隊,就還是留在他隊上。

      入伍快結訓時,我被選為伙食委員,等到月底結帳時,伙夫頭告訴我,隊上結余兩大塊“鍋巴鹽”。四川“自流井”是出鹽的地方,但鹽比起北京來,算是很貴,我向隊長請示,可否賣鹽加菜?他同意了,不但全隊加了菜,還請大隊部及各隊長參加本隊會餐,吃得大快朵頤,可見當時“肉賤鹽貴”,這可是成都物價的特色。

      雙流入伍,沒放過假,但辦伙有功,隊長宣布“伙委”在周六放特別假一天,但不可以到成都去。這已是天大的恩德,我們幾個伙委唯有到雙流去觀光,逛了逛“雙流公園”。走了半天馬路,中午肚子餓了,伙委舒雨義家里有接濟,請我們去吃個小館,走進去不會點菜,我們北京人全怕辣,在四川已經把我們辣怕了,大家研究半天,看到有一道“甜燒白”,就來一盤吧!是甜的,一定沒有辣椒。等送上來一看,肥肉片裹夾糯米豆沙餡兒!又解饞,又有油水,很不錯?;貋硪恍麄?,大家全知道四川菜有一道“甜燒白”,后來在皇城分科入伍以后,放假到小館,這道菜是北方同學必點的美味!

      遙想當年皇城事

      分科我在第八隊,隊長還是張志存,也可以說我是隊長夾袋中的人物,隊長了解學生,學生尊敬隊長,自然是好事。由于曾有先期的老大哥在成都打架,所以我們后期同學星期日放假不準去看電影。校長明令:看電影先開除,再關三個月禁閉!變通的辦法是各督練區包星期日電影院早場,各大隊輪流請客看電影。我記得看過“一江春水向東流”,“乘龍快婿”、“山河淚”、“假鳳虛凰”、“青青河畔草”,這些片子,全是白楊、陶金、劉瓊、舒繡文、周璇、李麗華、石揮等明星演出的,很不錯。

      1948年初,金元券改革,我們每月副食僅夠買柴和鹽,副食的菜主要是牛皮菜和豆芽菜,別的全吃不起,有時伙夫在菜市場撿些菜葉子也算是副食。但自1949年6月以后,閻錫山任行政院長,每人每月發三塊光洋,而且全是“大頭”,沒發過“川版”、“光版”和“玉版”。金元券貶值,光洋不貶,同學們有錢了,就輪流請客,錢一定一周內花完,因為輔幣貶值,不然下禮拜,手上的錢就不值一文了!所以一放假,就去吃得過癮,當時成都一塊光洋可買40斤豬肉或是200個雞蛋,40斤豬肉可以在飯館買40個菜,五位同學留在飯館一塊錢,可以吃兩個星期天,多好!當時就是想吃,饞得不得了!

      康樂別人也康樂自己

      二總隊的政治部主任楊誠上校,調查同學資料,發現總隊同學中,喜愛“國劇”的人很多,于是組成“國劇團”,成立“票房”,至于“行頭”和“場面”,學?!把▌F”經申請后是無條件支援,并請當家花旦“龍江客”定期前來指導。第一次在總隊部會議室集合,大家研究排演老生戲“托兆碰碑”,演出地點在皇城司令臺,主角是老令公,有一段唱段:

      二簧倒板“金烏墜,玉兔升,黃昏時候?!鞭D回龍:“盼嬌兒,不由人,珠淚雙流,我的兒呀!”再轉原板:“七郎回雁門搬兵求救……”

      曾記得1939年,我在北平吉祥聽余敘巖老板的“托兆”,就喜歡得不得了!但就是唱不出那股凄涼悲壯的味道?,F在排這句戲,我們同學中可真有高人,第九隊的白律宗,他的老太爺就是上海麒派名演員白家麟,他可是家學淵源,人家念、唱、做、表全是門兒里的活,無一不精,無一不好,自然就當仁不讓飾演“老令公”了!“楊六郎”由第十隊的姚江擔任,我呢,飾演“楊七郎”。在排戲時,楊主任給了我們一本“公差通知單”,就說:“要排戲,自己填請假,圓章全蓋好了!”這下可好了,凡是行軍演習、夜間教育,我們就相互通知,填單子到政治部會議室報到,以排演做借口,躲過了許多吃苦受難的日子,真是應了川戲的臺詞:不該!不該!大不該!,再玩就該打得壞呀!

      后來這出“托兆,李陵碑”就在皇城司令臺演出,倒是沒出洋相,還得到不少掌聲!

      后記

      快畢業的時候,侯廷梁在區隊長處打聽到,我和他分發到“昆明第六編總司令部”,我們沒興趣到昆明,夢想到臺灣接受“新軍訓練”。侯廷梁真是很會做公共關系的人,皇城后門糕餅店的楊老板,和侯廷梁處得不錯,一聽說,就主動包了一包點心,他說他認識校長副官郭錚上尉,指出這一條路,叫我們去看看郭上尉,就說是楊老板送他吃的,再表明希望能分到臺灣,也許會成功。我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到了北校場中正臺郭上尉的住處,說了沒幾句,郭也沒表示什么,但分發命令到手,我和侯廷梁分到“東南軍政長官公署”,也就是臺灣,但同隊的張偉志卻改分到別處。到現在一想起這件事,我自覺內愧,可以說做了件損人利己的事。

      一甲子在臺灣匆匆而過,最近看看同學錄,看得越多,感觸越深。

     ?。ㄅ_灣陸軍官校二十二期同學會季刊供稿)●

      

    相關新聞

    九九精品视频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