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yyy0y"></li><li id="yyy0y"></li>
  • <li id="yyy0y"></li>
  • <tt id="yyy0y"></tt>
    <li id="yyy0y"><tt id="yyy0y"></tt></li>
    <tt id="yyy0y"><rt id="yyy0y"></rt></tt>
    <li id="yyy0y"></li>
  • <li id="yyy0y"></li>
  • 黃埔軍校同學會

    黃埔歲月

    我在黃埔軍校十七期的生活

    日期:2012-01-01 14:14:00 來源:《黃埔》 作者:夏世鐸
    字號:【小】【中】【大】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我參加空校的筆試、體檢合格后,還通過口試。記得主持口試的負責人是黃埔一期畢業的王叔銘,他當時任空軍軍官學校教育處處長。我那時還不滿20歲,面帶稚氣,他操著濃重的北方口音問我:“你很年輕來考空軍,你父母贊成嗎?”我毫不猶豫地回答:“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抗日救國,不分男女老幼,我有志抗日,父母就是不贊成,也阻止不了我?!蓖跏邈懧犃宋⑿χc點頭,似乎表露出滿意的樣子。

      削發為兵

      1940年初,我們50多名被空軍官校錄取的學生被送到成都中央軍校入伍,編在十七期一總隊。當時教育長是陳繼承,政治部主任是鄧文儀(后是蕭贊育)、教育處長是黃杰(后是沈發藻)??傟犻L是四期炮科畢業的姚升贏,那時他只30多歲,軍銜是炮兵上校,平日穿著整潔的軍裝,足登锃亮的馬靴,走起路來很精神,頗有風采,一些頑皮的學生總喜歡模仿他走路的姿態。 

      報到的第一天,我們便被班長領進理發處,由理發兵把我們梳得光亮齊整的頭發一下子剃得精光。一時,我們許多同學摸著剃光的頭,木然望著地下散落的頭發,似乎都有一點失落,但想到自己抗日救國之志,失落感立時消失了,轉而精神振奮,昂首快步回到宿地,從此削發為兵。

      碧血黃土

      我們預備入伍在成都西門外的青羊宮。這里古色古香,建筑宏麗,是成都著名古跡之一。正殿是三清殿,殿左角有銅鑄青羊兩尊,民間俗習認為摸羊頭可以去病延年,故到此游客莫不撫摸羊首,長年積久,兩羊頭頂已磨得光亮閃耀。我們在此入伍,禁不住也都偷暇前去那里,好奇地撫摸一番。

      預備入伍的生活對于剛從學校轉來受訓的青年學生來說,相當緊張。當時學科的課程是內務規則、陸軍禮節、步兵操典等;術科是步兵教練、單雙杠、木馬訓練等。為了鍛煉堅強的意志,我們奉命參加筑路工程,在成都西門外修筑馬路。每天砸石運土、灌漿碾地,渾身汗水淋漓,很少休息。有時不慎砸破手指,碰傷肌膚,鮮血滴滴,仍然堅持勞動。我們深深記得孟子有言:“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為了抗日救國,我們必須艱苦磨煉。一天,正當我和一些同學在土坡凹處挖土時,突然一聲巨響,山坡崩塌,幾十個同學被埋其中,我竟幸免。隨即,我與同學們在官長的指揮下,奮力營救被埋同學,在鏟土營救時,看到傷亡同學的鮮血染紅了黃土,有些被壓死的同學的腸子都流出來了,真是慘不忍睹,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搶救,傷十余人,死八人,目睹此情,我們忍不住熱淚縱流,悲痛不已。他們中有許多人是從東北輾轉來到成都投筆從戎的,想不到在筑路中犧牲,真是壯志未酬身先死啊!

      草堂入伍

      出成都西門數里,過浣花溪不遠便是有名的草堂寺,唐代杜甫曾在此寄居。這里花木扶疏,綠蔭掩映,竹葉滴翠,曲徑通幽,不愧是蓉城名勝。我們十七期一總隊入伍生團第二、三大隊的學生有幸在這里入伍。

      我入伍的第十隊隊長是九期畢業的董桂森,曾以橫渡長江聞名全校。同隊同學百余人,來自全國各地,多是飽含愛國熱情的青年學生。入伍期間,我們是上等兵,生活仍然很緊張很艱苦,足穿布襪草鞋,吃的是粗茶淡飯,睡的是稻草地鋪,每天白天出操上課、打野外,晚間自習,有時還有夜間教育,真是累得滿身筋骨酸痛。官長們常說:“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因此,盡管訓練十分艱苦,我們同學總是秉承“親愛精誠”校訓,相互愛護、相互鼓勵,努力培養不怕苦、不怕死、愛國愛民的黃埔精神。

      入伍期滿的一次軍事演習,我隊是尖兵連,我與另一同學被派為斥候,偵察“敵軍”陣地。我倆機智地潛入“敵方”防御陣地后面,發現有幾個“敵”軍正在嚴密監視前方,我們商議要俘虜他們,便躡手躡腳地走到他們后面,用槍頂著他們,大喝一聲“放下武器”,他們冷不防被喝聲震懾住了,只好舉手投降。演習完畢,我倆受到表揚,高興得晚上難以入睡。

      炮科受訓

      1940年10月,入伍期滿,原考取空軍十五期學生多轉入十七期一總隊。經過分科考試,我考入炮兵科。炮科學生要求比較嚴格,規定身高必須一米六八以上,我只有一米六七,幸而我分科考試成績較優,當時隊長張芳桐對我另眼相待,破格錄取,但排班時,我不得不“恭居末位”了。

      有些高個子同學對我們矮個子同學常有“欺侮”之意,我們并不示弱,就與他們比手勁、比舉石鎖、比籃球、比劈刺,在各方面一比高低。他們在比賽中并未完全取勝,從此,他們再也不敢“欺侮”我們了。炮科學習的課程很多,主要學術課有:炮操、觀測、射擊、通信、馭法、馬術、戰術學、筑城學、地形學以及政治課程和外語等。為了盡快學習軍事技能,以便畢業后能到抗日前線殺敵,我們不論嚴冬酷暑都堅持接受嚴格的訓練。在騎馬訓練中,屁股磨破了,兩腿酸疼萬分,連上床都感困難。夏天,操練中,墨蚊侵襲,痛癢難熬,也不敢動一動,紀律嚴明可見一斑。 

      在軍校受訓期間,經常有外國代表團到校參觀。記得有一次美國總統羅斯福之子小羅斯福少將來參觀我隊的觀測教練,我曾做觀測手表演方向盤測定方位。當時,我隊學生觀測操作表演,受到小羅斯福的稱贊。

      畢業留校

      軍校兩年多的艱苦訓練終于結束了。1942年4月14日,十七期一總隊學生舉行畢業典禮,國民黨副參謀總長白崇禧親臨主持并講了話,勉勵同學分赴戰場為國效命。同學們個個情緒激動,高呼口號:抗日到底!收復失地!打倒日本帝國主義!而我此時的心情卻是十分沉重,因為公布分配工作名單時,我被留校工作了,不能一償多年來積蓄的殺敵之志。

      在歡送同學奔赴前線的那一天,成都軍校西較場的操場上,旗幟飄揚,抗戰口號的呼喊聲此起彼落,即將奔赴戰場的同學英姿勃勃,精神奮發,我緊握著他們的手,絮語綿綿,戀戀不舍。不一會,響起了出發號聲,出發的同學紛紛登上了軍車,一輛輛軍車滿載意氣風發的同學飛快地駛出校門。我望著漸漸遠去的車影,不由得又回憶起我們兩年多的朝夕相處、同場操練、同窗切磋之情誼,心里默默地祝愿他們殺敵致果,抗日勝利!●

    相關新聞

    九九精品视频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