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革命時期黃埔軍校中的共產黨組織大革命時期黃埔軍校中的共產黨組織
卜穗文
大革命時期,中共派出大批重要干部參加黃埔軍校的創建工作,擔任軍校的重要領導職務。在第一期教職員中有周恩來、曹石泉、徐成章、胡公冕、茅延楨、金佛莊、嚴風儀、郭俊等中共黨員;第二期教職員中有周恩來、魯易、譚其鏡、楊其綱等;第三期教職員中有聶榮臻、楊其綱、鄺鄘、盧德銘、陳奇涵等;第四期教職員中有熊雄、于樹德、惲代英、安體誠、張秋人、陳賡等。中共各地黨組織還推薦、派出一批黨、團員投考軍校,另有不少進步青年在校期間加入共產黨和青年團。第一期學員中有趙自選、王爾琢、蔣先云、陳賡、曹淵、許繼慎、閻揆要、劉仇西、洪劍雄、周士第、張際春、左權、蔡升熙、黃錦輝等黨、團員;第二期學員中有練國梁、胡秉鐸、張堂坤、麻植、周建屏、周逸群、吳振民、李勞工、盧德銘等黨、團員;第三期學員中有朱云卿、常乾坤、蔡晴川、曹素民、姚世昌、周玉冠;車鳴驤等黨、團員;第四期學員中有伍中豪、曾鐘圣、林彪、劉志丹、段德昌、陸更夫、王世英、袁國平、霍步青等黨、團員。他們當中不少人在進校前就參加或領導過各地的工農運動,具有豐富的革命閱歷和斗爭才干。他們朝氣蓬勃,勤勤懇懇,在軍校里起著骨干作用。后來聶榮臻對此回憶道:“共產黨人在軍事工作上和政治上發揮了先鋒作用”,“在國民革命軍和黃埔軍校中都擔任了繁重的任務?!?
第一期學生中有共產黨員、青年團員五、六十人,占學生人數的十分之一。初時,軍校內沒有成立共產黨組織。同學中的共產黨員蔣先云、楊其綱、陳賡、王逸常等保持密切聯系,互相交換意見,提高自己的政治覺悟。1924年9月,經軍校政治教官張申府的推薦,周恩來從法國歸來,被廖仲愷委任為軍校政治教官,給第一期學生講授政治經濟學。中共廣東區委和周恩來十分重視黃埔軍校黨組織的建設,決定成立中共黃埔軍校支部。在周恩來的主持下,軍校的黨員開了幾次會,選出在同學中威信很高的蔣先云為黨支部書記,王逸常擔任宣傳干事,楊其綱擔任組織干事,許繼慎和陳賡擔任候補干事。黃埔支部的成立,使第一期革命師生有了政治核心。黨團員與進步同學交朋友,著力健全和發展黨組織。在蔣先云、楊其綱等人的幫助下,第一期同學譚其鏡、曹淵等加入共產黨。
1924年11月,黃埔軍校第二期開辦。鑒于中共黃埔支部的負責人蔣先云、陳賡、許繼慎等第一期學生已畢業離開軍校,而各地又有一批黨員進入第二期學習,中共廣東區委決定改選黨支部。楊其綱擔任黨支部書記,余灑度為組織干事,周恩渭、周逸群為宣傳干事,王逸常、麻植為候補干事。
1924年12底,楊其綱等決定以第二期的共產黨員為核心,建立一個火星社作為黨的外圍組織。該社先后發展社員近百人,其成員以后大多數加入了共產黨。1925年1月,蘇聯顧問鮑羅廷發起組織青年軍人社,楊其綱和王一飛、胡秉鐸等共產黨員踴躍參加。同年2月,蔣先云、李之龍等根據周恩來的指示,成立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成員有在粵各軍的進步軍人。軍校的黨員常利用假日到廣州的省港罷工委員會、國光書店、農民運動講習所三個地方開會和進行黨組織生活。他們稱這三處為”革命俱樂部”。
1925年2月1日,廣東革命政府舉行第1次東征,周恩來擔任校軍政治部主任,率政治部的王逸常、洪劍雄一同赴東江前線。共產黨員包惠僧接替周恩來擔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每天夜晚10點鐘熄燈號吹響后,包惠僧、楊其綱、周逸群、余灑度、黃鰲等黨支部成員就匯集到包惠僧的寢室召開秘密會議,商量黨組織的工作安排。同年3月,第1次東征取得勝利。4月24日,賀衷寒、曾擴情、潘佑強等黃埔學生成立了一個反共組織——孫文主義學會,與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對抗。從此,在黃埔師生中產生了兩種思想和勢力的斗爭。孫文主義學會分子經常氣勢洶洶地在軍校里鬧事,矛頭針對蔣先云、楊其綱、周逸群等人,甚至在深夜里偷竊共產黨的文件。蔣先云等沉著老練地對付他們,既與他們作堅決斗爭,又力求避免無原則糾紛,因而沒有釀成重大沖突。同時,楊其綱等根據周恩來的意圖,一方面積極發展黨員,擴大黨組織;另一方面采取秘密小組的方式開展黨、團活動,不給敵人抓住把柄。
1925年6月,滇桂軍閥楊希閔、劉震寰在廣州叛亂。黃埔軍校校軍奉命回師平叛。包惠僧、楊其綱等挑選了幾十名黨、團員和進步學生組成一個全副武裝的宣傳隊,在叛軍潰敗后進入廣州市區驅逐散兵游勇,救濟難民和安定民心,維持社會秩序。6月12日,楊、劉叛亂被平定,校軍捉獲了數千名俘虜。這一大批俘虜被押到黃埔軍校暫時關押。楊其綱等帶領政治部的職員和入伍生管理這些敵俘。他們既要布置警衛,又要對敵俘進行宣傳教育,還要籌措伙食,一天多時間沒有休息,直到校軍凱旋回到黃埔軍校。
1925年7月1日,黃埔軍校第三期學生正式入學。軍校政治部主任改由邵力子擔任,共產黨員魯易擔任副主任,聶榮臻不久也擔任了政治部秘書。政治部下設宣傳、組織二科。宣傳科長是魯純仁,楊其綱改任宣傳科科員,稍后又升任宣傳科長。中共廣東區委軍委認為軍校第二期學生已畢業離校,決定改組黃埔黨支部。楊其綱再次擔任黨支部書記,曹素民為組織干事,宣傳干事為段子中,段啟愷為候補干事。在此四人中,除楊其綱為第一期學生外,其余均為第三期學生。周恩來已辭去軍校政治部主任,擔任了國民革命軍第一軍政治部主任等職,在黃埔軍校的時間不多,故他委派魯易、聶榮臻領導軍校黨組織的工作。但大事仍由周恩來決定。當時的軍校政治部大多數人是共產黨員,校內黨團員人數不斷增加,魯易、聶榮臻等對黨團員加強政治形勢教育,促進校內軍政訓練的開展。他們特別強調大部分黨員不公開身份,只有少數黨員公開身份活動。楊其綱等還主持編輯了《軍事政治月刊》、《黃埔潮》、《黃埔叢刊》等書刊。
1925年11、12月間,校長蔣介石幾次向周恩來等提出,交出軍校中共產黨員名單和校內共產黨員公開活動。周恩來婉言拒絕。黃埔軍校黨支部根據廣東區委的指示,加強對黨團員的政治教育,還經常向軍委匯報校內情況,研究對付孫文主義學會分子的對策。這時,黃埔軍校第一、二期畢業的黨、團員已分散到國民革命軍第一軍、海軍局等處擔任要職,形成了被國民黨右派稱之為“赤黃埔系”的一股革命力量。周恩來是公認的“赤黃埔系”首領。
1926年1月12日,國民黨中央軍事委員會決定將黃埔陸軍軍官學校改組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同年3月1日,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正式成立,其中一項重大措施是添設了政治科,有系統地施行政治教育,培養軍隊中專職政工人員。惲代英、肖楚女、楊其綱等被軍校聘為政治教官。政治課在學生課程中占很大比重,但沒有正式教材,由政治教官自編講義。楊其綱在談到自己如何講授政治課時是這樣說的:“政治教官根據黨的主義與政策,授以近代社會科學的知識,使學生確定革命的觀點,并趁每次群眾運動的機會使他們組織宣傳隊,練習宣傳工作的能力,并養成向民眾宣傳的習慣。同年9月,第五期政治科入校以后,更在正課內,規定每周一次到鄉間實習,由政治部制定種種惹人注目的標語、紅旗、畫報等,學生也覺得得與人民接觸之機會,興致勃勃,比在課堂內聽講更有益處”。
1926年3月8日,黃埔軍校第四期學員入學。軍校政治部主任仍為邵力子,副主任則是共產黨員熊雄。不久,因邵不能駐校辦公,由熊雄代行主任職責。政治部的機構亦有變動,分設總務、組織、宣傳三科。楊其綱任組織科科長。軍校第四期學生中有一批共產黨員,而惲代英、高語罕、張秋人、安體誠等黨的重要人物亦來校任教,故中共廣東區委軍委決定將黃埔支部擴大為黃埔特別支部,楊其綱任特支書記。特支管轄的黨員有100多人。
1926年3月20日,蔣介石制造中山艦事件,打擊共產黨人。事后,熊雄到中共廣東區委向陳延年、周恩來匯報了軍校情況,要求加強軍校黨組織和領導力量,于是,廣東區委決定在軍校再成立一個黨的核心組織“黃埔軍校黨團”。黨團書記為熊雄,惲代英、楊其綱、安體誠為黨團干事,另派饒來杰為區委特派員駐校協助工作。黃埔特支在黨團領導下開始工作,特支下分黨小組活動。區委指出軍校黨組織的中心任務是“團結左派,爭取中間力量,反對極端勢力,積極宣傳孫中山先生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和國民革命運動,加強軍校政治教育工作,培養配備國民革命軍的軍事政治骨干與后備力量”。熊雄、楊其綱等堅決執行這一指示,齊心協力,團結一致,對完成黨的上述任務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山艦事件后,國民黨右派的反動氣焰日益囂張。同年4月,蔣介石公開提出不準共產黨員擔任第一軍的各級黨代表,在5月又在國民黨二屆二中全會上提出旨在取消和削弱共產黨力量的“整理黨務案”。他還再次要黃埔軍校內的共產黨員公開身份。陳延年指示軍校黨組織:“一個都不要向所在單位國民黨黨部表態,尤其是一向沒有暴露中共黨員身份的人更應保持常態”。軍校特支很快就將上級精神傳達到每個黨小組。同年5月24日,蔣介石為了進一步控制黃埔學生,決定解散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和孫文主義學會,成立黃埔同學會。他指示親信學生曾擴情、賈伯濤等進行籌備工作,但考慮到共產黨在黃埔軍校的勢力,又安排了蔣先云、楊其綱等參加。6月27日,軍校舉行師生懇親會,正式成立黃埔同學會,以蔣介石為會長,楊其綱以第一期學生代表的身份當選為同學會代表。6月29日,楊其綱又和蔣先云等12人一起被蔣介石指定為黃埔同學會的監察委員。黃埔同學會初時雖有不少共產黨員擔任會務工作,但實權掌握在蔣介石的心腹手中,楊其綱等實際上很少過問會務,只掛一個虛銜。以后,楊其綱等的犧牲與黃埔同學會內的反共分子告密和誣陷很有關系。
1926年6月28日,蔣介石在黃埔軍??偫砑o念周上講話,脅迫軍??琰h的共產黨員或者退出國民黨,或者退出共產黨,并限期三天。楊其綱、蔣先云、陳賡等人一起宣布退出國民黨。而一些共產黨員也公開宣布退出共產黨。但軍校黨組織仍根據區委和周恩來的指示,要求一些新入黨或沒有公開活動的共產黨員仍留在國民黨內。在后來的革命斗爭中,這些秘密黨員發揮了重大作用,如在黃埔軍校潮州分校工作的侯鏡如、廖運澤等。
1926年7月,北伐軍正式誓師出發。黃埔軍校很多共產黨員都奔赴前線。黃埔軍校黨團除在校內加緊宣傳北伐外,還注意聯絡陸續到校第五期學生中的黨員。其時,周恩來已離開廣州。黃埔軍校特支書記楊其綱直接由中共廣東區委軍委書記熊雄領導。每逢星期天,他大多到廣州市內越華路廣東油業工會參加區委軍委會議,聽取陳延年等的指示。同年11月15日,軍校第五期開學,惲代英已奉命主持武漢分校的工作,聶榮臻亦被廣東區委派到北伐軍中,軍校中共黨組織由熊雄、楊其綱、安體誠、饒來杰主持。楊其綱繼續擔任特支書記。安體誠是政治部的宣傳科長,饒來杰公開身份是軍校圖書館的管理員。廣東區委指示他們領導全體黨員在各個崗位上,為培養革命力量而努力,爭取北伐戰爭的早日勝利。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4月18日,黃埔軍校當局召集全體師生在俱樂部和操場上開會,正式實行反共清黨。在一天內,400多名進步師生被捕,這就是四·一八慘案。不久,熊雄、孫炳文、楊其綱等著名共產黨人英勇犧牲?!?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