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珍藏的黃埔軍?!督逃媱澅怼?/h1>
日期:2011-01-19 07:51:00
來源:《黃埔雜志》
作者:單補生
字號:【小】【中】【大】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單補生
在北京文化市場有一古玩店,店主是個南方人,人稱許老板,40多歲,上世紀90年代來京開店,主營銅器古幣兼雜項舊書,他經商有道,代賣提成,貨源不斷,生意紅火。因我曾在此店買過早期黃埔期刊,所以每次來市場必到此店聯絡感情,不管是否買東西都同許老板打聲招呼或閑聊一陣,時間久了就成了朋友。
有一天,許老板見我來了就說:“這有一本黃埔軍校的書,是幫朋友代賣的,不知你是否感興趣?”說話間從柜臺中取出一本書,我接過書一看,此書厚約3公分、16開本,紫紅色封面上有五個楷體燙金大字:“教育計劃表”。翻開內頁見一藍色方形鈐記,上印“蔡氏圖書軍字第1號”等字樣。接頁是“軍官學校教育細則草案”,計有17頁的文字詳解,內容有:各科大隊教授班編成(分步兵為三大隊,炮兵、機關槍、經理、工兵各一隊及電信電話隊,另設軍官補習班一大隊)、學科教育(關于入伍生與軍官教育)、術科教育(關于入伍生與軍官教育)、政治教育、教程編纂、學期及日數之配當、試驗等目。冊中附有大(42×85cm)?。?6×30cm)圖表54張,即入伍生術科教育進度預定表30張,野外演習表一張,軍官學校術科教育預定表23張。
奇怪的是此書看似內容完整,卻沒有版權頁,顯然不合常理。書中表頁款識只有“軍官學?!彼膫€字,無一處有“黃埔”或“中央”冠字,但是在冊中夾有一紙條,是用毛筆書寫的“黃埔軍官學校教育計劃表”,從紙張筆跡來看是近期所為。我問許老板其原因,許答:“不知道為什么沒有版權頁,貨主保證是廣州早期黃埔軍校的東西,而且要價很高”。聞許價高之言,知其有意“戴帽兒”(店家為了再獲利,按與貨主事先議好貨物的底價,從中加價,行話稱“戴帽”),無須回應。我再次細閱“軍官學校教育細則草案”,在“學期及日數之配當”一節中,有兩段文字吸住了我的眼球:
一、入伍生自入校之日起至升學之日止為三個月。軍官教育定為年半分為三期,其期限自十七年八月六日起至十九年一月二十八日止。
二、關于野外演習測圖實施之規定,地點賓陽門外及通湘門外一帶地區,每日出發及回校時間,早七點二十分出發,晚五點半回校。
從以上兩點已見端倪,根據教育期限確定出時間段是1928年至1930年(經考證時間有誤系印刷者造成),而賓陽門、通湘門這兩個地名則表明演習是發生在湖北武漢地區,由此得出《教育計劃表》應源自武漢分校而非廣州黃埔軍校、南京中央軍校的結論。
據我所知黃埔軍校歷期都印有《教育計劃表》發至教官隊官,以供教授訓練學生之用。此書民間罕見,值得收藏?,F因賣家出口高價,感覺買進時機未到,所以就以無版權頁及印刷謬誤為由,向許老板表示暫無買意。之后我們之間也未再提起此事。
?。衬旰蟮囊惶?,當我一進店里,許老板就告訴我:賣家把版權頁找到了。并拿給我看,只見版權頁上印有:“《教育計劃表》,全一冊,實價三元,編訂者中央軍官學校武漢分校,印刷者軍學印書館”??磥碣u家故意撕下版權頁是為了賣高價,未料三年也沒賣出去。最終我同許老板商議結果,《教育計劃表》以朋友價轉讓于我,皆大歡喜。
筆者為收藏《教育計劃表》費時三年,這讓常人難以置信,可在收藏界里卻是屢見不鮮。行走收藏之路,請記箴言:凡收藏者應具備的素質就是見到好東西要不動聲色、沉得住氣,練就韌性。所忌急于求成。
武漢分?!督逃媱澅怼肥怯傻谄咂趯嵤┑?,教育計劃從年度學期預定到每周每日,如每日午前午后之教育時間及回數,教育課目之種別。其細致到連時間分配及應穿著之服裝都有規定,《教育計劃表》可謂綿密周到,切實可行,明了簡單?!吨醒腙戃娷姽賹W校史稿》云:“武漢分校之教育大綱、教育細則及教育計劃表均根據本校教育大綱及教育細則所規定”,《教育計劃表》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一個普通學生考入軍校受訓、從入伍生磨練成黃埔軍官的全過程,顯示出其史料價值彌足珍貴。
武漢分校第七期簡述
1.武漢分校第七期學生隊之成立
1929年春,桂系軍人在武漢失敗后,前第四集團軍隨營軍官學校學生一千余名出走荊沙時,校長蔣介石移節武漢,不忍莘莘學子流落無歸,仍欲收而撫育儲為國用。乃命錢大鈞于4月初旬赴校接辦,更名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武漢分校。4月28日正式開辦,5月初旬將陸續由荊沙回校之學生改編為步兵三大隊,每大隊分為三隊。炮兵、工兵各設一隊,計共11隊,每隊暫定為124名,計共學生一千三百余人。5月13日舉行甄別考試,淘汰成績不良者達二百余名。旋奉校長令將十八師及五十師軍官教導團五百余人,并入本校編為軍官補習班(后改編為步兵第四大隊)內分4隊。合計共有學生一千七百余人,遂于6月16日舉行開學典禮。因適與南京本校第七期同時,故該期學生稱為武漢分校之第七期學生。
2.教育人員之委任
1929年4月錢大鈞奉命為教育長,先后委任趙錦雯為教育處處長,宋思一為政訓處處長,張達為步兵第一大隊大隊長,李模為步兵第二大隊大隊長,李及蘭為步兵第三大隊大隊長,李季烈(后改蕭鐘鈺)為軍官補習班第一大隊大隊長,孫明遠為炮兵隊隊長,權伯云為工兵隊隊長,楊伯森為政治總教官。
3.畢業與分發
武漢分校第七期學生于1930年7月中旬即舉行畢業考試,于7月26日舉行畢業典禮,畢業學生共1677名,先后分發中央直轄各師旅見習及留校服務。
4.同學錄題詞
本期學生畢業之際編刊同學錄,校長蔣介石為之題詞云:“桓桓多士,吾黨之英,服膺主義,為國干城,古稱大勇,知方是尚,兵書萬卷,練心為上,氣類之感,翕合風云,葆茲朝氣,輝光日新,民國之興,肇基鄂渚,大業重光,權與黃埔,精神一貫,袍澤同心,合群御侮,永保令名?!薄?/P>
相關新聞
單補生
在北京文化市場有一古玩店,店主是個南方人,人稱許老板,40多歲,上世紀90年代來京開店,主營銅器古幣兼雜項舊書,他經商有道,代賣提成,貨源不斷,生意紅火。因我曾在此店買過早期黃埔期刊,所以每次來市場必到此店聯絡感情,不管是否買東西都同許老板打聲招呼或閑聊一陣,時間久了就成了朋友。
有一天,許老板見我來了就說:“這有一本黃埔軍校的書,是幫朋友代賣的,不知你是否感興趣?”說話間從柜臺中取出一本書,我接過書一看,此書厚約3公分、16開本,紫紅色封面上有五個楷體燙金大字:“教育計劃表”。翻開內頁見一藍色方形鈐記,上印“蔡氏圖書軍字第1號”等字樣。接頁是“軍官學校教育細則草案”,計有17頁的文字詳解,內容有:各科大隊教授班編成(分步兵為三大隊,炮兵、機關槍、經理、工兵各一隊及電信電話隊,另設軍官補習班一大隊)、學科教育(關于入伍生與軍官教育)、術科教育(關于入伍生與軍官教育)、政治教育、教程編纂、學期及日數之配當、試驗等目。冊中附有大(42×85cm)?。?6×30cm)圖表54張,即入伍生術科教育進度預定表30張,野外演習表一張,軍官學校術科教育預定表23張。
奇怪的是此書看似內容完整,卻沒有版權頁,顯然不合常理。書中表頁款識只有“軍官學?!彼膫€字,無一處有“黃埔”或“中央”冠字,但是在冊中夾有一紙條,是用毛筆書寫的“黃埔軍官學校教育計劃表”,從紙張筆跡來看是近期所為。我問許老板其原因,許答:“不知道為什么沒有版權頁,貨主保證是廣州早期黃埔軍校的東西,而且要價很高”。聞許價高之言,知其有意“戴帽兒”(店家為了再獲利,按與貨主事先議好貨物的底價,從中加價,行話稱“戴帽”),無須回應。我再次細閱“軍官學校教育細則草案”,在“學期及日數之配當”一節中,有兩段文字吸住了我的眼球:
一、入伍生自入校之日起至升學之日止為三個月。軍官教育定為年半分為三期,其期限自十七年八月六日起至十九年一月二十八日止。
二、關于野外演習測圖實施之規定,地點賓陽門外及通湘門外一帶地區,每日出發及回校時間,早七點二十分出發,晚五點半回校。
從以上兩點已見端倪,根據教育期限確定出時間段是1928年至1930年(經考證時間有誤系印刷者造成),而賓陽門、通湘門這兩個地名則表明演習是發生在湖北武漢地區,由此得出《教育計劃表》應源自武漢分校而非廣州黃埔軍校、南京中央軍校的結論。
據我所知黃埔軍校歷期都印有《教育計劃表》發至教官隊官,以供教授訓練學生之用。此書民間罕見,值得收藏?,F因賣家出口高價,感覺買進時機未到,所以就以無版權頁及印刷謬誤為由,向許老板表示暫無買意。之后我們之間也未再提起此事。
?。衬旰蟮囊惶?,當我一進店里,許老板就告訴我:賣家把版權頁找到了。并拿給我看,只見版權頁上印有:“《教育計劃表》,全一冊,實價三元,編訂者中央軍官學校武漢分校,印刷者軍學印書館”??磥碣u家故意撕下版權頁是為了賣高價,未料三年也沒賣出去。最終我同許老板商議結果,《教育計劃表》以朋友價轉讓于我,皆大歡喜。
筆者為收藏《教育計劃表》費時三年,這讓常人難以置信,可在收藏界里卻是屢見不鮮。行走收藏之路,請記箴言:凡收藏者應具備的素質就是見到好東西要不動聲色、沉得住氣,練就韌性。所忌急于求成。
武漢分?!督逃媱澅怼肥怯傻谄咂趯嵤┑?,教育計劃從年度學期預定到每周每日,如每日午前午后之教育時間及回數,教育課目之種別。其細致到連時間分配及應穿著之服裝都有規定,《教育計劃表》可謂綿密周到,切實可行,明了簡單?!吨醒腙戃娷姽賹W校史稿》云:“武漢分校之教育大綱、教育細則及教育計劃表均根據本校教育大綱及教育細則所規定”,《教育計劃表》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一個普通學生考入軍校受訓、從入伍生磨練成黃埔軍官的全過程,顯示出其史料價值彌足珍貴。
武漢分校第七期簡述
1.武漢分校第七期學生隊之成立
1929年春,桂系軍人在武漢失敗后,前第四集團軍隨營軍官學校學生一千余名出走荊沙時,校長蔣介石移節武漢,不忍莘莘學子流落無歸,仍欲收而撫育儲為國用。乃命錢大鈞于4月初旬赴校接辦,更名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武漢分校。4月28日正式開辦,5月初旬將陸續由荊沙回校之學生改編為步兵三大隊,每大隊分為三隊。炮兵、工兵各設一隊,計共11隊,每隊暫定為124名,計共學生一千三百余人。5月13日舉行甄別考試,淘汰成績不良者達二百余名。旋奉校長令將十八師及五十師軍官教導團五百余人,并入本校編為軍官補習班(后改編為步兵第四大隊)內分4隊。合計共有學生一千七百余人,遂于6月16日舉行開學典禮。因適與南京本校第七期同時,故該期學生稱為武漢分校之第七期學生。
2.教育人員之委任
1929年4月錢大鈞奉命為教育長,先后委任趙錦雯為教育處處長,宋思一為政訓處處長,張達為步兵第一大隊大隊長,李模為步兵第二大隊大隊長,李及蘭為步兵第三大隊大隊長,李季烈(后改蕭鐘鈺)為軍官補習班第一大隊大隊長,孫明遠為炮兵隊隊長,權伯云為工兵隊隊長,楊伯森為政治總教官。
3.畢業與分發
武漢分校第七期學生于1930年7月中旬即舉行畢業考試,于7月26日舉行畢業典禮,畢業學生共1677名,先后分發中央直轄各師旅見習及留校服務。
4.同學錄題詞
本期學生畢業之際編刊同學錄,校長蔣介石為之題詞云:“桓桓多士,吾黨之英,服膺主義,為國干城,古稱大勇,知方是尚,兵書萬卷,練心為上,氣類之感,翕合風云,葆茲朝氣,輝光日新,民國之興,肇基鄂渚,大業重光,權與黃埔,精神一貫,袍澤同心,合群御侮,永保令名?!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