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yyy0y"></li><li id="yyy0y"></li>
  • <li id="yyy0y"></li>
  • <tt id="yyy0y"></tt>
    <li id="yyy0y"><tt id="yyy0y"></tt></li>
    <tt id="yyy0y"><rt id="yyy0y"></rt></tt>
    <li id="yyy0y"></li>
  • <li id="yyy0y"></li>
  • 黃埔軍校同學會

    2021年第五期

    傳承黃埔精神 促進祖國統一——在第十四屆黃埔論壇上的致辭

    日期:2021-09-14 16:00:00 來源:《黃埔》雜志 作者:譚天星
    字號:【小】【中】【大】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值此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黃埔軍校建校97周年之際,我們在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上海,舉辦第十四屆黃埔論壇,很有意義。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百年征程波瀾壯闊,不變初心歷久彌堅。自成立之日起,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人民立場,一代代共產黨人視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在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道路上接續奮斗,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向著民族復興的偉業砥礪前行。我們不能忘記120年前,也是一個農歷辛丑年,清朝政府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中國社會完全淪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災難深淵,中國人民處于水深火熱的悲慘境地,中華民族瀕臨亡國滅種的空前危機。為了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無數仁人志士前仆后繼,各種政治力量多方探索,許多主義主張試驗踐行,在救亡圖存的滾滾洪流中大浪淘沙、經受檢驗。在中華民族百年抗爭、百年奮斗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共產黨和黃埔軍校結下了不解之緣。

      ——中國共產黨為黃埔軍校的創建、發展和東征北伐的勝利奠定了重要基礎。1924年,在中國共產黨的支持和幫助下,孫中山先生毅然改組國民黨,提出“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實現了第一次國共合作,創建了黃埔軍校。中國共產黨用自己的紅色基因給黃埔軍校打上了深深烙印,自成立之初,積極接觸孫中山,并促成了孫中山與蘇聯共產國際代表的三次重要會晤,為黃埔軍校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礎。建校前,葉劍英、張申府、胡公冕等共產黨人積極參與軍?;I建工作。建校后,中國共產黨先后派周恩來、惲代英等骨干力量參與軍校教學、管理工作,對黃埔軍校的建設和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別是中國共產黨人開創和完善的政治教育模式,使黃埔軍校有別于舊式軍校,提升了黃埔軍人的革命覺悟,促進校軍戰斗力的形成,為取得東征北伐的勝利、結束軍閥割據、完成形式上的統一奠定了重要基礎。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黃埔師生作出了無可替代的貢獻。黃埔師生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西安事變爆發后,周恩來、張治中等黃埔師生呼吁停止內戰、一致抗日,推動事變和平解決,促進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皖南事變發生后,周恩來、葉劍英等與國民黨頑固派進行了有理有利有節的斗爭,為打退反共高潮、維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作出了貢獻。在忻口會戰、武漢會戰等戰役中,國共兩黨的黃埔師生并肩戰斗、密切配合,書寫了共御外侮的輝煌史篇。

      ——中國共產黨推動兩岸黃埔同學攜手突破阻撓,打破隔絕狀態。在中共中央與鄧小平同志的親切關懷下,黃埔軍校同學會于1984年成立,架起了黨和政府聯系國內外黃埔同學的紐帶和橋梁。1990年,黃埔軍校同學會邀請并促成黃埔一期生鄧文儀先生到訪大陸,受到鄧小平同志的歷史性接見,打破了兩岸黃埔同學隔絕堅冰。此后,黃埔軍校同學會以“黃埔情緣”為紐帶,加強與臺灣黃埔同學及組織的交流合作,共同為推動兩岸交流交往、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貢獻力量。

      ——中國共產黨推動兩岸黃埔組織、黃埔同學及其親屬共同開展反“獨”促統運動。長期以來,我們團結全體中華兒女,大力開展反分裂斗爭,引導臺灣黃埔組織針對蔡英文當局“去中國化”“漸進臺獨”等行徑,積極主動發聲,揭穿其虛偽面目,批駁“臺獨”謬論,壯大島內反對分裂、支持統一的正義聲音。推動兩岸民間交流,開展尋根謁祖、國情考察、基層參訪等活動,加強與島內民眾的交流互動,加深兩岸同胞的手足親情,團結更多臺灣同胞支持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與祖國和平統一。

      歷史發展表明:只要把握歷史大勢,掌握歷史主動,真正擔負起推動國家統一、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歷史使命,事業就能夠更好前進。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促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滾滾向前、勢不可擋的歷史潮流。

      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我國正處于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當前,由于臺灣民進黨當局頑固堅持“臺獨”立場,挾洋自重,美國以臺制華,阻礙兩岸統一的企圖昭然于世,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兩岸關系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迅速增加,形勢嚴峻復雜。海內外黃埔同學及其親屬、黃埔組織,應進一步增強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共擔民族大義、順應歷史大勢,繼承和發揚黃埔精神,堅決反對“臺獨”分裂,推動兩岸交流合作,促進同胞心靈契合,增進和平統一認同。在此,我提幾點建議,與大家共勉。

      一是賡續黃埔精神,匯入歷史洪流。新時代傳承和弘揚黃埔精神,最主要就是致力于祖國統一和民族復興。一方面,要深入闡釋黃埔精神的歷史意義,深刻闡述黃埔精神的時代價值,充分挖掘黃埔精神在不同歷史時期的豐富內涵,將弘揚黃埔精神與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必然性有機結合起來,讓黃埔精神在新時代發揮更大作用,成為促進祖國統一、民族復興的強大精神力量。另一方面,要創新開展人文交流活動,善于運用各種生動感人的事例,傳承弘揚黃埔精神,凝聚全體中華兒女,以民族大義為重,團結一心、攜手并肩,共同匯入實現祖國統一和民族復興的時代潮流。

      二是廣泛凝聚力量,推進反“獨”促統。支持和追求國家統一是民族大義,應該得到全民族肯定。希望海內外黃埔同學及親屬繼續弘揚“愛國、革命”的黃埔精神和“天下黃埔一家親”的理念,擦亮黃埔品牌,強化黃埔情緣,充分發揮在對臺交流交往中的獨特優勢和作用,堅決反對“臺獨”分裂行徑,為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新的貢獻。港澳黃埔組織要加強與大陸、臺灣及海外相關團體和人士的聯系,發揮港澳“一國兩制”示范作用。大陸黃埔理事及親屬要積極參與,加強與島內黃埔組織、同學的聯系,促進同胞心靈契合,為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和民族復興大業添磚加瓦。希望各位專家學者發表真知灼見,為挖掘黃埔精神內涵、發揚黃埔品牌作用、強化黃埔情感紐帶提供智力支持,為促進祖國統一提供更多的意見和建議。

      三是密切交流合作,深化融合發展。兩岸同胞血脈相連,是骨肉天親。中國人要幫中國人。要深化兩岸黃埔交流,密切與島內主要黃埔組織及其基層組織、分支機構的聯系,繼續推動兩岸黃埔同學及親屬圍繞“兩制”臺灣方案等議題溝通研討,深化兩岸交流和民主協商。要大力踐行“兩岸一家親”理念,加強與臺灣民眾、基層民意代表及各界人士的交流,增進兩岸同胞情感融通與心靈契合。要鞏固兩岸交流品牌,持續舉辦“黃埔情”海峽兩岸聯誼交流、“黃埔論壇”等品牌活動,不斷豐富活動內涵,創新活動形式,提升品牌的吸引力與感染力。要深入踐行“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加大對臺青的工作力度,積極搭建平臺,幫助島內青年來大陸學習、就業、生活,協調解決在大陸發展的臺青的現實困難,助力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要秉持同胞親情、生命第一的理念,推動兩岸同胞攜手抗擊疫情,戰勝病毒侵害。

      孫中山先生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仍然囑托,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希望黃埔軍校同學會繼續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有關重要批示精神,深化改革,發揮作用。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我們呼吁廣大黃埔人,無論身在何處,不論黨派信仰,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順應歷史大勢,擔起歷史責任,大力弘揚黃埔精神,堅定捍衛一個中國原則,堅決制止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圖謀和行徑,積極推動兩岸交流合作,不斷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共同為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相關新聞

    九九精品视频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