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揚紅色傳統與愛國革命的黃埔精神 共同致力于祖國統一和民族復興——在第十四屆黃埔論壇上的致辭
在舉國上下喜迎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的重要時節,我們相聚在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和初心始發地上海,共同參加以“傳承紅色傳統?發揚黃埔精神?促進祖國統一”為主題的第十四屆黃埔論壇,具有特別的紀念意義。
100年前,中國發生了一件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共產黨誕生了!從此,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斗爭就有了主心骨。97年前,為了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中國民主革命偉大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在中國共產黨的支持和幫助下,毅然改組中國國民黨,提出“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實現了第一次國共合作,并同中國共產黨人一起合作創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所革命軍官學?!S埔軍校。從此,一批批革命軍人從這里成長起來,在東征、北伐和抗日戰場上,前赴后繼,浴血奮戰,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建立了不朽功勛,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愛國、革命”的黃埔精神,在中華民族不懈奮斗的歷史征程中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此,我結合此次論壇的主題,談以下三點個人淺見:
第一,黃埔軍校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重大成果,黃埔精神凝結著深厚的紅色傳統。
作為國共兩黨合辦的新型軍校,黃埔軍校承載著國共兩黨“愛國、革命”的共同信仰。黃埔軍校的歷史也是一部國共合作的歷史。
中國共產黨在統一戰線方針的指引下,積極參與了黃埔軍校的籌備、招生以及教學等過程,為黃埔軍校的建立與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李大釗、毛澤東、董必武、何叔衡等人動員了各地大批熱血青年報考黃埔軍校。中共中央派出一批重要干部到黃埔軍校擔負各級政治領導工作,周恩來和熊雄等人先后開創、完善的政治工作,使黃埔軍校政治面貌發生了重大變化。黃埔軍校的政工干部和政治教官也基本上由中共黨員擔任,劉少奇、張太雷、鄧中夏、惲代英、蕭楚女、聶榮臻等都曾在黃埔軍校演講或授課。黃埔軍校設有政治部和黨代表制度,訓令中明確規定:“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馬克思主義等書籍,本校學生皆可閱讀?!?/p>
由此可見,黃埔軍校自成立之初便將鮮明的紅色基因深深地鐫刻在其精神標識中,黃埔精神因其濃烈的愛國主義底色,蘊藏著深厚的紅色傳統,成為黃埔軍校給后人留下的一筆寶貴財富。毛澤東同志在《抗大三周年紀念》一文中高度評價黃埔軍校稱:“昔日之黃埔,今日之抗大,是先后輝映,彼此競美的?!秉S埔軍校不僅促進了國民大革命的興起與發展,同時也是中國共產黨建軍實踐和中國共產黨人探索革命武裝的開端,為中國共產黨培養了大批軍事、政治干部。他們在黃埔軍校這個革命熔爐中鍛煉成長,為東征、北伐戰爭和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重要貢獻,為人民軍隊的創建和發展、中國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在中共黨史、中國革命史上留下了光彩奪目的篇章。
第二,黃埔精神傳承的核心是對振興中華之路的不懈探尋與追求,激勵著中華兒女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黃埔之重,重在精神。忠于國家、挽救國家于危難之際,是黃埔軍校建校的初衷。1924年6月16日,孫中山先生在黃埔軍校開學典禮上闡述建校宗旨時指出:“今天在這個地方開這個軍官學校,獨一無二的希望就是要創造革命軍,來挽救中國的危亡!革命軍是救國救民的軍人,擔負救國救民的責任?!弊源?,黃埔軍校的發展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緊地捆綁在一起,廣大黃埔師生用行動踐行著校歌中“臥薪嘗膽,努力建設中華”的報國之志。
軍校開辦不久,黃埔師生就參與平定廣州商團叛亂,隨后取得兩次東征作戰的勝利,消滅了廣東境內的反動軍閥勢力,鞏固了革命根據地。在北伐戰爭中,以黃埔師生為中堅的國民革命軍,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在中國的統治。在抗日戰爭中,黃埔本校及各分校的20多萬名黃埔師生參戰,在正面戰場、敵后戰場上浴血奮戰,英勇抗敵。200多名黃埔師生擔任師長以上職務,指揮著全國三分之二的精銳之師,在各自戰場上抗擊日本侵略者。共有2萬多名黃埔軍校及各分校畢業生血灑疆場,90多名出身于黃埔軍校的少將、中將指揮官為國捐軀。
黃埔師生在轟轟烈烈的革命運動中,經受鍛煉,展現了共同捍衛祖國主權領土完整的堅強信念,生動詮釋了追求民族獨立和國家統一的使命擔當,用熱血和生命鑄就了以“為統一中國、振興中華而矢志不渝、頑強奮斗的愛國主義”為核心的黃埔精神,激勵著后人繼承和弘揚黃埔精神,投身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中。
第三,傳承弘揚黃埔精神,最主要的就是致力于祖國統一和民族復興,匯聚海內外中華兒女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共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孫中山先生曾說:“統一是中國全體國民的希望?!彼麑S埔軍校學生提出了“同學同道,生死共赴”的要求。在驅逐敵寇、消滅軍閥、實現統一的奮斗目標指引下,分屬國共兩黨的黃埔師生并肩攜手投入到保家衛國的偉大斗爭之中。無論條件多么艱苦,無論戰爭多么殘酷,無論犧牲多么巨大,黃埔師生從來沒有動搖統一祖國、振興中華的決心。1949年以后,特別是黃埔軍校同學會成立以來,兩岸黃埔師生充分認識到國家統一的重要性和兩岸關系改善發展的必要性,特別是在新時期深刻領會到和平發展是兩岸和平統一的必由之路,大力弘揚黃埔精神,共同開展了許多抵制“臺獨”分裂勢力、助推兩岸民間交流往來的活動。
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這是70載兩岸關系發展歷程的歷史定論,也是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眱砂锻茄}相連的骨肉兄弟,兩岸是割舍不斷的命運共同體?;仡櫄v史,我們鄭重呼吁:作為孫中山先生和黃埔精神的繼承者,廣大海內外黃埔軍校校友及后代必須銘記歷史賦予的光榮使命,共擔民族大義、順應歷史大勢,堅決反對“臺獨”分裂勢力,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努力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共同創造所有中國人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
“歷史不能選擇,現在可以把握,未來可以開創!”中國共產黨人不僅是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最堅定的支持者、最忠誠的合作者,更是最忠實的繼承者。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了一個又一個偉大飛躍,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經過幾代人的接續奮斗,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縱橫萬里皆兄弟,一脈同胞古相屬!統一大勢不可阻擋,在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進程中,臺灣同胞定然不會缺席,廣大海內外黃埔軍校校友及后代也定然不會缺席。讓我們大力弘揚黃埔精神,攜手并肩、齊心協力,堅定捍衛一個中國原則,為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為推動兩岸關系走向更美好的明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