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yyy0y"></li><li id="yyy0y"></li>
  • <li id="yyy0y"></li>
  • <tt id="yyy0y"></tt>
    <li id="yyy0y"><tt id="yyy0y"></tt></li>
    <tt id="yyy0y"><rt id="yyy0y"></rt></tt>
    <li id="yyy0y"></li>
  • <li id="yyy0y"></li>
  • 抗戰勝利75周年圖片展

      2024年1月29日,筆者在句容采訪了黃埔抗戰老兵張遠。他今年101歲,精神很好,仍能清楚地敘述當年從軍打仗的經歷。

      張遠出生于1923年,父親在句容商會做會計,母親是家庭婦女。張遠有一個哥哥,一個弟弟。父親在外工作,母親操持家務,一家人的生活井然有序。

      1937年淞滬抗戰失敗,日軍大舉西犯。12月5日,日軍侵入句容。從這一天開始,句容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正在上初中的張遠隨父母到溧陽鄉下避難。一天,張遠外出找食物時,遇到一個遠房叔叔。叔叔告訴他,日本鬼子進句容后到處燒殺搶劫,一個鄰居出去救火,被鬼子用刺刀捅死,嚇得沒人敢救火。他的學校全被燒了。日本鬼子不光放火燒房子,還往抓來的傷兵身上澆汽油并點火燒,把搶來的貴重物品全部打包裝上卡車,送到碼頭,用船運回國。句容暫時回不去了,正好第三戰區在溧陽招兵,張遠和哥哥報名參軍,弟弟留下照顧父母。

      張遠因為有文化,被留在司令部做文書。一天,司令部來了一個營長,張遠一看,是堂哥張振翼(畢業于黃埔軍校13期)。張遠對堂哥說,他不想在司令部干文書,想上戰場打鬼子。堂哥對他說:“現在不是冷兵器時代,靠武功高強,猛打猛沖,一腔熱血就能把鬼子趕出中國。我們一直閉關鎖國,外面的世界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日本通過工業革命成了強國。他們軍官的軍事素養、指揮能力都很強;士兵訓練有素,能迅速執行上級命令,并保持高度的戰斗效率。我們這邊不少指揮官戰術思想僵化,士兵文化低,反應太慢。每次戰役下來,我們的傷亡人數都遠遠超過日軍?,F代戰爭,沒有文化肯定不行。軍校就要招生了,你到軍校,學好本事,把鬼子趕出中國!”

      1940年,張遠考入黃埔軍校第六分校。軍校生活很緊張,每天早上,軍號一響,穿衣、打綁帶、整理被子、刷牙、洗臉必須在幾分鐘內完成。吃飯時間也有規定,時間一到,不管吃沒吃完,都要立即把碗放下。少數同學吃不了苦申請退學,也有的不告而別。張遠能吃苦,對學習內容接受也快,經常受到教官表揚。張遠說:“我能堅持下來,是因為堂哥的話常在我耳邊縈繞——學好本事,把鬼子趕出中國!”

      軍校的教官教學很有方法。有位黃教官知識淵博,能用生動活潑的語言把枯燥的理論講得有趣易懂,大家都喜歡聽他的課。黃教官講文化在戰爭中的重要性,舉的幾個事例張遠至今記憶猶新。淞滬抗戰期間,一次部隊組織夜襲,請炮兵部隊配合,結果炮兵的炮彈全打歪了,造成步兵傷亡很大。上級調查發現,炮兵部隊用的地圖是英國人繪制的,圖上橋梁、河流、房屋等都標注得很清楚,為什么出錯呢?原來英方的地圖是英尺制,炮兵計算射程,轉換公尺制時,算錯了。張遠問:“為什么用英國人的地圖?”黃教官說:“我們缺少繪制地圖的專業人才。中國的文化人太少了。要把日本鬼子趕出中國,單靠滿腔熱忱肯定不行,必須有文化。淞滬抗戰期間,像這樣血的教訓不止一次?!边€有一次,一支地方部隊在蘊藻浜陣地防御時,上級送來美式武器,師長高興得不得了,可打開一看,說明書全是用英文寫的。師部只有一個參謀懂英語,不巧的是那個參謀前一天被日軍飛機丟下的炮彈炸傷,去醫院治療了。這批武器最終沒能發揮作用。

      淞滬抗戰前,軍統成功拉攏駐上海的英國、法國、意大利等國武官。淞滬抗戰打響,沒有回國的武官每次得到日軍要轟炸某處的情報都及時告知中國的軍區參謀處??梢驗橹袊婈牰庹Z的人太少,很多情報都沒能充分利用。通過這些實例講述,文化知識在戰爭中的重要性已經深深地刻在了學員們的腦子里。

      文化課的徐教官滿腹才華,講國際國內形勢不照本宣科,而是經常結合各地的特產、自然氣候、傳說進行講解。許多典故傳聞學員們從未聽過,非常新奇。他講東北三省的歷史時,穿插講丹東五龍山的溫泉,說那里的溫泉水質純凈細膩,含豐富的礦物質,對人體的健康有多方面功效。寒冷的冬天,可以在室外泡溫泉,享受溫暖泉水的同時,還可一覽五龍山的壯麗景色。夏日酷暑時分,泡溫泉可以消暑解乏。東北不但有美麗的溫泉,還有豐富的自然景觀。烏蘇里江流域有大片濕地,夏天數十萬只珍稀鳥類在這里棲息,站在廣袤的濕地平原上,遠處的花草樹木、各種鳥類與湛藍的天空互相輝映,構成絢麗的畫卷。在這之前,東三省在學員們的印象中,除了苦寒和白雪,就是凜烈的北風,想不到還有如此瑰麗的風光。從徐教官那里,學員們了解到祖國山河的美好,更增強了珍惜美麗家園,將日寇趕出中國的決心。最后,徐教官告訴大家:“日本是個島國,地域狹小,資源匱乏,取得的勝利只是暫時的。中國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能夠支持長期的戰爭,以空間換時間,最后的勝利一定屬于我們?!彼菙S地有聲的話語,堅定了學員們抗戰必勝的信念。

      1942年,學校舉行畢業典禮。操場上,旗幟飄揚,《黃埔校歌》響徹云霄,“抗戰到底!還我河山!……”的口號聲氣壯山河。但張遠此時的心情并不好,由于他在軍校表現好,成績優秀,畢業前學校負責人找他談話,讓他留校擔任教官,這讓他上前線殺敵的愿望落空??粗磳⒈几皯饒龅耐瑢W,張遠拉著他們的手,又是羨慕又是不舍,心里五味雜陳。

      張遠教學很認真,講排雷課時,要求學員熟悉各種地雷性能,不但要會拆、會裝、會排,還要會看、會聽、會探。張遠在課堂上一再強調,排雷比走鋼絲還危險,排一次雷就是在鬼門關上走一回。如果不小心,技術不過硬,不是丟條腿,就是少條胳博,嚴重的甚至丟掉性命。工兵雖然苦,但作用巨大,沒有工兵開路,其他兵種在進攻時,會遇到很大障礙。

      張遠對學員們的要求非常嚴格,動作不規范,從頭再來,毫不留情。為了教出優秀的學員,培養學員們嚴謹的作風,張遠煞費苦心。一次演習,張遠說:“誰能在規定時間內把我埋的雷排掉,我發獎?!睆堖h布的雷不難,學員們很快完成操作,驕傲地看著張遠。張遠看看學員們,嚴肅地說:“我可以宣布,你們已全部陣亡?!闭f完上前,指著地雷說:“這顆地雷下面連著一個炸藥包。我有意把地雷周圍的土翻動了一下,可你們沒有一個仔細觀察。做一個合格的工兵,不但要膽大,還要心細,善于觀察,冷靜判定,肯動腦筋,才能立于不敗之地?!睆堖h自身的高超技術更是讓學員們心服口服。有一次,學校組織排雷訓練,張遠不用排雷器,而是就地取材,用樹枝制造簡易工具,很快排除地雷,讓師生們大開眼界。

      嚴格教學之余,張遠對學員們的生活也很關心,每當學員遇到困難,張遠都及時幫助解決,學員們都喜歡他。張遠的敬業精神,愛生如子的品德,也給學校領導留下了深刻印象。

      1944年,日軍在太平洋戰場節節敗退,海上交通補給線接近癱瘓,急于打通一條大陸交通線。這條交通線跨越朝鮮半島進入中國,過山海關,沿平漢鐵路一路南下,日軍把打通這條交通線定為“1號作戰”計劃。衡陽位于粵漢、湘桂兩條鐵路的交匯處,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中國軍隊守住衡陽,可為抗戰勝利爭取有利條件;日軍攻下衡陽,可順利打通陸上交通線。為此,衡陽是日軍計劃中的主戰場之一。

      6月21日,日軍先頭部隊抵達衡陽外圍。戰斗開始,日軍兩個師團的精銳部隊包圍了衡陽城內方先覺的部隊。軍校接到通知,組織一支工兵隊,配合薛岳部隊的坦克營增援衡陽。當時有教導團的官兵在學校培訓,學校從教導團、即將畢業的黃埔生中抽調技術骨干,成立工兵連。連長姓王,山東人。張遠任排長。工兵連的任務是戰前為坦克部隊開辟道路;撤退時,殿后埋設地雷,阻敵追擊。

      “雁到衡陽不南飛,客至衡陽不思歸?!焙怅栆运n麗的自然風光,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純樸的民風名揚天下。但此時的衡陽炮火連天,完全沒有了往日的景象。路上,張遠看到逃難的老百姓攜帶破爛的衣物,形容枯槁,在大樹下、古廟門口歇息。倒在路邊的尸體,無人過問,任由野狗撕咬。越往前走,戰爭的氣氛越濃,野戰醫院人滿為患,前線還有傷員不斷抬下來。

      工兵連趕到指定地點時,坦克營部隊已經到了。坦克營劉營長是河南人,黃埔生,打過很多仗。劉營長把王連長、張遠等人帶到一片開闊地前說:“前面是衡寶公路,再過去就是衡陽城的西門。我打算從這里進攻。這地方是雷區,清理它需要多長時間?”劉營長目光堅毅,很有軍人氣質,讓張遠感到精神倍增,初上戰場的緊張心理一掃而光。張遠看著近千平方米的開闊地,說:“交給我們排吧!20分鐘,我把雷排完?!薄?0分鐘?”劉營長有點吃驚?!皩?不會超過20分鐘?!?/p>

      第二天拂曉,在炮火掩護下,張遠帶工兵排把炸藥包放進雷區引爆,全排僅用十幾分鐘,就在近千平方米的雷區開辟了一條通道。坦克營排成戰斗隊形向衡陽推進,后面的敢死隊端著輕重武器,身上掛滿手榴彈和彈夾。猛然間,前方迸出一道道熾烈炫目的火光,響起持續爆炸聲,前面幾輛坦克被擊中著火了,后面的敢死隊沒有退縮,他們手中的輕重武器發出震天的怒吼,沖進日軍的火力圈。一伙日軍端著刺刀剛從炸塌的掩體里沖出來,就被敢死隊猛烈的火力消滅。敢死隊眼看就要沖上日軍陣地,日軍殘忍地施放毒氣,敢死隊隊員傷亡慘重,劉營長死里逃生。

      7月初,駐柳州基地的空軍支援衡陽,營指揮部的氣氛活躍起來。劉營長請示上級后,再次組織進攻。當坦克部隊接近敵陣地時,幾十名身上捆滿炸藥的日軍突然從陣地沖了出來,瞬間炸毀中國軍隊數輛坦克,還沒等坦克后面的中國士兵反應過來,后續的日軍已端著刺刀沖了上來,雙方展開激烈的白刃戰。坦克營最終以破釜沉舟的決死精神殺開一條血路,沖進日軍陣地,張遠也帶工兵排跟上,只見日軍的槍支彈藥丟得到處都是,敵我雙方尸體保留著各種戰斗姿勢,交疊在一起。退下去的日軍來不及運走同伴的尸體,就將每一個死者的一只手砍下帶回去。

      坦克營正準備向縱深擴大戰果時,日軍援兵趕到,坦克營被迫退了下來。張遠立即帶工兵排埋設防步兵壓發雷。張遠埋雷打破常規,采用一雷多線、多雷一線。埋單發地雷時,引爆裝置安放在地雷底部,這樣布雷即使被日軍發現,也不易排除??粗坏乩壮晒踝〉娜哲?,張遠慶幸自己平日刻苦鉆研,才做到在戰場上游刃有余。坦克營前后執行作戰任務幾十次,張遠帶工兵排在這些行動中從未缺席,每一次行動都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工兵部隊不單是排雷,還有架橋、開路、修建指揮所等工作。

      衡陽保衛戰中,張遠和工兵排的戰士一個月沒有換洗衣服,身上到處都是虱子,有時一整天沒有飯吃,渴了就到河邊喝水,只要能夠果腹的東西,都塞進肚子里。有個年輕戰士連續兩天兩夜沒有休息,累得坐在路邊,嘴里吐著白沫,張遠看著很是心疼,沒想到年輕戰士喝了幾口水,拿起工具又上了前線。

      7月上旬,日軍的增援部隊切斷了湘桂線的白鶴鋪,實現了對衡陽的合圍。8月初,城內守軍開始巷戰,5日,遠望衡陽城里火光沖天,8日衡陽失守。張遠率部返校,走到半路,突然感覺胸中亂攪,無法抑制,“哇”地一聲噴出一口鮮血……由于勞累過度,張遠患上了嚴重的肺病。

      衡陽保衛戰后,張遠在重慶住院。在這期間,他才全面了解到自己當時在衡陽經歷的那場戰爭。方先覺在衡陽城內只有1.7萬兵力,進犯衡陽的日軍約11萬人,而且裝備精良,敵我雙方實力差距十分懸殊。但方先覺臨危不亂,精心布置,從6月23日開始,日軍每占領一處陣地都付出沉重代價。

      7月,日軍68師團組織敢死隊進攻衡陽西門,守軍與敢死隊拼刺刀,眼看日軍敢死隊要攻入西門,守軍引爆身上的手榴彈與敵同歸于盡。手榴彈的爆炸聲持續一個多鐘頭,沖上來的日軍敢死隊全部被炸死。

      衡陽張家山陣地打得最為激烈,敵我兩軍反復爭奪,短兵相接、刺刀肉搏達20多次。日軍第133聯隊數次攻上山頂,都被守軍打退,山下、山上日軍士兵的尸體,重重疊疊堆了好幾層。日軍133聯隊由最初3000余人,打到最后只剩250余人。

      “敵人今晨由城北突入以后,即在城內展開巷戰。我官兵傷亡殆盡,刻再無兵可資堵擊。職等誓以一死報黨國,勉盡軍人天職,決不負鈞座平生作育之至意,此電恐為最后一電,來生再見?!睆堖h在報上看到方先覺的最后一封電報時不禁潸然淚下。這是方先覺于1944年8月6日下午,在衡陽城內發給蔣介石的最后一封電報。當時,衡陽城內的守軍,歷經一個多月的苦戰,糧食彈藥嚴重匱乏,城內池塘里的魚蝦浮萍,早已被采食一空。因為藥品奇缺,傷兵們化膿感染的傷口只能用鹽水清洗,重傷者沒有藥物救治,只有等死。

      方先覺日思夜盼的援軍,遲遲不見蹤影。城內戰場早已成了一片焦土,遍地尸體在酷熱的夏季里散發出一陣陣惡臭。8月7日清晨時分,日軍從衡陽城北門撕開了一道口子,殺入衡陽城內,衡陽城破。

      張遠說:“方先覺是抗日名將、民族英雄,他的英名必將萬古流芳?!?/p>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張遠在句容做裁縫。雖然生活拮據,但他依然保持軍人的習慣,每天按時作息,被子疊得整整齊齊,屋里收拾得干干凈        凈?!袄婊o言只顧白”,在張遠的眼里,得失、生死、榮辱都是浮云。

      92歲那年,有志愿者找到張遠的兒子張力,告訴他,南京檔案館里的黃埔同學錄中,有他父親的名字。直到這時,張力才知道,父親是一個黃埔抗戰老兵。張力說:“小時候,我只知道父親是一個舊軍人,除此之外,根本不知道他以前做過什么?!?/p>

      采訪結束,筆者問張遠:“上戰場怕嗎?”“升官發財請往他處,貪生畏死勿入斯門?!睆堖h用黃埔軍校大門上的對聯回答。天地存肝膽,江山閱鬢華。對張遠來說,蒼老的是容顏,不變的是他的報國心。

    九九精品视频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