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抗日女杰謝雪紅
臺灣抗日女杰謝雪紅,終其一生追求真理,將她全部的熱情投入到臺灣人民的解放、祖國的統一和反對日本侵占臺灣、反對“臺獨”的斗爭中,展現了女性的號召力與強大精神力量。讓我們通過回顧她精彩的一生,紀念這位優秀的共產主義戰士、臺灣女性的杰出代表,學習她頑強不屈、敢于革命的斗爭精神,以及她對祖國統一、民族團結的赤誠情懷。
掙脫封建束縛,掌握自己命運
謝雪紅,原名謝氏阿女,祖籍福建同安,1901年10月17日出生于臺灣省彰化縣。那時,臺灣人民已經在日本殖民統治的鐵蹄下掙扎反抗了6個年頭。謝家共有8個子女,謝雪紅排行第六。父親是搬運工人,母親則靠縫制衣服和給日本人做幫傭貼補家用。因家庭生活極其困難,謝雪紅8歲起就到日本人家里當傭人。她12歲時,父母相繼病逝。為了埋葬母親,她把自己賣給別人當童養媳。16歲又被婆家送到臺南帝國糖廠做女工,因看不慣同工不同酬的現象,謝雪紅帶頭與日本工頭爭執,被工頭追打。
不堪忍受封建制度和資本主義制度的雙重壓迫,1918年,在好友和鄰居的幫助下,謝雪紅逃回彰化,結束了苦難的童養媳生活。因無力支付贖身費,經人說媒與張樹敏結了婚,由張樹敏為她贖身?;楹?,她隨張樹敏到日本神戶做生意,并接觸到日本“米騷動”運動。這是謝雪紅第一次見到窮人可以與富人斗爭的事實,她深受觸動。
1919年4月,謝雪紅跟隨張樹敏來到青島,這是她第一次踏上祖國大陸的土地。五四運動期間,她看到民眾抵制日貨,聽到學生們反帝愛國的激情演講,對祖國產生了親切感,更深切感受到臺灣人民在日本統治下的痛苦。通過當地學生的介紹,謝雪紅了解了俄國十月革命的有關情況,這讓她胸中的熱血開始沸騰。她回憶說:“看了攻打冬宮的照片上,革命戰士的鮮血灑在滿地的雪上,我知道這就是革命,革命就必定要流血,要革命就會有人犧牲?!睘榱擞肋h記住這壯烈的一幕,她毅然將自己的名字改為“雪紅”,并刻了一枚“謝氏雪紅”的印章。從此,這枚印章伴隨著她的革命生涯,成為她各個時期參加政治活動的見證。同年秋,謝雪紅隨張樹敏回到臺灣,發現張樹敏早有妻室,已接受新思想的她離開了張樹敏,開始自謀生計。
1921年秋,謝雪紅參加勝家縫紉機公司舉辦的縫紉機使用與修理講習課程。培訓預定3個月結業,但謝雪紅僅用三個多星期就掌握了縫紉技術要領,當即被公司雇用為正式職員。1922年,謝雪紅在臺中開辦了“嫩葉屋”裁縫店,專門為婦女和小孩制作服裝。從此,她掙脫了封建家庭束縛,走上了屬于自己的道路。
當時,臺灣女性幾乎都依附于家庭,沒有屬于自己的職業,像謝雪紅那樣穿西裝、騎自行車的職業女性在臺灣特別少。據旅美臺胞郭德欽回憶:“常??吹疆敃r才二十來歲的謝阿女(雪紅),身穿洋裝、頭戴斗笠,騎著一輛‘富士霸王’腳踏車,在臺中市推銷裁縫機?!敝x雪紅展現出的職業女性形象備受關注。臺灣文化協會領導人林獻堂認為她是“跳出家庭”束縛,“參加社會活動的前進分子”。
倡導婦女解放,投身祖國革命
1923年,謝雪紅參加了臺灣文化協會。在臺灣文化協會宣傳的婦女解放思想影響下,謝雪紅逐漸形成臺灣婦女也要參加社會革命,才能促使社會革命成功的思想。因年幼時家貧沒上過學,謝雪紅深知沒受過教育的痛苦,更感受到不受教育就會成為革命的絆腳石,為此決定到上海求學。在赴祖國大陸的輪船上,謝雪紅結識了因帶領學生罷課而被臺北師范學校開除的林木順、李友邦等人。在上海,他們看到中國人在自己的土地上被外國人欺辱的怪現狀,還了解到中國被迫簽訂了許多不平等條約。這更加激發了謝雪紅的愛國情懷,使她堅定了為革命而學習的思想,并參加了祖國大陸同胞舉行的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愛國運動。
1924年6月17日,謝雪紅參加了臺灣青年在上海舉辦的反對日本占領臺灣的“恥政紀念日”活動。謝雪紅作為與會的唯一女性,被組織者稱為“一點紅”,特別引人注目,并被推舉上臺講話。她在臺上疾呼:“臺灣婦女也應該出來做事,參加社會活動。要臺灣人得到幸福,臺灣婦女也要參加——好比大石頭要小石墊靠一般?!彼J為,在日本殖民統治下,最迫切的是使女性也能從家庭中走出來,有了工作之后,不僅經濟上不需仰賴男人,自己也參與了社會活動。而有了婦女像小石頭墊著大石頭般的幫助,反殖民運動也就容易成功了。這是謝雪紅生平第一次在公眾場合發表演說,獲得了全場喝彩。
日本殖民統治為了分化兩岸同胞的關系,故意派遣一些臺灣籍無賴漢、罪犯到大陸從事違法犯罪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大陸民眾對臺灣同胞的惡感,使臺灣同胞陷入“既不容于敵人又不容于祖國”的尷尬境地,導致很多守法的臺灣同胞在大陸不敢公開承認自己是臺灣人。謝雪紅認為,大家不能中了日本帝國主義的離間之計,應該公開承認自己是臺灣人。她提出:“讓大陸同胞知道臺灣人是愛祖國的,大多數臺灣人是善良的?!?925年,謝雪紅赴杭州,參加孫中山先生逝世公祭儀式。孫中山一生致力于中華民族的振興和統一大業,他曾于1900年、1913年、1918年三次踏上臺灣島,給臺灣同胞留下了難忘的記憶。他領導的革命活動和他的革命精神對臺灣同胞產生了極大影響。在孫中山先生逝世公祭儀式上,謝雪紅等人第一次以“臺灣青年一團”的名義敬獻挽聯。謝雪紅等人的這一舉動,有效地消弭了大陸與臺灣的隔閡,增進了祖國大陸同胞對臺灣同胞的認同。不久,錢塘江大學福建籍學生主動聯系謝雪紅,共同組織了“閩臺旅杭同鄉會”。
5月30日,上海發生了五卅慘案。浙江成立了“浙江省工、農、商、學各工團聯合會”,謝雪紅任宣傳干事,主要工作是為支援上海罷工工人的基金募款。她帶隊來到人群密集的飯館、旅店,用帶著濃重閩南口音的國語高呼:“愛國同胞??!起來為死難的同胞報仇??!打倒帝國主義??!支持上海工人罷工??!”在她的宣傳號召下,民眾捐款踴躍。其他隊友也相繼效仿進行宣傳。一次,謝雪紅帶領游行隊伍沖進了象征殖民統治的日本領事館。次日,杭州的報紙對此予以報道:“愛國同胞們,趕快起來救國救民??!不要做亡國奴,請看昨日領隊沖進日本領事館的臺灣人多么勇敢??!”受此影響,后來每遇日寇欺辱、民族劫難,就有學生和民眾到日本領事館抗議示威,要求驅逐日寇、收回館舍。
五卅運動中,謝雪紅還請一同參加革命運動的臺灣同鄉林木順、陳其昌代筆,致信浙江某報。信的內容是:“愛國同胞??!豈不是把臺灣忘掉了?為什么只提出收回租界、收回海關、收回領事裁判權、收回一切不平等條約,而卻沒有提到要收回臺灣???”該報以“不忘!不忘!不忘!不忘……”的大字標題作為回應。其后,無論是報刊、宣傳單、還是壁報、游行標語都增加了“收回臺灣”的口號。謝雪紅等人關于收復臺灣的呼吁,得到祖國大陸同胞的贊同和響應。
赴蘇深造學習,參與臺共創建
1925年6月,謝雪紅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8月,由中共黨員黃中美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9月,經中國共產黨黨組織安排,謝雪紅進入上海大學社會學系學習。上海大學是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左派聯合創辦的培養進步青年的學校,有很多臺籍進步青年曾在那里學習,如林木順、翁澤生、許乃昌等。這些進步青年日后都成了反抗日本侵略的臺灣共產黨的骨干。年底,中國共產黨派謝雪紅和林木順赴蘇聯莫斯科東方共產主義勞動大學(簡稱東方大學)學習,為將來在臺灣建立中國共產黨黨組織作準備。在蘇聯學習期間,謝雪紅一直使用“謝飛英”這個名字,和中共早期著名的婦女運動領導向警予曾住同一宿舍。向警予常給她講革命道理,使她的思想有了很大進步。
謝雪紅和林木順剛進入東方大學時,被分到中國班。此后不久,共產國際通知謝雪紅和林木順轉到日本班學習。共產國際認為當時臺灣是受日本殖民統治,開展臺灣的革命工作,需要與日共取得密切聯系,在日本班學習可以加強與日共的聯系,有利于以后到日本殖民統治下的臺灣建黨。當時,全世界無產階級革命都是在共產國際的領導下進行的,因此,中共服從共產國際讓謝雪紅和林木順轉到日本班學習的決定。在蘇聯學習的歲月里,謝雪紅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悄然發生改變,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深深扎根于她心中。
1927年9月初,謝雪紅和林木順從東方大學畢業。10月,片山潛(日本最早的共產主義者之一、日本共產黨的締造者之一)代表共產國際向謝、林二人傳達要他二人回國后組織臺灣共產黨的決定,成員由日共和中共的臺灣省籍黨員作為骨干,在日共中央領導下進行工作。
11月13日,謝雪紅和林木順抵達上海,與在上海的中共臺灣省籍黨員翁澤生取得聯系,傳達創建臺灣共產黨的任務。由于日共當時正在進行第一次普選的斗爭,所以將領導臺共成立大會的任務委托給中共。12月,謝雪紅赴日和林木順參考日共與中共的文件,草擬臺共的總綱領及救援會、工人運動、農民運動、青年運動、婦女運動等綱領。
1928年4月15日,臺灣共產黨在上海霞飛路831號金神甫照相館二樓宣告成立,謝雪紅當選為會議主席。會議選舉林木順、林日高、蔡孝乾(缺席)、洪朝宗(缺席)、莊春火(缺席)為中央委員,謝雪紅、翁澤生當選中央候補委員。
4月20日,臺共中委再次開會,討論臺共建黨宣言,草擬感謝中共給予協助的信函,強調對中共的支持及指導臺共建黨活動表示感謝,并希望未來能繼續獲得這種支持。
組織臺共重建,領導民眾抗日
1928年4月25日,臺共成立僅僅十天,謝雪紅等臺共黨員因上海讀書會事件被日本便衣警察搜捕,藏在謝雪紅住所的黨的文件也被發現。后因謝雪紅當時用“吳碧玉”的化名進行活動,日警沒有找到相關證據,便將她遣返回臺灣并釋放。謝雪紅回到臺灣后,臺灣文化協會與臺灣民眾黨的創立者蔣渭水主動找到她,向她介紹臺灣民眾的抗日運動情況。他們認為,臺灣抗日運動在戰略上要依靠工農群眾。隨后,謝雪紅在臺灣著手臺灣共產黨的重建工作。
6月10日前后,臺共第二屆委員會在臺北大橋淡水河畔召開,參加者有林日高、莊春火、蔡孝乾、洪朝宗等人,謝雪紅因當時目標大,決定不參加。會議一致同意謝雪紅任臺共委員。
不久,為躲避日本殖民統治者搜捕,蔡孝乾、洪朝宗、潘欽信等潛至福建漳州。在臺灣的抗日斗爭中,逐漸形成了以謝雪紅為領導的臺共中央。謝雪紅與林日高、莊春火等攜手開展臺共的抗日斗爭。他們以臺灣農民組合和臺灣文化協會作為開展工作的重點,對臺灣的抗日運動產生積極影響。臺灣農民組合領導人趙港曾說:“雪紅姐是農民組合的一根很大很大的柱子!”
7月,臺灣共產黨領導和幫助“農民組合本部”舉辦農村青年訓練班,謝雪紅主講“國際無產階級運動”和“西來庵事件批判”等課程。通過學習,農組的學員們對農民革命運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謝雪紅還向“農組”提出設立青年部、婦女部與救濟部,以吸引更多農村青年和婦女參加農民運動。日警檔案這樣記載當時情況:
謝氏阿女(謝雪紅)致力于擴大黨對臺灣農民組合的影響以后,為加強農民組合的青年部、婦女部的組織,以符黨的方針,且為使農民組合新設救濟部起見,將下列三提綱交農民組合中央:一、臺灣農民組合青年部組織提綱;二、臺灣農民組合婦女部組織提綱;三、臺灣農民組合救濟部組織提綱。
組合方面于同年八月二十九日召開中央委員會,簡吉、侯朝宗、莊萬生、陳德興、陳昆侖、簡氏娥、陳海等人出席,邀請上述三提綱的提案人謝氏阿女列席,予以審議后決定通過,決議依據此一方針來進行青年部、婦女部以及救濟部的建立及其擴展。
謝雪紅在《臺灣農民組合青年部組織提綱》中指出,青年無產階級在解放運動中占有重要地位,“農組”的青年部在培養人才方面較弱,沒有形成堅定的組織,沒有教育機構、研究會及訓練班,使大多數青年無法接受教育,因而組織沒有新發展。她在《臺灣農民組合婦女部組織提綱》中指出,臺灣婦女為了解放自己,要參加無產階級運動,婦女運動應該成為無產階級運動的一支部隊。婦女已經可以擔任與男性相同的重要任務,不必忍受過去的習慣與束縛,應該逐漸走上解放運動,與無產農工兄弟攜手并進。認為應該積極吸收更多農村婦女參加“農組”運動,并提出擴展農組婦女部的計劃。關于建立農組救濟部,謝雪紅指出,無產階級運動會更加發展,統治階級的暴壓會更加苛酷,組織救濟部不僅救濟為革命犧牲的斗士和家屬,亦可幫助“農組”的發展,使“農組”成為真正的斗爭團體,搭起農民向資本家地主進行斗爭工作的舞臺。
1929年,臺灣共產黨在臺北三重埔等地區組織農村青年讀書會、研究會,吸收農村青年入黨、發展農民組合成員,指導當地農民運動。
1931年,在臺灣“農組運動”受到殖民當局鎮壓后,簡吉組織了赤色救援會繼續進行反抗斗爭,赤色救援會就是謝雪紅所提出的救濟部的延續和擴展。
植根工農群眾,傳播革命思想
為便于地下工作的開展,1929年,謝雪紅和楊克培等人在臺北開辦國際書局,以此作為臺共的秘密聯絡點。不久,楊克培又介紹其堂弟、臺中商業學校學生楊克煌到國際書局當謝雪紅的助手。國際書局出售的社會科學類書籍和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書刊,吸引了很多進步人士,對傳播革命思想起到了積極作用。謝雪紅回憶:
好在用了“國際”這個新鮮的字眼做店號,在一些進步人士看來,國際是會同第三國際(共產國際)聯想起來的;加上招牌上畫著的那一顆大紅星也極吸引過路人的注目。書店陳列的書又大都是在普通書店買不到的新奇的書,不僅滿足了進步人士的需要,而且也吸引很多讀書人的好奇心。
2月,日本警方對臺灣的左翼運動嚴加打擊。12日,日本警察搜查臺北、新竹、臺中、臺南、高雄等地農民組合的辦公場所和主要干部的住宅,包括謝雪紅在內59人被捕。此事件被稱為“二一二事件”。正式開業不久的國際書局在這次事件中遭到搜查,許多書籍被日警認為有“危險思想”而被沒收。
日本警察此次逮捕的目的,是調查臺灣共產黨與農民組合的關系。由于殖民當局未查獲農組與臺共關系之相關證據,謝雪紅于3月1日獲釋。日本殖民當局采取分別“驅逐”(替獲釋者買車票,將其送回家)的方式,釋放數十名因“二一二事件”被捕的“危險人物”,以阻止他們同時獲釋而聚眾活動。
盡管存在諸多困難,但是臺灣農民組合還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作為臺共領導人,謝雪紅十分重視在農民組合和文化協會開展黨的革命工作,對農組和文協召開代表大會的政治方向上產生了積極影響。她還把“二一二事件”后回臺的蘇新等人派遣到礦區和鐵路開展工運工作,使臺共的革命活動植根于工農群眾中,對臺灣的抗日解放運動產生了重要作用。1929年夏秋,文協、工會、農組代表在蓬萊閣舉行座談會,謝雪紅主持會議。日本殖民當局派去的“臨監”在現場目睹會議的全過程,謝雪紅的組織才能和演講才能給“臨監”留下了深刻印象。
1930年10月27日,謝雪紅主持召開臺共的“松山會議”,王萬得、蘇新、楊克煌、趙港等人參加,就加強臺共的工運工作,鞏固臺共在文化協會的革命力量等進行商議。1931年5月,臺共二大召開。大會后不久,謝雪紅、楊克煌等人在國際書局被捕。其他臺共黨員以及與臺共聯系密切者也相繼被捕,臺共有關文件被查獲。隨后,日本殖民當局解散臺共所聯系的農民組合和文化協會。
1934年,被捕后的謝雪紅被日本殖民當局公審。謝雪紅機智勇敢地與審判長周旋,其在被捕前后和公審時機智勇敢的表現甚至被日警編為教材,作為典范讓訓練所的警員們學習。11月30日,謝雪紅被判13年,1939年因病保釋出獄。因受到日本殖民當局的嚴密監視,謝雪紅不得不停止了公開活動,與楊克煌等通過經營“三美堂”百貨店、大華酒家繼續從事秘密抗日活動,直到1945年臺灣光復,謝雪紅等又聯絡臺共成員,恢復政治活動。
反對“臺灣獨立”,維護祖國統一
1947年2月28日,臺灣省臺北市人民為反抗國民黨當局的暴政、抗議軍警槍殺市民,舉行大規模示威游行。臺灣各地人民紛起響應,奪取武器,舉行起義,這就是“二二八”起義。起義爆發后,作為臺中地區的起義領袖,謝雪紅領導“二七部隊”與國民黨腐敗統治進行斗爭。由于國民黨當局的鎮壓,起義最終失敗,謝雪紅、楊克煌等人輾轉抵達香港。8月25日,新加坡《南僑日報》發表《臺灣事變女英雄謝雪紅告同胞書》,這是謝雪紅離開臺灣后的第一份政治聲明。她說:“臺灣這次的起義,完全是和世界與全中國的反獨裁、爭民主自治的路線相符合的?!辈⒑粲跖_灣同胞“和全國人民聯合組織全民族的統一戰線”,為建立“獨立、和平、民主的新中國”共同奮斗。
11月,臺灣民主自治同盟成立,作為臺盟領導人,謝雪紅多次通過媒體表達反對外來勢力侵略臺灣、反對“臺灣獨立”的堅定立場。她表示:“有史以來,臺灣就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臺灣人民也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收復臺灣,曾是中國人民多年來反對日本帝國主義斗爭的重要目的之一。中國人民有權收回被侵占的領土,臺灣重歸祖國的版圖是理所當然的?!?/p>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謝雪紅曾擔任華東軍政委員會委員、政務院政治法律委員會委員、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等職。1970年,謝雪紅因患肺癌病逝于北京,享年69歲。1986年她的骨灰被移至八寶山革命公墓。作者單位:平北抗日戰爭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