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yyy0y"></li><li id="yyy0y"></li>
  • <li id="yyy0y"></li>
  • <tt id="yyy0y"></tt>
    <li id="yyy0y"><tt id="yyy0y"></tt></li>
    <tt id="yyy0y"><rt id="yyy0y"></rt></tt>
    <li id="yyy0y"></li>
  • <li id="yyy0y"></li>
  • 黃埔軍校同學會

    2025年第三期

    復疆——臺籍抗日將領李友邦

    日期:2025-06-10 09:28:00 來源: 作者:
    字號:【小】【中】【大】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提起李友邦,立刻讓人聯想到“復疆”二字,因為當年在他領導下的臺灣義勇隊每位隊員臂章上都刻有“復疆”二字?!啊畯徒抢钣寻盥暑I的臺灣義勇隊、臺灣少年團的暗號,昭示從日本人手中收復疆土的決心?!睋钣寻钪永盍θ夯貞?,當年父親每次召集抗日同志開會,墻上也必掛“復疆”二字??箲饎倮?0周年之際,讓我們一起重溫臺籍抗日將領李友邦的光輝事跡。

      早期進步活動

      李友邦,祖籍福建同安縣兌山村(現屬廈門市集美區),1906年4月出生于臺灣臺北蘆洲鄉的一家名門望族,原名李肇基。

      李友邦7歲入學。一天,他和日本同學發生矛盾,對方一直大罵他是“清國奴”。李友邦怒不可遏:“如果這是在中國,你跟我就不是這樣!”這時,路過的一個日籍老師徑直走過來,打了李友邦一記耳光,并大聲呵斥:“住嘴,以后不許再這樣說?!笔苋璧睦钣寻町惓1瘧?,這一記耳光在他幼小的心靈里埋下了反抗的“種子”,甚至當他年近40歲時,還在《臺灣革命運動》一書中提及這段童年經歷:“這是我所以終身從事臺灣革命事業的一個細因,今日回憶,往事歷歷,猶在目前?!?/p>

      1921年10月17日,林獻堂、蔣渭水、吳海水等發起成立了臺灣第一個進步文化團體——“臺灣文化協會”,主要通過舉辦講座和演講活動,揭露日據時期臺灣政治、經濟、教育的不平等事實。在臺北師范學校讀書的李友邦加入協會,并成為骨干成員。1924年4月,年僅18歲的李友邦與同學林木順(后來成為臺灣共產黨領導人)、林添進等人趁著夜色襲擊臺北長沙(今新起街)派出所,這就是當時頗為轟動的“新起街派出所事件”。事后他不但被校方開除,還被日本警察搜捕,只能連夜逃亡,從此開始了他傳奇的革命生涯。

      為了逃避日本殖民者的追捕,李友邦與林木順等人連夜逃離臺灣,坐輪船前往上海。乘船過程中,他們結識了謝雪紅(后來成為臺灣民主自治同盟首任主席)。到達上海后,他們住進了虹口四川北路一里弄。從此,他們一起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結下深厚的革命友誼。李友邦還聽取了謝雪紅等人的意見和建議,南下赴粵求學深造。

      入學黃埔成立臺灣獨立革命黨

      抵達廣州后,正值廣州公安局局長吳鐵城舉辦的警衛軍講武堂招生,李友邦以優異的成績被該校錄取。11月,廣東警衛軍講武堂并入黃埔軍校,李友邦轉入黃埔軍校第2期學習。

      進入黃埔軍校的李友邦面臨最大的困難是語言交流障礙,因為他只會閩南語和日語,聽不懂國語。李友邦的夫人嚴秀峰回憶,有一次,孫中山先生到黃埔軍校演講,大家都在聚精會神地聽講,李友邦卻困意襲來,接連打了好幾個盹。這一幕被值班的教官看到,教官跑到李友邦座位前,狠狠地掐了一下他的大腿,而這一舉動恰巧被孫中山先生發現。之后,孫中山先生特意將李友邦叫到面前交流,可是李友邦卻滿臉茫然,不知所云。此時,教官解釋道:“他是從臺灣來的革命青年,來上學時間還很短,您說的粵語和國語他聽不懂,他只會日語和閩南語?!睂O中山先生立刻改用日語同李友邦交談。為了幫助李友邦,孫中山先生要求他每周到廖仲愷家學習國語。此后,在廖先生家中,李友邦不僅學習國語,還大量閱讀了社會上難得一見的世界名著,徹底放棄了狹隘的地域觀念,從一個不通國語的熱血青年轉變成有著一定進步思想的革命青年。這段寶貴的學習經歷,為他后來選擇革命道路以及形成革命思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曾經公開表達:“臺灣民族革命的推動工作,已是刻不容緩了?!?/p>

      后來,在孫中山先生支持下,李友邦在廣州正式成立了“臺灣獨立革命黨”,并擔任該黨主席。1939年2月,李友邦發表了《臺灣要獨立,也要返歸中國》一文,對該黨的宗旨作了更加明確的闡述。李友邦結合歷史事實分析臺灣革命的兩重性。他說臺灣曾經是中國的一個省,甲午戰爭后,清政府不得已把臺灣割讓給了日本帝國主義,這就決定了臺灣的兩重性:它一方面要求獨立,指的是要從日本的統治下獨立出來;另一方面要求歸還祖國,指的是獨立后要回到祖國,因為它本來就是祖國的一部分。臺灣獨立革命黨的宗旨,就是團結臺灣各族人民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在臺灣的一切勢力,使臺灣脫離日本的統治,而返回祖國。

      奔走兩岸組織抗日活動

      1925年9月,李友邦擔任“臺灣地區工委會”的主要負責人。工委會受國民黨兩廣省工作委員會領導,主要的委員還有林文騰、謝文達、楊春松、陳神童等人,主要任務是派專人回臺灣宣傳孫中山先生領導下祖國革命的大好形勢,激勵臺灣同胞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斗志,動員臺灣革命青年到廣州進行革命學習。

      李友邦帶著工委會的使命,于1926年經日本輾轉回到臺灣。在蔣渭水、連溫卿、王敏川、趙港等人的鼎力支持下,不僅為臺灣地區工委會募集了部分活動資金,還動員了包括王萬得、楊春木、張士德和李友嘉在內的一批有志青年前往大陸參加革命工作。據后來成為臺盟華東總支部主委的李偉光回憶,他專程到臺北與李友邦會面時,李友邦飽含深情地向他介紹大陸如火如荼的革命活動,希望他也能獨當一面,把臺灣同胞組織起來,建立秘密的革命組織開展抗日愛國運動。通過與李友邦的會面,李偉光深受啟發,也走上了革命道路。在主持臺灣地區工委會期間,李友邦往返奔波于臺灣、東京、廣州、上海、杭州等地,大力支持臺灣同胞的各種抗日活動,使其在臺灣青年當中具有較強的號召力和影響力。

      從臺灣來到大陸參加國民革命的青年,于1926年12月成立“廣東臺灣學生聯合會”。為了進一步吸納力量,在李友邦的積極努力下,該會又于1927年3月籌劃組建“廣東臺灣革命青年團”,并于4月1日出版刊物《臺灣先鋒》。該刊致力于推動臺灣革命運動,特別強調兩岸革命運動間的密切關系。6月,廣東當局以廣東臺灣革命青年團系左傾團體為由,強迫該團體解散。因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隨之廣東、江蘇、浙江等省相繼發生反革命大屠殺,李友邦被迫離開廣州。

      成立臺灣義勇隊和臺灣少年團

      離開廣州的李友邦并沒有放棄革命道路,而是秘密潛入杭州繼續開展革命活動。由于走漏風聲,1932年初不慎被國民黨當局抓獲并關進了浙江陸軍監獄,直到全民族抗戰爆發前才重獲自由??吹饺毡厩致哉咴谥腥A大地上犯下的累累罪行和抗日斗爭面臨的種種困難,李友邦總結了臺灣同胞抗日斗爭的經驗和教訓,提出“欲救臺灣,必先救祖國,欲致力于臺灣革命的成功,必先致力于中國抗戰的勝利”。

      1938年夏季的一天,李友邦遇見獄中難友、中共黨員駱耕漠。二人在獄中是志同道合的革命戰友,此次在探討未來革命道路上又有新的見解。當時在大陸的臺灣同胞主要散居于閩、浙、粵三省,尤以福建省最多。駱耕漠《赤誠的愛國主義者——紀念臺灣義勇隊創立人李友邦》一文回憶:“我告訴他,我和一些進步人士在麗水搞‘回鄉服務團’和抗日救亡運動。他聽了面帶喜色,當即表示當此民族危亡之際,應為抗戰救國而貢獻力量。他說,閩北崇安縣有不少從臺灣被迫流亡回祖籍的臺胞,其中有志士仁人,或可動員組織?!瘪樃犃?,很快與浙江省委匯報商議此事。隨后在浙江省委方面的安排下,駱耕漠配合李友邦前往崇安進行實地調研,決定充分掌握當地的具體情況后,努力打造一個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陣地。與此同時,浙江省委方面秘密指示駱耕漠和張一之(中共黨員、后化名張畢來)協助李友邦籌建臺灣義勇隊。

      為了得到臺灣島內和海外的臺灣革命人士的響應支持,李友邦當即決定恢復大革命時期他組織的“臺灣獨立革命黨”,他本人則以“臺灣獨立革命黨主席”的名義進行革命活動,動員全世界臺灣籍同胞參加臺灣義勇隊。中共黨員張一之利用“臺灣獨立革命黨總部秘書”的名義,配合李友邦開展工作。

      1938年11月,李友邦、張一之秘密前往福建北部的崇安縣。抵達后,他們秘密與當地進步人士接觸,詳細掌握了一批臺灣同胞的基本情況。這批人員因在臺灣備受日本統治者迫害,從臺灣輾轉到福建,隨著全民族抗戰爆發,當地政府擔心他們是日本派遣的特務,將其列為重點懷疑對象,強迫他們集體遷往福建北部崇安勞動,并成立“臺民墾殖所”和“臺童教養所”。這些臺灣同胞拖家帶口,總計400多人。他們得知李友邦一行來到崇安,托人給李友邦送去一封長信,殷切地表示“吾輩多善操日語,能日文,愿做軍隊中之政治工作,如對敵宣傳等”“愿組織臺胞醫療隊,在后方做傷病兵民之醫療工作”。李友邦動員組織福建崇安臺灣同胞參加抗戰的舉動,后來得到國民政府福建省政府陳儀和國民黨省黨部負責人陳肇英的積極支持,他們還為臺灣義勇隊提供相關的政策支持和經費補助。

      1939年1月,李友邦從福建崇安縣帶回第一批臺胞30余人,其中有6名兒童。2月22日,在浙江省金華縣城酒坊巷18號正式成立了臺灣義勇隊,另由6名兒童組成了臺灣義勇隊少年團(簡稱臺灣少年團)。李友邦任臺灣義勇隊隊長兼少年團團長,張一之任隊秘書。他們還編寫了隊歌和團歌,并由賀綠汀和臺灣義勇隊隊員牛光祖分別譜曲。3月初,張一之去福建把第二批30名臺胞接到金華。兩批計60人,編為臺灣義勇隊第一支隊。

      李友邦在成立大會上宣布:臺灣義勇隊、臺灣少年團正式成立了,愛國臺胞要舉起抗日、愛國的大旗,積極投入到抗日戰爭中去,為“保衛祖國、收復臺灣”奮斗到底!為此,臺灣義勇隊隊員臂章上專門刻有“復疆”二字,充分表達了臺灣同胞渴望抗戰勝利,臺灣回歸祖國、兩岸統一的心情。

      臺灣義勇隊在抗戰時期的工作主要有四項:

      對敵政治工作。臺灣義勇隊隊員被派往各抗戰部隊翻譯敵軍文件、審訊教育俘虜、收聽分析敵軍廣播,教士兵對日軍喊話、開展政治攻勢,還深入淪陷區和敵偽組織搜集情報,策反嘩變等。因臺灣義勇隊隊員熟諳日文日語,了解日人與臺胞被迫參戰士兵的心理,故所做對敵感化工作極為有效。

      醫療救助工作。很多義勇隊隊員原本就是醫務工作者,能夠發揮專長提供醫療服務,極大緩解戰時醫務人員與醫療設施嚴重缺乏的問題。1939年1月,臺灣義勇隊在金華城內設立醫療所,義務醫治傷病軍民?!芭_灣醫生”之名立刻傳開,來求醫的人很多。4月,為方便農村群眾就診,又在義烏義亭、金華東關尖頭塘設立醫療所。同時組織了8個巡回醫療隊(后設為醫療站)到金華鄰縣村鎮診治病人。并在金華、衢州、蘭溪、福建建陽成立4個醫院。還組織保健防疫和體檢工作。在學校、社會團體等單位講授預防疾病、醫學救護知識,組織軍民免費體檢及接種天花、霍亂疫苗等。

      生產報國工作。戰時軍工原料和藥品極度匱乏,臺灣義勇隊充分發揮隊員的專業特長為抗戰服務,除制造軍工原料外,還制造戰時急需的藥品,如奎寧丸、胃藥、皮膚藥膏等,輸送到前線部隊,并供給民眾療疾,貢獻顯著。如1939年,應浙江、福建兩省建設廳要求,到云和、崇安等縣幫助設計、建立樟腦制造廠,生產樟腦丸、樟腦油;在金華建立東關藥品生產合作社,采用國產原料生產戰場急需的藥品。

      巡回宣傳工作。臺灣義勇隊有意識地利用一切機會和場合,宣傳統一戰線、臺灣革命與解放。1938年,李友邦曾多次接受國際廣播電臺邀請,以日語、閩南語向日本民眾及臺胞進行廣播。1939年,臺灣義勇隊在金華、桂林等地作了十多場關于臺灣問題的報告、演講?!稏|南戰線》《救亡戰線》《新華日報》等進步報刊經常宣傳報道臺灣義勇隊的活動,引起國內各界甚至國際的關注,產生了很大的政治和社會影響。臺灣少年團的活動也十分活躍,他們深入前線開展抗戰巡回表演,激勵作戰部隊的士氣與民眾抗戰的熱忱?!斑@一支小小的可愛又勇敢的抗戰隊伍,受到當時全國同胞的激賞、愛護與贊許?!?/p>

      1940年6月,臺灣義勇隊得到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批準,李友邦被委任為少將隊長,受軍委會政治部領導,歸抗日戰爭第三戰區政治部(設在江西上饒)節制。8月,臺灣義勇隊第三區隊(支隊改名)成立,隊員人數近200人。隊部設有總務組、指導訓練組、宣傳組,另設有駐閩辦事處和駐渝通訊處。李友邦對隊員有嚴格的要求,每個支隊(區隊)成立前,隊員都必須進行兩至三個月的訓練。

      臺灣義勇隊廣泛活動于東南各省及重慶等地,在前方和后方開展各項抗日活動,有的隊員獻出了生命。他們堅決抗戰的英勇行為和愛國主義精神,受到全國各界的廣泛贊揚,被贊為“臺灣先鋒,民族戰士,喚起國魂”,體現了“祖國精神”。

      1942年浙贛戰役爆發,臺灣義勇隊堅持到最后時刻才奉命撤離金華,經江山,翻仙霞嶺,再經福建浦城、建陽、南平、永安,于10月中旬到達龍巖。臺灣義勇隊移駐龍巖后,隊員人數也有較大增加,臺灣義勇隊擴大編制為臺灣義勇總隊,李友邦升任中將總隊長。據1943年《臺灣義勇隊隊員名冊》統計,當時有隊員301人。1945年隊員人數已達381人,編為4個區隊。

      臺灣義勇隊進駐福建后,進行過三次較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分別是:1942年6月17日,在廈門對日軍總部興亞院發動武裝突擊;6月30日,在廈門虎頭山炸毀日軍海軍油庫;7月1日,在廈門日偽政府成立3周年慶祝會場上,炸死日偽軍數十人。這些軍事行動的成功極大鼓舞了臺灣義勇隊的士氣。

      抗戰勝利返臺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取得完全勝利,10月25日臺灣光復。李友邦非常高興地對臺灣青年們說:“我們為了不當日本順民而在大陸度過了一二十年的流浪生活,飽嘗了人生的甜酸苦辣而幸存下來,今天我們可以作為一個愛國的臺灣同胞,堂堂正正地回家鄉去見父老兄弟了?!狈祷嘏_灣前,李友邦于南普陀寺后山的五老峰山麓摩崖上寫下“復疆”兩個遒勁大字,以表達他帶領臺灣義勇隊收復臺灣的決心。

      9月3日,李友邦派遣義勇隊副隊長張士德奔赴臺灣,在臺北升起了臺灣光復后的第一面國旗。隨后,臺灣義勇隊的其他成員也相繼回到闊別已久的故鄉。臺灣光復之初,國民政府尚未完全接管,島內局勢頗為混亂。臺灣義勇隊回臺之后,為了維持臺灣局勢的穩定,副隊長張士德以臺灣義勇隊為基礎,組織了一個治安服務隊,該服務隊主要負責維持臺灣社會秩序,保護島內同胞的生命財產安全,防止那些賊心不死的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破壞搗亂。1946年2月,臺灣義勇總隊被解散。

      小結

      李友邦將軍利用畢生精力踐行“復疆”的承諾,他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氣節為兩岸同胞所傳頌。這段歷史再次證明,臺灣同胞與大陸同胞血脈相連,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我們共同的責任。我們堅信,在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努力下,祖國的完全統一一定會實現。讓我們勿忘歷史,攜手同心,為實現祖國和平統一,民族復興而奮斗。作者單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相關新聞

    九九精品视频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