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yyy0y"></li><li id="yyy0y"></li>
  • <li id="yyy0y"></li>
  • <tt id="yyy0y"></tt>
    <li id="yyy0y"><tt id="yyy0y"></tt></li>
    <tt id="yyy0y"><rt id="yyy0y"></rt></tt>
    <li id="yyy0y"></li>
  • <li id="yyy0y"></li>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黃埔軍校同學會  >  2013年第三期  > 正文

    談談黃埔精神的成因

    日期:2013-05-01 09:49 來源:《黃埔》 作者:李忠誠

    字號:  [小]  [中]  [大]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一種思想的產生不是憑空的,一種精神的形成也是有條件和過程的,黃埔精神也是這樣。

      首先,當時的中國社會狀況是催生黃埔精神的土壤。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中國仍然處于軍閥割據、四分五裂的狀態。在帝國主義勢力的支持下,各路軍閥連年混戰,烽煙不斷。由于軍費激增,大小軍閥在他們的統治區內巧立名目,增收捐稅,濫發紙幣,大肆搜刮,致使經濟蕭條,民不聊生?!按虻沽袕姵婇y”,是當時全國人民共同的強烈愿望。中國的這種政治、經濟、社會和民生狀況,是黃埔精神產生的客觀條件。

      其次,黃埔精神的形成還在于當初報考黃埔軍校的人都是一些愛國的熱血青年。他們到這里來,不是為個人尋出路、謀生存,而是為國家謀前途,為民族求解放,為社會找出路。郭俊英(即郭化若)代表第四期畢業學生發表的演說詞中的一段話集中反映了當時黃埔同學的現實思想。他講道:“我們看見舊社會制度,它的經濟組織、生產關系,都不合于社會多數人生活的要求。我們不能忍受這種壓迫下去,我們要起來反抗它!……只有黃埔訓練出的軍隊,是革命的武力,所以我們跑上我們青年唯一的出路黃埔來。于是拋棄家庭,犧牲一切,到此革命軍的重心地,來學革命的技術,準備著為民族解放的先鋒,去打倒那八十年來壓迫侵略我們中國,及其他各弱小民族的國際帝國主義者和其真走狗軍閥,及一切反革命派?!碑斈?,黃埔軍校大門兩側書寫的對聯:“升官發財請往他處,貪生畏死勿入斯門”,橫批“革命者來”,也生動地反映了黃埔同學的志向和追求。正因為他們抱著這樣的目的來入學,所以他們在黃埔軍校接受黃埔精神的教育是自覺的、發自內心的。這當中,他們既是黃埔精神的參與者和創造者,也是黃埔精神的承載者和實踐者。離開這個群體,就談不上黃埔精神。

      第三,黃埔軍校是培育黃埔精神的搖籃。建校伊始,孫中山即將“以黨治?!弊鳛檐娦=ㄔO與管理的重要原則。具體內容包括:??偫碛牲h的領袖兼任,在軍校設立黨代表和政治部,建有一套政治工作與政治教育制度。當時,孫中山以國民黨領袖的身份親任??偫?,直接參與軍校重大決策。黨代表則在加強黨對軍校的領導,保證黨的主義和方針政策在軍校的貫徹落實方面負有重要責任。黨代表在代表黨組織對軍校各項工作實施監督和指導方面,與校長具有同等職權。政治部是輔助黨代表進行政治工作、管理黨務和實施政治訓練的領導機關,負責對學生灌輸政治理論知識,培訓革命精神。當時,在黃埔軍校開設的政治教育科目有:中國國民黨史、三民主義、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史、中國現代史、帝國主義、社會進化史、社會學科概論、社會問題、社會主義、政治學、經濟學、經濟思想史、各國憲法比較、軍隊政治工作、黨的組織問題、中國政治經濟狀況、世界政治經濟狀況、政治經濟地理等。為了督促黃埔同學學習政治,認真接受政治教育,當時還以校長令的形式發文,嚴令官長學生學習研究政治。此外,在軍事和其他科目的學習上,黃埔軍校同樣嚴格要求,嚴格訓練,讓黃埔同學在艱苦的環境中經受摔打磨練,提高軍事技術,增強意志信念。在這樣的氛圍熏陶下,黃埔精神如春風化雨,點滴入土,逐漸深入黃埔同學的心里,融入他們的血液中,體現到他們的行動上。

      第四,血與火交織的戰場是鑄就黃埔精神的熔爐。一種精神的形成,既需要思想的支撐,更需要實踐的磨練,特別是在戰爭年代形成的黃埔精神,更離不開硝煙彌漫的戰場的熏陶。這種生死之地,是對人最嚴酷的考驗,同時也是錘煉人的意志、培養人的品格、凈化人的心靈、升華人的境界的難得地方。據當年的一些資料記載,黃埔軍校師生在兩次東征和北伐中前后犧牲約有3000人,但后來在紀念碑或史書上能留下姓名的僅有600余人;粗略統計,在抗日戰爭中,為國捐軀的黃埔軍校第一期至第五期的學生中,僅犧牲的將領就有26名,其中共產黨員5人;還有統計稱,僅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前的1929年至1933年從黃埔軍校及各分校畢業的大約25000名軍官中,就有10000名戰死。人們正是從殘酷的戰爭中看到了黃埔師生的報國之志、獻身之勇,深刻感受到了黃埔精神是黃埔師生用熱血和生命鑄就的。

      第五,精神具有繼承性,黃埔精神既是民族精神孕育的結果,也是民族精神與時俱進的具體體現。中華民族在千百年的實踐活動中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價值取向,熔鑄了自己內涵豐富的民族精神。這種民族精神,積數千年文化思想之精華,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生命肌體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重氣節,崇尚“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思報國,常憶“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位卑未敢忘憂國”、“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重奮斗,堅信“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講奉獻,推崇“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倡清廉,追求“公生明,廉生威”、“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些精神經過積淀和發揚,成為民族凝聚的根、不散的魂,成為中華民族萬眾一心、勇往直前、無堅不摧的巨大精神力量。在源遠流長的民族精神的熏陶下,幾千年來,在中華民族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發展階段,先后誕生了許多帶有鮮明時代特征的具體精神。遠的不說,僅現代就有我們熟知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太行精神、紅巖精神、西柏坡精神、抗戰精神,以及后來的大慶精神、雷鋒精神、紅旗渠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擊非典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等,當然,也包括黃埔精神。因為,黃埔精神也是民族精神孕育的結果,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中華民族所形成的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在黃埔精神中不僅有所涵蓋,而且在黃埔師生身上更有突出表現。他們身上所體現出來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奮不顧身的犧牲精神,恪守軍人天職的負責精神,親愛精誠的團結精神,知難而進的奮斗精神,無私忘我的奉獻精神,不僅是黃埔精神的具體體現,也是民族精神的生動反映??梢哉f,黃埔精神孕育于民族精神之中,同時也充實和豐富了民族精神。

     ?。ㄗ髡邽椤饵S埔》雜志社社長兼總編)

    相關新聞

    天下黃埔二維碼 請關注微信公眾號
    九九精品视频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