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出雁門關,心境完全不同了!天空是彌漫的戰云,眼前是古代的戰場?!碑斈?,范長江這樣描述南口戰場。
南口,因其位于居庸關以南而得名,高山峻嶺,關隘重疊,自古即為北平通往西北地區門戶之一;華北至蒙疆大動脈平綏鐵路通車后,又成為該線東段重鎮,素有“綏察之前門,平津之后戶,華北之咽喉,冀西之心腹”之稱,并由此成為日軍進犯察晉綏諸省的必經之地。
1937年8月8日,南口戰役爆發,雙方先后投入兵力包括:國民革命軍第13軍(下轄第4師、第89師)、第17軍(下轄第21師、第84師)、第72師、第94師、獨立第7旅、炮兵第27團等部,共約6萬余人;日軍第5師團、獨立混成第11、第1、第2旅團及偽軍等部,總計7萬余人。戰役歷時20余日,中國軍隊以傷亡3.3萬人的巨大犧牲,取得了殲敵1.5萬余人的重大勝利,給予侵略者沉重打擊。
南口戰役中,一大批黃埔師生奮勇抗敵、浴血廝殺,共譜了一曲慷慨悲壯的報國之歌。
忠勇的將軍
1937年8月1日,國民革命軍第13軍第89師奉命搶防南口。師長王仲廉,字介仁,安徽肖縣人,黃埔1期,1933年升任第89師師長。南口戰后,又先后參加徐州、武漢、棗宜、豫南、豫西、鄂北諸會戰。1945年10月在鄭州接受日軍投降。
第89師防區蘇林口、南口、居庸關、得勝口一帶,直阻日軍兵鋒。敵求勝心切,炮火之猛烈前所未見,僅11日一天就發炮4000余發,并以大批飛機轟炸,一時彈飛如雨;同時坦克、裝甲車輛也輪番向陣地沖擊。第89師將士在師長王仲廉、副師長龍慕韓(1期)、參謀長吳紹周(高教班)、參謀主任呂公良(6期),兩位旅長李銑(1期)、賴汝雄(2期),四位團長羅芳珪(4期)、譚乃大(4期)、李守正(4期)、舒榮(3期)等黃埔同學的率領下,以血肉之軀對抗敵之現代化立體攻勢,同仇敵愾、氣勢如虹。
作為南口戰役中當之無愧的主力師長官,王仲廉擔負著排兵布陣、運籌帷幄之重要使命。因事起倉促,由綏東開赴南口時,王仲廉對當地地形一無所知?!秾O子兵法》云:“夫地形者,兵之助也?!苯辜比f分之際,為加快速度,王仲廉不顧日軍已開始轟炸平綏鐵路,堅持乘坐火車前往南口視察,于8月2日在花園站突遭日機9架轟炸,車站一片狼藉,所幸臨時調換車廂,才僥幸得生。之后遂騎馬、步行繼續視察部署,曾在一日間來回160余里,終于搶在日軍前完成了基本防務。
西北軍宿將鹿鐘麟參與協調南口各部關系,王仲廉想起西北軍與東北軍昔年曾大戰于南口,于是虛心求教,得到了關于南口左翼關子嶺、前沿龍虎臺等地的寶貴實戰經驗。但南口右翼防地遼闊,兵力不足,困擾中的王仲廉在反復思索中行至懷來,又回憶起八國聯軍進攻南口的陳年往事,最后竟在城中覓得一位80多歲的戰事親歷者,了解到當年德軍由鎮邊城隘路迂回十八家,截斷南口守軍退路的一段秘辛。重視戰史兵要,善于廟算謀略,加上陷陣搴旗的勇猛,這是王仲廉能夠率部堅守南口的關鍵。
第89師最先進入南口戰場,至奉第7集團軍前敵總指揮湯恩伯(教官)之命于27日轉移,又成為全軍殿后掩護部隊之一。在王仲廉的指揮下,全師與日寇鏖戰近20日,面對敵步、騎、炮、空、坦克聯合攻勢,官兵往返沖殺,不僅陣地巋然不動,還取得斃傷日軍5000的重大戰果。但亦付出了6084名官兵傷亡的巨大代價。50年后,王仲廉回顧這段歷程,寫下詩句:“來時慎防勇戰,去時息兵返轡,進退自如,兇悍頑強之敵,豈如我何?”慷慨之意,躍然紙上。
著名記者方大曾這樣描述王仲廉:“他有強壯的體魄,高大的身量,黑而堅實的臉……他本人和兩位旅長、四位團長,都在前線指揮,炮彈曾把他的頭打傷了,若不是還有一個鋼盔戴在頭上,就不堪設想了,戰爭剝奪了他的睡覺權利,又瘦又黑,表現著他是一個為國宣勞的忠勇的將軍?!彼寡哉\哉!
羅團陣地 堅如磐石
昌平南口鎮東墩臺,是南口戰役中第89師第265旅529團的防地。團長羅芳珪,字建堂,湖南衡東人。黃埔4期。1934年任529團團長,曾參加百靈廟之役,南口戰后,又先后與日軍激戰于磁縣、太原、臺兒莊,戰功赫赫。然而,羅芳珪不幸于1938年4月6日為敵炮擊中,壯烈殉國,此時距其女兒的出生只有12天!后國民政府追贈羅芳珪陸軍少將,入祀南岳忠烈祠,蔣介石敬贈的挽聯是,“善戰久知名,詎翼妖氛摧猛士;臨危能受命,好將浩氣振軍魂”。周恩來也贈送了挽詞。
529團防區,系南口—居庸關一線正面核心陣地,敵軍對此志在必得。自1937年8月9日起,日軍主力鈴木旅團、酒井旅團等部,在飛機、重炮、坦克的絕對優勢火力掩護下,以重兵向羅芳珪部碾壓而來。守軍陣地煙塵蔽天、血肉橫飛,工事摧毀無遺,將士傷亡慘重,但羅芳珪與營長李友于(4期)、胡冠天(5期)、陳慶云(7期)及全體官兵拼死力戰,頑強固守,敵終不得逞。
由于缺乏反制武器,日軍坦克橫沖直撞,威脅極大。8月12日,日軍集中20余輛坦克攻陷529團陣地一隅。當夜,為奪回失地,羅芳珪親率兩連戰士發動逆襲,一舉斃敵200人,摧毀坦克數輛,但連長隆桂銓(7期)不幸殉國。在此之前,隆桂銓首創肉身博鐵甲的悲壯戰術,后人有詩贊曰:“連長大名隆桂銓,緊扒坦克蓋子掀。強塞子彈手榴彈,坦克接連六輛癱。戰士殺敵不顧命,三分之二血流干。中華男子剛強漢,火里鳳凰待涅槃?!?/div>
犧牲雖烈,全團士氣卻異常高昂。日軍機槍點射,子彈呼嘯而來:“啪、啪啪;啪、啪啪”,戰士笑稱這是看你“怕?不怕?怕?不怕?”馬上回敬過去三個沉著的點射:“啪啪、啪啪、啪啪?!薄安慌?!不怕!不怕!”用羅芳珪的話講,這一戰就是要“誓死不退、葬在南口”!
至8月15日左右,因部隊損失甚巨,南口右翼陣地交由友軍533團2營接防。戰況依然慘烈,營長王舉才(4期)、代理營長高蔭棠(6期)相繼受傷,團附周攻惡(5期)繼續指揮,情勢才轉略穩。而左翼陣地仍由529團一部堅守,直至8月22日左右,仍在惡斗,羅芳珪本人也負重傷,經搶救方脫離危險……戰后統計,此役中529團僅中正式刺刀一項即損耗379具,搏殺之激烈可見一斑。
經此一戰,羅芳珪團聲威大震,日后與盧溝橋首戰日軍的吉星文團、忻口戰役中夜襲陽明堡機場的陳錫聯團、淞滬會戰中堅守四行倉庫的謝晉元團,并獲“抗戰四大名團”殊榮,的確當之無愧。
80年后的今日,在529團官兵戰斗過的東墩臺高地,一塊巍然屹立的巨石上,“羅團陣地、堅如磐石”八個鑿刻大字熠熠生輝。如若將士有知,亦當含笑九泉。
威武第12旅
國民革命軍第13軍第4師第12旅,本是湯恩伯留在懷來擔任防務和預備隊的一支勁旅。旅長石覺,字為開,廣西桂林人。黃埔3期??箲鹌陂g先后擔任第4師24團團長、第12旅旅長、第4師師長、第13軍軍長等職。副旅長張文衷,原名本禹,安徽巢湖人,張治中胞弟,黃埔3期。也是久歷戰陣,智勇雙全。
南口炮聲響起的第8天,橫嶺城方向告急,南口右翼岌岌可危,第12旅由懷來星夜馳援,甫一進入陣地即遭遇血戰。23團團長倪祖耀(3期)與日軍苦斗于黃老院長城隘口附近,但部分制高點已陷于敵手,為奪回主動,第4師師長王萬齡(1期)命石覺與第10旅旅長馬勵武(1期)展開聯合反攻,副師長陳大慶(1期)亦趕往火線督導。
戰前,石覺已寄家書于母親:“軍人保衛國土,義不容辭,成功成仁,在此一戰……萬望大人保重,并以有子為國盡忠為慰?!苯恿詈笥H率第24團蔣當翊(3期)部兩個營發動反擊,敵人訓練有素,抵抗極為頑強,兩軍相互拉鋸,激戰經日,無分晝夜,陣地硝煙彌漫,彈痕累累,爭奪慘烈之況難以形容。在近10天的纏斗中,9個連官兵折損達十分之七,戰后僅編為機步2連。參戰36名軍官,竟傷亡37名,多出1名系火線提拔。其中,連長蔣向義(6期)、王秉志(6期)、王新貴(軍訓班)、王弼(軍訓班)、唐仲賢(6期)、顏景標為國捐軀;負傷者亦極多,副團長陳純一(3期),營長駱振韶(6期)、陳欽文(6期),連長周道昌(6期)、劉協侯(7期)……
在中國軍隊兇猛攻勢下,日軍伏尸累累,迭遭創挫。惱羞成怒之際,居然施放毒氣瓦斯,第12旅及友軍因缺乏有效防護,深受其害。多年后,仍有當地年邁老鄉對這一情景歷歷在目:“陣地上熏炮毒死的兵好大一片,但還保持著戰斗的姿態,雙手持槍,緊扣扳機,都是年輕人??!”
一線部隊浴血奮戰,彈藥消耗極大,物資保障尤顯重要。第12旅張文衷副旅長除參與指揮外,還負責后勤補給的要務。在奉派由太原運送彈藥返回途中,火車剛抵南口,日軍戰機凌空而至,張文衷本有機會躲避,但他擔心彈藥安全,仍指揮將士搶卸軍火,并命令司機將車頭駛離以引開敵機。然敵轟炸猛烈,車廂不幸被擊中,彈藥爆炸,張文衷及將士多人以身殉國。當初盧溝橋事變爆發,正在軍校受訓的張文衷聞訊,立即向學校要求北上歸隊,他在給摯友的信中說:“此番殺小鬼,拼老命,倘此后得再相逢,亦一大快事,那時中國升為一等國矣?!毕喾瓴辉?,遺愿卻了,張公若知今日中國之繁榮富強,定九泉含笑。
偏師之光
1937年8月2日,張家口軍事會議做出如下部署命令:“自龍虎關起,沿赤城至寧疆堡,由第84師師長高桂滋擔任防務,其主力控制于雕鶚堡、赤城等地?!狈吹貓D不難發現,此處距南口主陣地頗有路程。毫無疑問,這是一支擔負牽制和側翼防御任務的偏師。然而,這群來自遙遠大西北的陜西子弟兵,卻不甘于“偏安”一隅,而是以窳劣落后的裝備,斷臂折股的勇氣,打出一道耀目的榮光。
8月16日,第84師偵知日軍進犯至長城外井兒溝一帶,意圖牽制守軍,以策應其主力在南口的行動。先下手為強,251旅501團團長呂曉韜、2營營長邵春起(軍訓班)奉命率該團一部趁雨夜奔襲20余里,于次日拂曉突然發起襲擊,在槍林彈雨中直撲敵巢。日軍倉促應戰,但仍負隅頑抗。當時,井兒溝附近巴圖營子也駐扎有日軍一部,兩股敵軍成犄角之勢,為防其救援,502團3營在團長艾捷三(高教班)、副團長杜文卿(7期)的率領下急攻巴圖營子,使守軍無暇他顧,井兒溝日軍苦盼援軍而不得,終被全殲。
不久,沽源方向日軍教導第5團增援唐子口外的喜峰砦。艾捷三、杜文卿及全團官兵再次出擊,8月19日夜,該團冒大風雨馳赴龍門所,20日凌晨3時秘密潛近喜峰砦。仲夏溽暑,但古長城內外的崇山峻嶺間,依舊是夜涼如水。502團將士從仍帶寒意的風中,出其不意發起猛攻,盡管敵軍措手不及,但砦內除有偽滿騎兵第5團富璇善部外,還有日軍上尉藤井辰己指揮的騎兵、迫擊炮分隊及機槍分隊等,火力相當兇猛。艾捷三、杜文卿身先士卒,英勇殺敵,激戰至7時30分,圍殲盤踞在喜峰砦和黑達子營的日偽軍,除少數騎兵逃脫外,大部被我殲滅。
井兒溝、喜峰砦系列奔襲戰,共斃傷日偽軍800余人,俘寇280余名,繳獲迫擊炮6門、機槍13挺,步槍91支,子彈2萬發,戰馬120匹,日軍戰旗5面。此役也被稱為全面抗戰爆發以來中國軍隊主動殲敵的第一次較大勝利。經軍事委員會軍令部檢效,電令嘉獎,曉諭全軍,并獎大洋2000元。
南口戰役后期,第84師被定為左翼總后衛隊。該部本為偏師,當面敵情不很嚴重,盡可從容退去,但為掩護友軍撤退,堅守于長安嶺、沙城之線。日軍重兵猬集而來,飛機、戰車、重炮聲震耳欲聾,守軍被截為數段,陷入各自為戰的困境。250旅499團2營即遭敵步炮騎兵2000人圍攻,營長楊世立(軍訓班)率領官兵沖鋒,一路拼殺。最終全師激戰至8月27日夜,直至友軍相繼渡過桑干河,才撤出戰場,以血的代價完成了對上級和兄弟部隊的承諾。正所謂“風揚蘆花起,沙鷗飛遠方。情仇快意寫,桑干踐一諾!”
黃埔精神耀南口
南口戰役是全面抗戰爆發后中國軍隊積極防御的第一場重大戰役。據時任第13軍參謀長張雪中(1期)回憶,南口戰役在20天中,共接到蔣介石16道親擬的手令,是抗戰中最多的一次。此役,中國軍人在武器裝備落后、總兵力少于敵軍的劣勢下,以血灑陣地的決絕氣概,重創日軍精銳,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和“三日拿下南口”的癡人夢囈,遲滯了日軍對晉冀綏等地的進攻,為準備華北抗戰贏得了時間。
同時,這一戰展現了中國軍隊勇猛頑強、視死如歸的戰斗精神,極大鼓舞了全國軍民的抗戰熱情,在抗戰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共中央機關刊物《解放》這樣評價南口戰役:“不管南口陣地事實上的失卻,然而這一頁光榮的戰史,將永久與長城各口抗戰、淞滬兩次戰役鼎足而三,長久活在每一個中華兒女心中?!?/div>
面對如此對手,日軍第5師團師團長板垣征四郎也不得不承認:“皇軍在南口遭到了堅強的抵抗?!比哲姂鸲吩攬笾袆t這樣記述道:“敵軍軍官大部分出身黃埔軍官學校,軍士抗日思想熾烈,防御抵抗頑強,射擊、狙擊優秀,甘于粗衣粗食,行軍力強,敢于發動逆襲?!?/div>
當年,馳驅在南口戰線上的黃埔同學遠不止上文所述,在這個英勇的群體中,還包括:
第13軍參謀處長蔡劍鳴(3期),科長全瑛(4期)、黃輝亞(6期);
第4師團長傅鏡芳(5期)、劉漢興(4期)、萬宅仁(6期),團附丘嵩(5期)、歐孝全(7期),營長楊超(5期)、劉耀南(5期)、王翰(6期);
第89師副官主任苗秀霖(3期),參謀楊柳營(5期)、侯克(6期)、吳祖震(6期)、朱亞伯(6期),營長宋志文(4期)、李瑾(4期)、胡冠天(5期)、黃鼎(5期),連長紀國政(6期)、傅佑任(7期)、汪輝(7期)、鐘國良(7期)、易明道(10期)及童亞(7期);
第21師師長李仙洲(1期)、副師長黃祖塤(2期)、團長李洪慈(4期)、營長宋天修(3期);
第94師旅長陳希平(3期);
第72師參謀長李銘鼎(教官)、營長張翼(7期)。
南口會戰后期,因日軍不斷增兵,戰局吃緊,軍事委員會調第14集團軍北上增援。該部在門頭溝地區的千軍臺髽鬏山與敵激戰20余日,雖未實現預定戰略目的,但吸引大量日軍進行圍堵,客觀上協助了南口守軍的撤退行動。因而不少戰史亦將此戰視為南口戰役之尾聲。該戰中的黃埔師生包括:
第14軍軍長兼第10師師長李默庵(1期)、軍參謀處長符昭騫(教官)、作戰科長吳宗泰(教官);
第83師師長劉戡(1期)、旅長陳武(1期)、旅參謀主任魏?。?期),團長余錦源(2期)、李紀云(3期)、曾憲邦(4期)、梅展翼(4期),營長張美渠(6期)、陳權武(4期)、彭碧徽(6期);
第85師師長陳鐵(1期),團長谷熹(4期)、劉眉生(5期)、連長邱純成(8期)。
……
其中,曾憲邦、楊超、丘嵩、易明道等黃埔同學血灑南口,壯烈殉國,負傷者更是難以計數。
限于資料,本文無法將所有參戰南口的黃埔師生都記錄下來,但他們身上所體現的忠勇不屈的黃埔精神,將在民族救亡的史冊上永耀光芒。
“曉光與夜色慢慢在東方劃開,敵方的炮聲由遠而近地響起來?!苯袢罩峡?,已非當年孟秋江先生筆下的那番模樣了:崇山峻嶺上逶迤的長城蜿蜒向遠,景色異常壯美;硝煙和戰火雖早已淡去,但勁風呼嘯,仿佛萬千將士的廝殺聲仍在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