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yyy0y"></li><li id="yyy0y"></li>
  • <li id="yyy0y"></li>
  • <tt id="yyy0y"></tt>
    <li id="yyy0y"><tt id="yyy0y"></tt></li>
    <tt id="yyy0y"><rt id="yyy0y"></rt></tt>
    <li id="yyy0y"></li>
  • <li id="yyy0y"></li>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黃埔軍校同學會  >  2017年第四期  > 正文

    南寧分?!さ诹中?(下)

    日期:2017-07-01 16:30 來源:《黃埔》雜志 作者:

    字號:  [小]  [中]  [大]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四、教學與訓練
     ?。ㄒ唬熧Y
      該校課程設置、教材選用、修業期限、教學組織都比較規范,力求能培養出軍隊的實用人才。選聘的師資亦相當嚴格,“或由督會辦或校長請委,皆遴選各省學術優良,經驗素著,并對本黨工作能盡瘁者任之”。校長、各科長官以及教官均出身陸軍大學、保定軍校等國內軍事名校。以下是各期主要教官:
      第1期教官
      軍事教官:周翹芳、許廷杰、許廷華、秦益厚、秦獻珠、胡承志、粟繼炎、鄧樹森、黃鉞
      步兵戰術教官:許崇武、黃慶福、林廷華、駱應釗
      炮兵兵器教官:朱為
      地形教官:曹飛龍
      筑城交通教官:馬典符
      交通技術教官:馬克珊
      政治教官:胡典庸、毛飛、陸曙風、毛簡青、楊文昭
      數理化教官:外聘若干
      第2期教官
      軍事教官:周翹芳、許廷杰、許廷華、秦益厚、秦獻珠、胡承志、粟繼炎、孫藩、鄧樹森、黃鉞
      步兵戰術教官:程鴻烈、黃慶福、林廷華、駱應鈞
      炮兵兵器教官:朱為鉁
      地形教官:曹飛龍
      筑城交通教官:馬典符
      交通技術教官:馬克珊
      政治教官:孫瑞、夏含華、瞿輝柏
      數理化教官:外聘若干
      第3期教官
      軍事教官:周翹芳、許廷杰、許廷華、秦益厚、秦獻珠、胡承志、粟繼炎、孫藩、鄧樹森、黃鉞
      步兵戰術教官:程鴻烈、黃慶福、林廷華、駱應釗
      炮兵兵器教官:朱為鉁
      地形教官:曹飛龍
      筑城交通教官:馬典符
      交通技術教官:馬克珊
      政治教官:孫瑞、夏含華、瞿輝柏、胡典庸、毛飛、陳曙風、毛簡青、楊文昭
      高級班軍事教官:田民豐、馬克珊、李作勵
      第4期教官
      上校教官:史蔚馥、毛林翰、洪世揚、佰鵓、韓舜民
      中校教官:王偉矩、符維屏、駱繼光、范雨生、夏炳智、黃欣培
      少校教官:岑鏗、潘奮南、朱乃瑞、湯慶杰、方定墀
     ?。ǖ?期至第8期教官名單不詳)
      第15期:
      教育處長:黃濟夫
      高級教官:倪文亞
      普通學教官:尹光宇、鳳兆龍
      伊斯蘭教官:于厚之
      政治學教官:張競
      第16期:(不詳)
      第17期:
      高級教官:陳暢維、張印周、蔣永茲
      戰術教官:侯騰云
      重兵器教官:韋鎮達
      射擊教官:唐連城
      兵器教官:章文彬
      地形教官:歐陽動
      交通教官:孫超俊
      技術教官:李振新
      普通學教官:尹光宇
     ?。ǖ?8至20期不詳)
     ?。ǘ┙虒W內客
      該校的教育宗旨是,在養成完全之革命軍官,教授必要之基本學術之外,尤注重政治之訓練。無論何種學生,均以3個月為入伍生教育期。教學內容包括軍事教育、政治教育兩部分;軍事教育又分學科和術科兩類。
      學科類:以步兵操典、射擊教范、野外勤務等軍事常識為基礎,以戰術學、軍制學、兵器學、筑城學、交通學、地形學為基本教材,輔以衛生學、軍用文、服務提要等常識課和馬術、國技等提升體能的軍體課目,以達到“養成完全之革命軍官”的教育宗旨。
      術科類:以制式操練、實彈射擊、劈刺格斗、行軍宿營、戰斗聯絡為基本訓練。以單兵訓練為主,配合班排連訓練,培養實戰集群戰斗精神。
      政治教育以培養學員為黨國犧牲的精神為主,課目有:三民主義,建國大綱,建國方略,第一、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和決議案,中國國民黨黨史,各國革命史,國民會議國際問題草案,帝國主義對華侵略史,政治演講等。
      軍事政治教育,定有適當相輔之教育計劃與實施,務期養成革命之精神,高尚之品性,旺盛之精力,健康之體魄與將來為革命指揮官為教育官相當之學術,以改良軍隊之進步,并多參與實習及射擊指揮,以增長應用力及自信力,提振志氣,教授時講求實際,不事鋪張,以免逾越范圍陷于空談之弊。
      教學使用的教材參照黃埔軍??傂_x編的教材,并輔以本校自編的校本教材。高級班基本選用陸軍大學的教材。
      1.入伍生教育
      據陸軍軍官學校第六分校之史料稱:“入伍生教育注重精神之訓練與體格之鍛練,并完成班教練中士兵的動作;軍官教育則為重點教育,以期切合目前抗戰之需要,并于期限定之短期內,以完成下級干部人才養成為目標”。
      15期第6大隊張秉公回憶:“入伍生期間是戰斗訓練,軍官教育則以課堂形式為主,配合沙盤教育和野外演習。課程包括戰術教程、兵器學、射擊原理等。另有筑城學、測繪學、防空防毒實施戰地救護以及器械體操、劈刺、馬術游泳等訓練?!?/div>
      根據南寧分?!督逃襟E》條例:“無論何種學生,均以3個月為入伍生教育期”的安排,所有新生入學都應有3至6個月的入學教育。以六分校的史料為例:
      學生進校后即為入伍生,需進行把一個文弱書生轉變為威武軍人的訓練,時間一般為半年左右。入伍當天便把頭剃光,全隊按高矮編隊,每隊分3至4個區隊,每個區隊分3個班,每班指定一名班長(事先經過教導隊訓練)。接著學著裝,整理內務,宣布盥洗室放面布、茶缸、牙刷、面盆的規定,宣布大小便應注意的事項。要求學生無論行、坐都要挺胸、閉嘴、不準講方言。還陸續宣布曬衣場的規則、教室規則和禮節。入伍訓練期間班長經常對不符合規則的學生進行呵斥,隊長有權對學生進行處罰。處罰多是由于學生生活上做得不合規定而進行的。如不刷牙、吸煙、指甲長、忘扣紐扣、不敬禮、不閉嘴、講方言等。處罰多在上午飯前的集合場地上進行,一般是罰兩腿半分彎曲、跑步、匍匐前進等。晚上點名時宣布的處罰則是當衛兵站崗兩小時。也有處禁閉的,多是因違犯紀律,在星期日執行。
      入伍生星期日是不放假的,要勞動。勞動的強度和份量也根據鍛煉的要求進行。通過入伍生的勞動,既美化了環境又鍛煉了學生的體質。
      操課?!安佟?,是到操場或野外去訓練。以早操為例,校部的起床號一響,官兵迅速起床,整理內務、洗漱。聽到哨聲便飛跑到操場集合,進行早操。首先是齊步走、跑步,然后做柔體操、再分散進行器械操。單雙杠、跳馬,還有結合軍事訓練的浪橋、天橋、平臺、爬桿、爬壁、蹺蹊等健身器械。早操由隊長負責,要求人人過關,未達到要求的,要在晚自修后補課。至于拳術搏斗、刺槍劈殺、超越障礙則有技術教官專門講授?!罢n”,是在教室里聽教官講授。課堂上的課分軍事課和政治課。授課的內容由教育處按教育計劃設置的課目,分階段由各課的教官講授。
      教練。教練分制式教練和戰斗教練。制式教練,由單兵、班、排、連次第進行,諸如立正、稍息、看齊、跪下、臥倒、禮節、轉法、行進、方向、隊形變換及持槍、射擊姿勢,都必須符合操典制式的要求。戰斗教練,學習個人在單兵、班、排、連中的戰斗動作,要協調一致,這些教練由隊長負責。
      1. 軍校生教育
      入伍生教育結束后,通過測驗和體檢把學生分到各兵種科,轉入軍官教育階段。以步兵科為例,軍校生教育以課堂教育為主,出操時間減少。配合沙盤訓練和野外演習,要把學生訓練成一名合格的軍官,課程很多。軍事課程分為術科和學科。
      術科教育主要內容:
     ?。?)制式教練。由單兵到班、排、連、營在操場上試練。
     ?。?)戰斗動作訓練。由單兵動作到班、排、連、營協同的攻、防、追、退的演習及行軍宿營、聯絡通訊等動作。
     ?。?)器械體操。有單杠、雙杠、木馬、吊環、浪橋、滑桿。
     ?。?)劈刺。有單人基本刺和雙人對刺。
     ?。?)跨越障礙。
     ?。?)馬術。
     ?。?)武裝泅渡。
      學科教育的主要課目:
      講解典范令和各大課程:步兵操典、射擊教程、陣中要務令、作戰綱要、作戰教令、戰術學、筑城學、地形學、軍制學、交通學、實地測繪等。
      政治課主要講總理遺教,如三民主義、建國綱領、建國方略、五權憲法、孫文學說、行易知難等,還有領袖言行以及哲學、政治經濟學等。哲學主要講授三民主義思想體系的哲學基礎——唯生論,也有講授唯物論和唯心論。
      強調實踐,安排學生充當班、排、連、營長進行指揮教練,以培養學生養成軍官的指揮能力。到野外進行戰斗教練也是如此。如遇下雨,便在營房四周練習口令。包括指揮班、排、連的制式口令、戰斗口令,也包括步兵口令、重機槍的口令。
      畢業前要舉行演習和畢業考察,以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
      五、重要人物及事件
     ?。ㄒ唬┲匾宋?/div>
      1.歷任校長
      俞作柏(1889-1959),字健侯,廣西北流人,廣西陸軍速成學堂畢業。民主人士,1911年加入同盟會。參加過廣西學生軍北伐、護國軍討伐袁世凱,親歷過李宗仁等桂軍將領發起的統一廣西的戰爭。1926年5月,任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一分校校長。1927年“四一二”事變后,黃紹竑認為他同情和支持工農運動,開除其國民黨黨籍,被迫去香港。1929年就任廣西省政府主席??箲饡r期,曾任蘇皖浙“忠義救國軍”副總司令。解放戰爭時期在港避居,1956年應邀到廣東廣州,任廣東省政協委員、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全國政協委員等。1959年在廣州市去世。
      呂競存(1897-1967),廣西臨桂人,字鏡秋。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6期步兵科畢業。1923年4月,任第5獨立旅干部教練所教育長。1926年5月,調任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一分校(校長俞作柏)上校副校長。1927年4月,升任少將校長。1928年7月,所部改稱國民革命軍陸軍軍官學校第一分校,升任中將校長。1929年6月,因所部反蔣失敗避居香港。1954年4月,移居臺灣,出任“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委員。1967年9月14日,在臺灣臺北病逝。
      李明瑞(1896-1931),廣西百色和龍州起義領導人。廣西北流人。1921年畢業于廣東韶關滇軍講武堂,曾參加討伐廣西軍閥陸榮廷、沈鴻英的戰斗。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參加北伐。1930年1月,到右江革命根據地。2月,與鄧小平、俞作豫等領導龍州起義,成立紅八軍和左江革命委員會。旋任紅七軍、紅八軍總指揮,并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任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一分校校長。1931年夏,中央紅軍總前委決定成立河西指揮部,任命李明瑞為總指揮兼紅七軍軍長。之后,李明瑞率紅七軍參加了保衛中央蘇區和第二、第三次反“圍剿”的戰斗,紅七軍成為中央紅軍的一支勁旅。1931年10月,李明瑞受王明“左”傾錯誤路線迫害含冤而死,時年35歲。1945年,黨中央作出了《紅軍第七軍歷史的決定》,為李明瑞恢復了名譽,并正式追認他為革命烈士。
      薛岳(1896-1998),廣東韶關市樂昌縣九峰鎮小坪石村人,早年參加粵軍,抗日戰爭時期,參加淞滬會戰,指揮了武漢會戰、徐州會戰、長沙會戰等著名會戰。1931年2月,任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一分校校長。1946年10月10日,美國總統杜魯門授予薛岳一枚自由勛章,以表彰他在抗日戰爭中的功績。1949年初出任廣東省主席,后任戰略顧問和行政院政務委員。1950年的海南島戰役中任海南防衛總司令,失敗后撤退至臺灣,1998年5月3日病逝于臺,享年102歲。
      夏威(1895-1975),廣西容縣人。先后畢業于廣西桂林陸軍小學、武昌陸軍中學、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3期步兵科。1917年5月,任廣西陸軍模范營連附。1920年,脫離桂系軍閥,通電擁護孫中山,任馬君武田南警備軍第3營營長。1932年,任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一分校校長。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任第46軍軍長,留守廣西。1939年,率部參加桂南會戰。1944年8月,率部參加桂柳會戰。1948年8月26日,任安徽省政府主席。1949年12月去海南島。次年定居于香港。1975年1月3日,在香港亡于車禍。
      李品仙(1890-1987),廣西蒼梧人,保定軍校畢業。1905年入廣西陸軍小學。1910年春升入湖北第3陸軍中學,1914年保定軍校畢業,1926年,在唐生智部任師長,1928年投靠桂系。1929年,隨李宗仁、白崇禧敗退回廣西。1930年底,任陸軍軍官學校第一分校校長。1939年10月23日,接任安徽省政府主席。1949年12月逃往臺北,1950年3月,被蔣介石委任“戰略顧問委員會顧問”的閑差。僅隔兩年,李品仙即被以“現役屆滿”為由,奉命退休。1987年3月23日,李品仙在臺北去世,終年98歲。
      2.畢業生中著名的共產黨員
      鐘祖熹,又名鐘熹、鐘情。廣西恭城人。1929年入黨。曾任紅八軍第1縱隊參謀、副官、獨立團副團長,1930年4月在扶綏就義,年僅28歲。
      甘湛澤,壯族。廣西寧明人。1926年入黨。曾任憑祥縣長,紅八軍總參議兼軍事政治學校教育長。1930年5月在龍州就義,年僅24歲。
      劉健,又名劉璜、劉樹候。壯族。廣西憑祥人。曾任百色縣公安局局長,紅七軍副官處長。1930年9月在龍州就義,年僅31歲。
      黃光照,又名黃莽。壯族。廣西寧明人。中國共產黨員。曾任紅七軍第20師59團副團長兼參謀長。1930年12月在融安縣長安鎮犧牲,年僅28歲。
      何莽,又名何子礽。壯族。廣西龍州人。1926年入黨。曾任紅七軍第1縱隊營長、第19師55團團長。1930年12月在湖南武岡犧牲,年僅26歲。
      何焜,原名何以昂。廣西萬承(今大新)人。1926年入黨。曾任萬承縣農軍縱隊司令,萬承縣農軍獨立營營長。1931年2月在萬承犧牲,年僅28歲。
      陳可福,廣東南海人。1926年入黨。曾任紅七軍參謀處處長。1931年2月在廣東連縣犧牲,年僅21歲。
      唐竣,又名唐孫謀。廣西靖西人。1929年入黨。曾任紅八軍參謀處處長,紅七軍參謀長,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第5局局長,閩贛軍區第20師參謀長,紅八軍團參謀處兼第21師參謀長。1934年10月在湖南犧牲,年僅38歲。
      蘇松甲,廣西寧明人。壯族。1926年入黨。曾任左江革命委員會委員及教育部長,紅八軍軍部副官。1938年在浙江海門犧牲,年僅32歲。
      3.畢業生中著名的國民黨將領
      著名的抗日烈士:
      馬威龍,廣西容縣人,第27軍46師13旅旅長。1938年5月在河南蘭封(今蘭考)犧牲。
      唐仁玙,湖北紅安人,原第7軍171師團長、縣長兼軍民抗日游擊隊總隊總隊長,1940年在黃安犧牲。
      率部起義的高級將領:
      虞世照,廣西昭平人,原廣西省軍管區參謀長,1949年在仙迥起義。后任廣西壯族自治區水利廳廳長、自治區政協秘書長。
      其他高級將領:
      桂黔邊綏靖區司令官兼新編第6軍軍長張光瑋(廣西永福人),第3兵團副司令兼第7軍軍長李本一(廣西容縣人),第3兵團副司令兼第46軍軍長譚何易(廣西玉林人),第56軍軍長馬拔萃(廣西容縣人),第126軍軍長張湘澤(安徽壽縣人),第48軍176師師長秦靖(廣西陸川人)等。
     ?。ǘ┲匾录?/div>
      1.“四一二事變”前后南寧分校清黨反共事件
      1927年4月9日,校本部忽然傳令各隊,點名要求部分學生(政治隊的周飛宇、李仁及、陳可福、甘藻軒、黃道生、甘湛澤等,工兵隊的張錚,炮兵隊的黃德普、陳可祿等)到本部聽候個別談話,此后便不再歸隊(實為非公開拘捕)。次日,其余學生齊集大操場,要求學校放人,被代校長蕭樾以第7軍軍部命令為由拒絕。隨后,憤怒學生整隊出校,奔赴第7軍軍部請愿再度遭拒。請愿后兩三天,第7軍軍部通過軍校拘捕了請愿代表(工兵隊的蔣敦文、蔣中藩、蔣仁,炮兵隊的秦靄云、諸葛士沂、姜適等,政治隊的施榮燊、李榮新、覃超寰、陳超凡等),校內戒嚴。
      此后,周飛宇、李仁及、張錚、秦靄云等學生被公布處決,被拘捕的其他學生(陳可福、甘藻軒、蔣敦文、蔣中藩、蔣仁、諸葛士沂、姜適、何焜、陳可祿、陳超凡等)被廣西當局判處有期或無期徒刑,囚禁于南寧東門外監獄,直至1929年5月俞作柏回桂主政時才獲釋出獄。
      經此事件,學生無心向學,一百零幾名被認為有“政治問題”的學生被編入特訓班,特訓班中安排特務學生監視,以防止學生逃走,并向校方匯報情況。
      2.王公度成立秘密組織“革命青年讀書會”
      桂系李宗仁、白崇禧為扶植和發展自己的勢力,控制桂系軍隊政府機關的人員動態,委托當時第4集團軍總政訓處處長王公度兼任第一軍校政治部主任,并利用這個身份在軍校學生(員)中物色對象,組織秘密團體,這個團體名為“革命青年讀書會”。該組織在學生(員)中,采取垂直發展,單線聯系,組成聯絡網。成員須經過嚴格考察,仔細甄別,確認其對工作的能力和對團體忠誠后,始能入會。入會時要經過宣誓。宣誓時面對領袖(李、白)的畫像,舉起右手,發誓效忠領袖,然后用針戳破手指將血抹在誓詞上,以表血誓。誓詞的大意是:愛護廣西,盡忠職守,絕對服從領袖,嚴守秘密,如有違背誓言,愿受最嚴厲的處分。該組織的徽章是青天白日十三角星(國民黨黨徽是十二角星)。王公度對會員說:團體是有排他性的,加入了這個組織的人,不容許加入其他黨派,其他黨派也不容許加入這個組織。王公度擔任第5期政治部主任時,在軍校第5期學生中,發展了不少成員。在他們離開軍校時,王公度發給他們每人一本用十行紙油印的廣西各部隊、各軍事機關及首長的代號。并且布置所有成員分派職務以后,無論在何時何地,見到部隊和機關的首長有危害廣西、危害領袖的事情,就要用代號密報王公度。因此,第5期的學員都以王公度為靠山,經常打首長的小報告,使一般的部隊都不喜歡第5期的學員。第7軍軍長廖磊甚至說要殺第5期的學員。
      王公度還以南寧第4集團軍總政治部所在地為總聯絡處,各地有10人以上的設分聯絡處,組成聯絡網。表面上是為同學砥礪學術,聯絡感情,交流工作經驗;實際上是王公度借此控制各地的軍校學員,保持他對這些學員的聯絡,以便指使這些學員為他進行特務活動。王公度還每月派人到各地去各分處召集會議,傳達王公度的指示和了解成員的情況。還規定各地的成員每月需與總聯絡處通訊一次,報告自已的情況以及所在地的情報??偮摻j處出版通訊月刊,登載各學員的情況。王公度還定期派員到各地視察第5期學員的情況,他自己也常常到各地視察、訓話,并且總是以黨魁的架勢出現。王公度就這樣以南寧分校第5期學員建立起來的秘密組織,為桂系的李、白也為他自己營造了一個企圖控制局面的特務組,鞏固桂系對廣西的統治地位。
      3.回民大隊
      第六分校在抗日戰爭爆發后每期均面向全國招收回民青年入校訓練。因此自15期開始,每校都辦有回民大隊,人數在300-600不等,這是第六分校的一大特色,在當時全國各軍校中絕無僅有,這與白崇禧的籌備有關。
      白氏是回民,信奉伊斯蘭教,一直有“興教建國”的心愿。1937年“七七事變”后,白崇禧應蔣介石之邀,赴南寧擔任軍委副總參謀長。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蔣介石親臨蘇州指揮作戰,白崇禧偕行,為圓其培養回族軍事人才的心愿,擇機向蔣請示招收回教青年到第六分校受訓,以擔當“興教建國”之責。爾后白即命其衛士長馬裕甫驅車到南京將回教上層人士唐柯三、孫繩武、馬松亭等接到蘇州開會。會上,白傳達了上述決定,并要求唐柯三等人積極籌組回民的統一組織,以便動員各省市回民知識青年投考軍校,以報效國家。唐柯三等人擬就通知發向各省分會。通知全文如下:
      緊急通知
      國家正處在生死存亡的最后關頭,為了挽救垂危的中華民族,全國總動員,人無分老幼,地無分南北,人人均有守土抗戰之責?;亟糖嗄攴e極響應政府號召,團結起來參加抗戰,為了興教救國共赴國難,切理各地分、支會接到通知后,通知屬群回教青年。凡年滿十八以上,二十四歲以下,具有中學畢業文化程度者,動員參加軍事訓練。由分會保送漢口,在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南寧分校駐漢口辦事處報名考試。
      民國二十六年中秋  中國回教救國會協會籌委會謹啟
      各地接到通知后,紛紛組織回民青年報名,山東省就有脫恩鑄等300余名回教青年報名,華北、華中淪陷區流亡青年集中漢口考點的人數達千人。1938年春節前舉行入學考試,節后一周放榜,2月下旬陸續集中于武昌,全體被錄取人員乘專列赴衡陽,當時湘桂鐵路還未通車,只好將行李交汽車運送,人員步行前往桂林,轉柳州安置入校。云南招收馬恒豐等150名回族青年則由昆明出發經越南抵南寧。第六分校這一期招收的入伍生,番號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六分校15期第6總隊。所轄兩個大隊,其中第2大隊600多人全部為回族青年。這批回族學生外省籍的居多,廣西籍大約數十人。
      4.紀念“七七事變”大游行
      1941年7月7日,“七七事變”爆發四周年,桂林市組織火炬大游行,六分校17期全體學員參加了這次盛大的活動。當天,晚飯后全體整裝出發,從軍校到市區有15里路。當軍校學生著裝整齊,步伐一致,情緒激昂的隊伍由軍樂隊為先導齊步進城時,引起市民極大的興趣,大路兩邊人山人海、人聲沸騰。軍校的隊伍和全市參加大游行的各路人馬聚集在體場(今中心廣場)召開紀念大會,全場的目光都投向這群朝氣蓬勃的年青軍人,無不嘖嘖稱贊。這次活動有軍校學員的參與,振奮了人心,鼓舞了士氣。
      5.“精神堡壘”銀鼎比賽
      第六分校17期的學員作為專業學生參加了桂林市“精神堡壘”銀鼎比賽。參加比賽的當天,全總隊的學員穿上早操的制服,跑步到市區進入體育場后,隊伍先繞場一周,然后到體育場司令臺后面列隊坐地等候出場比賽。當輪到軍校生出場時,只聽一聲令下“卸服”、“褶好”、“進場”,一色的草黃軍衣、裹腿,一色的襯衫,聽著指揮令哨聲動作劃一地操起連步走來,一掌一拳、左右劈打、轉身踢腿,個個氣勢如虹,精神抖擻,整齊劃一,獲得觀眾的一片叫好聲。比賽結果軍校生當之無愧地奪得“精神堡壘”銀鼎。
      六、團體、刊物
      1.團體
      該分校對于全校職員學生提倡公開言論,禁止私人行動,以期堅固之團結力,而收團體化之效用。
      廣西國民革命軍特別黨部第一區區分部。于1927年7月3日成立,學生學業期內,對于群眾運動及宣傳工作,除有礙修業時間,均不加限制。
      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一分校同學會。根據《黃埔日刊》刊登的成立宣言,成立時間應為1927年4月13日,主要成員包括“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一分校的學生、中國國民黨的武裝黨員、沙場上的戰士、惡勢力的敵人”。該同學會的主要責任是研究革命的學術以擴張革命的力量,促進革命的成功;主要的工作“是要時時求新的知識,找新的教訓,時時發出革命的呼聲,射出革命的火箭,把本校精神發揚起來,把人們的沉睡喚醒起來”,以期望“本校的同學永遠團結,一切黨校的同學永遠團結,一切使命的民眾永遠團結”。
      2.刊物
      《軍校旬刊》創刊于1927年5月初,不定期出版。當月20日印行第2期(本校成立周年紀念專號),主要文章有林葆恒《本校黨務的一年決算》等。
      七、附錄
     ?。ㄒ唬┕芾砗蛽谓坦俚牟糠謴V西籍陸軍大學畢業生
      朱為鉁,陸大4期,廣西博白,南寧分校炮兵科科長
      鐘毅,陸大9期,廣西扶南,南寧分校學員隊隊長
      梁壽笙,陸大10期,廣西中渡,柳州分校工兵隊隊長
      甘麗初,陸大10期,廣西容縣,六分校中將主任
      王景宋,陸大11期,廣西平南,南寧分校副主任
      覃戈鳴,陸大15期,廣西武鳴,桂林分校戰研班主任
      陸學藩,陸大15期,廣西象縣,南寧分校步兵隊隊長
      黃敬修,陸大特1班,廣西桂林,南寧分校步兵隊隊長
      鄭滄溶,陸大特2班,廣西桂林,南寧分校學員大隊長
      陳烈,陸大特2班,廣西柳城,教導1團連黨代表
      李繩武,陸大特2班,廣西桂林,七分校少將大隊長
      卜漢池,陸大特2班,廣西合浦,四分校上校教官
      胡棟成,陸大特4班,廣西修仁,高級1班1期隊長
      韋鎮福,陸大特5班,廣西蒙山,漢口軍訓班主任
      胡松林,陸大特7班,廣西桂林,南寧分校上校大隊長
      闞維雍,陸大將乙1,廣西柳州,南寧分校工兵科科長
      馮璜,陸大將乙1,廣西容縣,桂林分校主任
      賴和平,陸大將乙2,廣西柳州,柳州分校大隊附
      蔡劍鳴,陸大將乙3,廣西桂林,南寧分校步兵中隊附
      莫若國,陸大將乙3,廣西玉林,八分??傟牳?/div>
     ?。ǘ┲饕搪殕T表
      馬典符(1888-1955),廣西容縣,工兵科科長(第4集團軍前敵總指揮部少將處長)
      朱為(1891-1951),廣西博白,炮兵科科長(軍政部兵役署中將副署長)
      王公度(1889-1937),廣西扶綏,政訓處主任兼廣西省童子軍訓練所教育長
      王皓明(1906-),廣東梅縣,政治教官(廣州綏靖公署少將參議)
      王贊斌(1889-1976),廣西憑祥,校務委員(廣西桂柳師管區中將司令)
      鄧昊明(1904-),湖南永興,政治教官(江蘇省政協副主席)
      方欽(1896-),河南扎縣,學員隊隊長(安徽省第七區中將保安司令)
      毛飛(1893-1960),湖南沅江,政治部主任(臺灣“立法院”立法委員)
      韋永成(1907-),廣西臨桂,政訓處處長(華中剿總中將高參)
      韋贄唐(1906-1951),廣西容縣,政治教官(中央執委省黨部副主任委員)
      葉少華(1894-1986),廣東東莞,政治教官(廣州市參事室副主任)
      史蔚馥(1892-1944),江蘇溧陽,上校軍事教官(廣西綏靖公署少將高參)
      劉任(1902-1986),河北鹽山,上校教育長(華中剿總中將副總司令)
      劉仲荻(1906-1960),江西龍南,中將主任(臺灣南部防守司令部中將副司令)
      劉建常(1896-),湖南醴陵,戰術教官(第84軍第188師少將副師長)
      許廷杰(1899-),廣東番禺,中校軍訓教官(汪偽廣州綏靖公署中將參謀長)
      許宗武(1895-),廣西臨桂,軍事教官(浙江省第八、九區行政督察專員)
      伍蕃(1890-),廣東順德,副教育長(第七戰區挺進第3縱隊中將司令)
      呂競存(1897-1967),廣西臨桂,中將主任(華中剿總中將總參議)
      朱乃瑞(1903-),廣東臺山,軍事教官(第7軍第172師少將師長)
      李澤民(1892-),湖南邵陽,教育長(軍事參議院中將議)
      李品仙(1892-1987),廣西蒼梧,中將主任(華中剿總中將副總司令)
      陳漫遠(1911-1986),廣西蒙山,政治教官(解放軍后勤學院院長)
      陳駿南(1902-),廣東臺山,少將副主任
      麥煥章(1889-1940),廣西平樂,政治總教官(中央黨部財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肖樾(1893-1946),廣東中山,少將教育長(軍事參議院少將參議)
      吳國元(1910-),江西贛縣,步兵科隊長(臺灣第1軍團司令部少將參謀長)
      官其慎(1899-1986),廣東始興,上校教官(廣州行轅少將軍法處長)
      林廷華(1892-1966),海南文昌,軍事教官(國防部中將部員)
      鄭滄溶(1890-),廣西桂林,學員隊長(第48軍第176師少將師長)
      鄭器光(1900-),廣西,學生隊長(浙江省政府警保處少將處長)
      俞作柏(1887-1959),廣西北流,少將校長(軍事參議院中將參議)
      胡朝?。?879-),廣東開平,政治部主任(軍令部辦公廳中將副主任)
      賀維珍(1892-1963),江西永新,少將步兵科長(華中剿總中將高參)
      鐘毅(1899-1940),廣西扶南,高級班教官(第173師少將師長)
      洪世揚(1896-1946),海南文昌,中校教官(整編第157旅少將旅長)
      駱應劍(1897-),廣東花縣,政治教官(廣西省軍管區司令部少將參謀長)
      徐光英(1898-1984),廣東潮安,少將政治主任(軍需署少將軍需監)
      莫樹杰(1898-1985),廣西南丹,少將大隊長(桂西軍政區司令部中將司令)
      夏威(1893-1975),廣西容縣,中將主任(華中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上將)
      夏國璋(1894-1937),廣西容縣,上校分隊長(第175師少將副師長)
      唐惠洽(1908-1937),海南萬寧,上尉教官(上海市國民軍事訓練所副總隊長)
      秦獻珠(1893-),廣西桂林,少將教官
      崔堅(1904-),廣西容縣,區隊長(第八綏靖區司令部參謀處長)
      闞維雍(1900-1944),安徽合肥,上校工兵隊長(31軍131師少將師長)
      黎行?。?894-1949),廣西陽朔,少將大隊長(國防部辦公廳少將主任)
     ?。ㄈ┠蠈幏中<扒捌诋厴I生中部分將領
      第1期(比敘黃埔軍校第4期)
      馬中驥(1906-1956),廣西隆山,中央訓練團少將副處長
      馬拔萃(1906-),廣西容縣,第56軍少將軍長
      馬威龍(1905-1938),廣西容縣,第27軍第46師第136旅少將旅長
      李人翹(1904-),廣西臨桂,桂林綏靖公署監察處少將處長
      李本一(1903-1951),廣西容縣,第3兵團中將副司令官兼第7軍軍長
      李宗信(1900-),廣西桂林,南寧市警察局代理局長
      張光瑋(1904-1971),廣西永福,桂黔邊綏靖區中將司令官新編第6軍軍長
      杜定方(1906-),廣西玉林,南寧綏靖公署少將副參謀長
      周一雄(1903-),廣西桂林,第五戰區干訓團少將軍官大隊附
      姚槐(1908-),廣西象州,廣西省保安司令部少將參謀長
      唐浚(1896-1935),廣西靖西,中共中央軍委總參謀部第5局局長
      秦靖(1904-),廣西陸川,第48軍第176師少將師長
      黃莽(1902-1930),廣西寧明,紅軍第7軍第59團副團長
      黃閑道(1906-),廣西桂林,滇桂黔邊清剿總指揮部政治部少將主任
      黃仿日(1902-1934),廣西東蘭,紅軍第3軍團第4師副師長
      梁仲西(1905-1951),廣西容縣,廣西梧州行政區少將保安司令
      梁春華(1906-1945),廣西鹿寨,廣西綏靖公署中將高參
      謝代生(1905-1979),廣西南寧,國防部保密局廣西站少將站長
      虞世熙(1896-1979),廣西昭平,廣西省第一區行政督察專員兼少將保安司令
      譚何易(1897-1962),廣西玉林,臺灣“國防部”中將高參
      第2期(比敘黃埔軍校第5期)
      馬展鴻(1908-),廣西容縣,第7軍副軍長
      王佐文(1911-),廣西貴縣,第46軍副軍長
      鄧達之(1900-),廣西南寧,第7軍參謀長
      鄧善宏(1909-),廣西南寧,第48軍第176師師長
      葉碧叢(1909-),廣西昭平,桂林警備司令部副司令
      盧士沫(1911-),廣西桂平,廣西桂南軍政區副司令兼參謀長
      盧玉衡(1905-),廣西來賓,華中剿總第2處副處長
      劉均華(1908-),廣西容縣,梧州守備區保安司令部少將副司令
      孫國銓(1902-),廣西桂林,廣西綏靖公署少將參謀長
      李英?。?905-),廣西蒼梧,整編第48師第138旅少將旅長
      李振亞(1908-1948),廣西藤縣,解放軍瓊崖縱隊第一副司令員
      張瑞生(1909-),廣西靈山,第7軍第171師師長
      張湘澤(1905-),安徽壽縣,第126軍少將軍長
      陸學藩(1909-),廣西象縣,廣西新兵補充訓練處少將參謀長
      吳展(1909-1944),廣西恭城,第131師第392團團長
      鐘熹(1902-1930),廣西恭城,紅軍第8軍獨立團代理團長
      徐瑞亨(1906-),廣西防城,廣東省保安司令部少將視察官
      凌云上(1908-),廣西桂平,第7軍少將副軍長
      黃建猷(1905-),廣西永福,第97軍少將副軍長
      第3期
      陳可福(1904-1931),廣西百色,紅軍第7軍司令部參謀處長
      何莽(1905-1930),廣西龍州,紅軍第7軍第19師第55團團長
      秦國祥(1908-),廣西靈川,第56軍第330師師長
      諸葛曙(1908-),廣西修仁,第10兵團司令部少將參謀長
      俸一中(1908-),廣西桂林,廣西綏靖公署宜山指揮所少將參謀長
      黃子榮(1892-1935),廣西龍州,紅軍第3軍團第5師參謀長
      第4期
      甘湛澤(1906-1930),廣西寧明,紅軍第8軍總參議兼教導大隊政委
      劉月鑒(1906-),廣西靈山,第7軍第172師師長
      劉立梓(1908-1947),山東沂水,整編第74師參謀處少將代理處長
      許高陽(1906-),湖北武昌,陸軍總司令部第9補給區少將司令
      李干(1902-1935),廣西邕寧,紅軍第3軍團團政委
      麥農本(1907-1933),廣西南寧,紅軍第3軍團第5師第14團政委
      林鐵初(1906-),廣西上思,廣東東區清剿司令部少將副司令
      覃戈鳴(1910-),廣西武鳴,第56軍第329師師長
      第5期
      鄔強(1911-1992),廣東英德,廣東省軍區副司令員、廣東省政協副主席
      陳大敦(1909-),福建福州,第7軍第172師少將參謀長
      蘇景泰(1908-1949),云南云山,第93軍暫編第22師副師長
      周競(1909-),廣西全縣,廣西桂北軍政區參謀長
      周文富(1903-1940),四川雙流,第13集團軍第171師代理師長
      練卓群(1909-),廣西梧州,第48軍參謀長
      覃澤文(1909-),廣西融安,第31軍副參謀長
      馬偉新,廣西容縣,176師副師長,安徽省安慶蚌埠江防司令少將
      第6期
      韋燦(1898-1940),廣西容縣,第131師第782團上校團長
      韋鎮福(1909-),廣西蒙山,第12兵團少將副參謀長
      陽麗天(1908-),廣西臨桂,廣西省第15行政區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
      李芳西(1908-),廣西武宣,第46軍第188師師長
      李焯丹(1910-1984),廣西容縣,聯勤總部第31兵站少將副監
      陳亦君(1914-),廣東化縣,黔桂邊區綏靖司令部第3處少將處長
      羅活(1900-),廣西賓陽,桂南軍政區少將司令兼新編第11軍軍長
      英彥(1910-),廣西柳江,第7軍第138師師長
      郭炳祺(1909-),廣西忻城,柳州警備司令部參謀長
      莫文驊(1910-2000),廣西南寧,解放軍裝甲兵中將政委
      夏富光(1912-),廣西北流,第3兵團司令部少將副參謀長
      唐紀(1900-1968),廣西柳州,廣西保警第2縱隊少將司令
      陶松(1903-1970),廣西鹿寨,第8綏靖區副官處少將處長
      黃騏(1896-1970),廣西永安,第46軍第175師少將師長
      廖旭深(1908-),廣西武宣,第56軍參謀長
      霍冠南(1904-),廣西臨桂,廣西桂北軍政區副司令兼參謀長
      第7期
      馬振鴻(1903-),廣西容縣,第46軍少將參謀長
      江棠(1914-),廣西貴縣,第7軍參謀長
      李祖霖(1914-),廣西陸川,第48軍第176師師長
      陳鐵漢(1912-1947),廣西賓陽,少將
      湯濟(1913-),廣西柳江,桂林綏靖公署第2處處長
      高級班
      顏僧武,廣西南寧,第48軍少將副軍長
      王敬鑫(1897-1949),河北大名,第13集團軍暫編第30師師長
      劉維楷(1905-),廣西桂林,第7軍第172師少將師長
      陳濟桓(1894-1944),廣西岑溪,第16集團軍總部少將參謀長兼桂林城防司令部參謀長
      周元(1894-1938),廣西明江,第48軍第173師少將副師長
      林科連(1908-),廣西北流,黔桂邊區綏靖司令部少將參謀長
      龐漢楨(1899-1937),廣西靖縣,第170師第510旅少將旅長
      海競強(1906-1985),廣西桂林,桂北軍政長官公署中將副主任
      莫致寬(1898-1952),廣西蒼梧,國防部中將高參
      曹茂棕(1898-1973),湖南新田,第7軍中將軍長
      蔡如柏(1900-1937),廣西邕寧,第66軍第160師第956團上校團長
     ?。ㄋ模┑诹中.厴I生中部分將校
      黃志強,14期,上校團長
      趙而謙,15期,中校參謀
      馬恒豐,15期,中國遠征軍“馬軍海外戰地工作隊”少校隊長
      凌光周,20期,少校營長
      陳光舜,16期,解放軍西安陸軍學院顧問
      黃烈練,15期,解放軍粵桂邊區新編12團團長
      倪文亞,臺灣“立法院院長”
      柏隆匱,臺灣“陸軍總司令部”中將副總司令
      侯騰云,臺灣高雄港口司令部中將副司令
      黃濟夫,“國大”代表
      

    相關新聞

    天下黃埔二維碼 請關注微信公眾號
    九九精品视频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