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龍生談父親李以劻在臺兒莊大戰中
1937年八年抗戰開始,家父一直參戰其中,馬不停蹄地率領部隊轉戰多個主要戰場,參與多個重大戰役,包括臺兒莊大戰、武漢會戰、長沙會戰等。最令家父刻骨銘心、最為悲壯慘烈的一場大仗,便是臺兒莊大戰,家父每每想起眾多將士的英勇作戰、壯烈犧牲,便不禁黯然落淚。
1938年3月中,日軍占領滕縣后,即派出最強悍和裝備精良的磯谷第十師團和板垣第五師團等約10余萬兵力,南下進攻臺兒莊,而我軍則逐次先后投入12個軍,約30萬人,在臺兒莊一帶布防迎戰,家父時任第九十二師五五二團副團長。在全殲臺兒莊敵人后的4月23日,九十二師奉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將軍之令,編入第四十六軍戰斗序列,開赴徐州增援,在與日軍歷時不到一周的戰斗中,該師傷亡已逾千人。為阻敵南下及策應其他部隊,家父奉命死守臺兒莊附近的丁家溝,這是一個原有800戶人家、由土墻圍繞的大寨子,由于是我軍的核心陣地,因而被下達必須死守的命令。
5月5日拂曉,日軍出動幾十架轟炸機輪番轟炸,再用重炮連續轟擊數小時后,即發起向丁家溝陣地多次猛攻。敵我雙方武器裝備相差非常懸殊,但我軍憑著步槍、機槍和手榴彈等簡陋武器,英勇頑強地抵抗頑敵,一次一次地將日軍擊敗于防線和寨門之外。據家父回憶,日軍先用飛機和重炮一輪狂轟濫炸,然后步兵在戰車、坦克掩護下發動進攻,而我軍裝備遠不如人,故轟炸時跳入戰壕躲避,待日軍發起進攻時,再跳出戰壕與敵近距離作戰,因此,盡管日軍一番又一番地攻進寨子,但我軍官兵抱著與陣地共存亡的悲壯精神,憑借塹壕掩護頑強抵抗,一次又一次地把日軍擊退出去。戰斗最激烈時,雙方在寨子里外反復拉鋸、爭奪、巷戰,甚至多番用刺刀進行肉搏。是役尸橫遍野,爭持非常激烈,最長的一次戰斗曾持續一整天,日軍進攻不下20次。但丁家溝巍然不倒,日軍始終未能越我軍雷池半步,最后唯有悻悻撤退。五五二團完成阻擊任務后,根據上級命令,稍后亦與敵脫離接觸,結束戰斗。
臺兒莊大戰,敵我雙方均傷亡慘重。在丁家溝戰斗中,家父所在的五五二團,陣亡和重傷的官兵多達500多人,團長重傷,團副陣亡,家父臨危受命,代理團長,帶傷指揮全團繼續作戰。由于丁家溝陣地始終堅守不失,粉碎了日軍進攻,為臺兒莊大戰的勝利,贏得寶貴時間和創造有利條件,家父和全團因此受到上級嘉獎。對于臺兒莊大戰的壯烈,日軍亦曾有類似記載。據當年日軍的“步兵第10團戰斗詳報”報道:臺兒莊大戰的中國守軍“決死奮戰之狀,歷歷在目”、“士兵依靠塹壕頑強抵抗,直至最后”、“塹壕中尸山血河,睹其壯烈者亦為之感嘆”等語,亦可佐證當年戰事的激烈和悲壯。
2004年,家父在北京醫院住院。11月5日早上主診醫生告訴我病情好轉,當晚十時許,非常巧合地趕上中央電視臺第十套播放對家父關于臺兒莊大戰的專訪 (此專訪是在一年多前完成的,家父雖甚渴望,多次追問,但一直無緣觀看),我隨即喚醒家父,但只看了兩分鐘,聯想起當年戰事的慘烈、將士的壯烈犧牲,家父非常激動,全身顫抖,便在病塌上嚎啕大哭起來,這是前所未見的,醫生護士亦因此而忙亂一場。家父次日病情急轉,并于三天后的11月8日安詳地離去。臨別前仍能一睹臺兒莊大戰,了卻一年多的心事,大概是上蒼對家父的一次特別恩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