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梗埃础保梗矗?br />
黃埔四期
國民革命軍陸軍第73軍暫編5師師長
彭士量,號秋湖,湖南瀏陽人,生于1904年8月5日。幼時天資聰慧,秉性剛毅,學習一直名列前茅。1924年考入湖北明德大學, 1926年因受孫中山革命思潮的影響,毅然投筆從戎,考入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第四期,畢業后,分配到陸軍第十師。歷任排長、連長、營長等職, 隨大軍參加北伐作戰。在作戰中戰功卓著,如在南潯線的戰斗中,以少勝多擊潰孫傳芳軍隊,為保證國民革命軍主力部隊殲滅孫傳芳部作做出了貢獻。
1927年隨蔡廷鍇部參加南昌起義,1928年起任31師副團長、87師團長。1932年,彭士量被選派到陸軍大學第十一期學習。從陸軍大學畢業后,1935年底起任陸軍第八十三師上校參謀處長,并歷任第五補訓處上校團長,及預備第四師少將參謀長、副師長等職。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彭士量主動要求率部抗擊并很快得到了批準。在鄂西湘北諸戰役中,打退日軍的進攻,保衛了國民政府臨時首都重慶。
1941年,調任第六戰區長官部高級參謀兼干訓團教育處長。1942年,又擔任陸軍暫編第五師副師長。1943年代理師長,11月實任該師師長。
1942年夏季,日軍集中數萬部隊,動用海陸空三軍向洞庭湖西岸地區發動進攻。彭士量率領暫編第五師,在華容縣城郊一線與日軍展開戰斗,雙方相持達一月有余。雙方互有傷亡,后日軍撤退。
當年11月,日軍,再次集結重兵試圖殲滅湘西野戰軍主力部隊,向常德、桃源一線中方陣地發動進攻,雙方展開激戰。彭士量率領陸軍暫編第五師奉令把守石門。
1943年日寇集中優勢兵力,侵犯洞庭湖糧區,彭士量將軍率部轉戰華容城郊與敵相持數月,屢挫日寇威風,順利完成保收夏糧的任務。連日軍電臺廣播也稱七十三軍暫五師為“戰意堅強、不可輕侮之師”。(大公報1944年2月5日彭故師長生平事跡)
日寇為打破我國軍隊反攻準備,決定奪取常德戰略要地,當時彭師長的暫五師奉命固守常德前哨的石門縣城。日寇對石門是意在必得,11月6日,日軍主力部隊以十萬兵力分三路合圍石門,集中優勢火力向石門發動了猛攻,密集的日軍步兵像洪水一樣涌向我防線,日軍用飛機、大炮猛烈轟炸我軍,彭士量將軍沉著應戰,明知目前已陷入敵人重圍之中,但懷著與城共存亡的決心,凡敵攻擊重點之所處,親臨前線鼓勵士兵們奮勇殺敵,報效國家。他那勇敢樂觀的精神深深地鼓舞著抗日將士頑強抵抗,奮勇殺敵。
暫五師在彭師長指揮下,官兵們奮勇爭先、努力殺敵。彭師長親臨爭奪戰最為激烈大尖山陣地前沿,高呼:“不能讓敵人進來一步!”全體官兵頓時精神抖擻,勇氣倍增,“一次次與突上陣地上的日軍白刃搏擊,往返沖殺”(2000年5月15日長沙晚報《七十三軍血戰石門》)。
“14日晨,敵又增加援兵多次猛撲均未得逞,乃施放毒氣,致使紅土坡的我加強營全體官兵壯烈犧牲。后來北面防線被突破,彭師長率兵巷戰,將竄入之敵全部殲滅。敵人數次沖鋒,又以云梯攻城,局勢危急,彭師長親自到西城巡查,并增筑工事,諭官兵死守,并電呈上峰:決與石門共存亡”(大公報1944年2月12日彭故師長壯烈殉職經過)
此時,國民政府軍委會下達73軍后撤、“下令放棄石門,但此時該軍正與日軍全線激戰,根本無法脫離接觸。為了挽救整個73軍,暫五師師長彭士量挺身而出,自告奮勇接下掩護全軍撤退的重任?!保?005.2-3《較量》湘西蝶血)
14日夜間,暫五師在彭士量師長的指揮下死據石門,掩護全軍南撤。
15日天剛明,敵人幾度攻城均被暫五師擊退。暫五師雖在萬分困難之中,石門仍屹立無恙,此時彭師長他們已連續苦戰八晝夜,部隊傷亡過半,敵人兵力又超我軍數倍,下午三時許,幾處城垣忽被突破,暫五師全體官兵繼續在城內與敵展開殘酷的肉搏戰。彭師長身先士卒,街、巷、民房皆成死守據點。
當掩護73軍撤退任務完成后,暫五師于15日黃昏奉命撤出石門,但在渡河時遭遇日寇的圍擊,彭士量師長親自指揮部隊奮力突圍,不幸在南巖門口被敵機機槍擊中要害,身受重傷還喊殺不止,忠勇之氣感動得在場的官兵哭聲不絕。臨終之前將軍拼力高呼:“大丈夫為國家盡忠,為民族盡孝,死何憾焉!”。彭士量將軍成為抗戰中親臨前線,與日軍拚搏戰死沙場的著名愛國將領之一,他用鮮血和生命捍衛了祖國的神圣領土,鼓舞了全國抗日軍民抗戰必勝的斗志,為中華民族的子孫后代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臺灣記錄的常德會戰中寫道:此役73軍奉命撤退,痛失重鎮、蹉跌良將,給73軍造成重大損失。但73軍暫五師在彭師長率領下與日寇死拼戰斗,消耗了日軍大量兵力,拖延了敵人攻略的時間,使我軍得以充分準備,為常德會戰贏得最終勝利,“彭師長厥功甚偉”。
當時,《新華日報》、《中央日報》、美國《前鋒論壇報》、英國《倫敦新聞記事報》等中外各報對此會戰都有很高的評價。
彭士量將軍學生出身,廉潔樸實,身居要職,不事產業,上無片瓦、下無寸土,犧牲后家庭度日艱難,1943年12月22日《大公報》報導《彭故師長家世》“暫五師師長彭士量前于石門之役,率所部與敵浴血苦戰,彭氏身先士卒終以寡眾懸殊不幸殉職,按彭氏湖南瀏陽人,遺妻王蘇政女士及四子均幼,現住先龍潭十七號,彭氏一生廉潔自持、身后蕭條?!迸硎苛繉④娛橇疂嵎罟目?,投身北伐和抗日戰爭,身經百戰,屢建奇功,抗日驍將為國捐軀,實為我民族大損失。
彭士量將軍是黃埔軍校一百零八將之一;是陸軍大學十一期高材生,抗日戰爭中在常德會戰中犧牲的第一位將軍。犧牲后國民政府追授陸軍中將,葬于南岳衡山忠烈祠。1985年四川省人民政府經國家民政部批準,追任彭士量為革命烈士。是首批入駐湖南革命烈士紀念塔的國軍抗日將領。南岳忠烈祠有烈士的紀念碑、遺書和墓地;臺北忠烈祠有烈士的靈位、大幅照片和中英日三種文字的事跡介紹,海峽兩岸的中國人都在緬懷他。
相關新聞
請關注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