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02—1940
黃埔一期
國民革命軍陸軍第2軍副軍長兼第9師師長
1902年9月28日出生于新田縣高山鄉高山村的一貧苦農民家庭。其父以抬轎、挑煤炭、打短工掙錢,供他讀私塾、初小、高小,直到甲種師范。
1924年5月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積極擁護孫中山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主張,發誓“矢志獻身革命,振興中華”。軍校畢業后,編入學生軍,參加兩次東征,討伐陳炯明,平定劉震寰、楊希閔叛亂。
1926年7月參加北伐,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連長、營長。11月,在攻克南昌討伐五省聯軍孫傳芳部的戰斗中,鄭作民身先士卒,沖鋒在前,立下戰功,晉升為補充團團長,旋任第二軍九師二十五團團長。
1930年參加了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軍閥的“中原大戰”。是年冬在洛陽西工營房整訓,國民政府參謀部參謀總長朱培德前來檢查時,看到鄭作民親臨校場教練,曾當面贊揚他“言傳身教”。
1930年10月任九師二十六旅旅長,率部參加對工農紅軍的“圍剿”。
1932年1月28日晚,日本帝國主義武裝侵犯上海。鄭作民奉命率全旅增援十九路軍抗日。
1933年10月,由于在對工農紅軍“圍剿”時按兵不動,蔣介石撤銷其旅長職務,調陸軍大學特別班學習,期滿后仍任旅長。
1937年7月,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全面侵華戰爭。8月,淞滬會戰開始。鄭作民任第二軍九師師長,在全師官佐會議上,宣讀分呈國民政府、蔣介石、黃埔同學會、蔣鼎文的決心書,同時宣讀給母親的遺書:“男現率師重上戰場,抱定不成功則成仁的決心,誓與敵寇戰斗到底,把敵人趕出去?!边€反復訓示部屬:“求仁得仁,死亦有榮。只要文官不要錢,武官不怕死,日本鬼子就會乖乖地滾出去”。
1938年春,鄭作民率部參加徐州會戰,此時,徐州會戰已進入第三階段,即徐州突圍戰。鄭作民奉命率部隨隴海兵團向西突圍。連續突破日軍的幾道包圍線,進入湖北,參加即將進行的武漢會戰。
1938年武漢保衛戰,苦戰田家鎮要塞,鏖戰47天,痛殲日軍磯谷師團精銳部隊。旋即奉命率部到四川酉陽整訓待命。鄭作民已升任第2軍第9師師長。7月14日,鄭作民奉命率第9師到達田家鎮,負責扼守田家鎮要塞西北面。田家鎮扼長江航路,屏障武漢,地理位置極為重要,為雙方必爭之地。鄭作民深感這次責任重大。為此,戰前,鄭作民率所部將士抓緊時間大力修筑工事,號召全體將士,團結一致,奮勇殺敵。日軍進攻后,鄭作民率所部將士與占絕對優勢的日軍陸、海、空三軍頑強戰斗,浴血奮戰,寧死不退,完成了阻擊日軍,遲滯日軍向武漢推進的預定任務。
1939年11月15日,侵華日軍為斷絕中國海岸交通線,并控制南寧重鎮作為其南進基地,出動約4萬余人,在100多架飛機50余艘艦艇的掩護下,與中國軍隊展開激戰,于24日、12月4日相繼攻占南寧、昆侖關。為收復南寧、奪回昆侖關,以屏障我西南抗日大后方,國民黨軍事當局決定發動反攻。時已升任第2軍副軍長兼第9師師長的鄭作民奉命率部自貴州都勻出發,開赴昆侖關前線,參加昆侖關戰役。臨行時,鄭作民立下遺囑,安排好家事,決心與日軍血戰到底。
1940年1月初,配合杜聿明的第五軍向日軍強攻,收復昆侖關。九師奉命駐守昆侖關,阻止日軍北犯。2月22日,日軍憑借空軍優勢,攻占賓陽,嚴重威脅昆侖關。最高統帥部一再急電九師撤退,鄭作民回電:“打退敵人后,再依次轉移?!蔽传@批準。遂決定于黃昏前佯作全線出擊,指揮部隊從容撤退,中途敵機輪番襲擊,師指揮所無法轉移。3月3日黃昏,鄭作民不幸中彈,為國捐軀,年僅38歲。
鄭作民犧牲后,國民政府追贈鄭作民為陸軍中將副軍長。蔣介石題詞:“馬革裹尸還萬里,虎賁英烈壯千秋?!敝泄仓醒朐谘影舱匍_追悼大會,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分別題寫挽詞:“盡忠報國”、“取義成仁”、“為國捐軀”。
1986年,國家民政部頒發烈士證,追認鄭作民為革命烈士。
相關新聞
請關注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