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85—1938
黃埔軍校高教班
國民革命軍陸軍第42軍軍長
馮安邦字化民,號恩善,山東無棣人。
1884年生。先世以耕讀傳家,在鄉間很有聲望。馮安邦的青年時代,正值清末,民不聊生,他只得遠走他鄉,入伍為兵。民國后,轉隸第十六混成旅馮玉祥麾下。
1917年任該旅騎兵營排長,參加了討伐張勛復辟的作戰。
1921年,隨軍入陜,參加討伐陜督陳樹藩之役,因功晉升第十一師工兵營連長。次年調該營營副。
1924年,參加馮玉祥發動的首都革命,招升營長。
1926年9月,馮玉祥于綏遠五原誓師,就任國民聯軍總司令職,馮安邦升任第一師工兵團團長。
翌年夏,被派往寧夏訓練部隊,因成績優異,晉升第十六師第四十八旅旅長,旋調任第三混成旅旅長,隸孫連仲麾下。
1928年,西北回族軍閥為爭奪地盤與西北軍發生沖突。一時河隍等地的馬仲英、韓進祿及馬廷瓤兄弟紛紛乘機而起。馮安部奉調甘肅征剿,首先在南大通阻擊馬廷部部十且,韓進祿部退出河州,猛撲天水并將其逐出永登、涼州。馮安邦與吉鴻昌部堅守天水,力克強敵,迫使韓部與馬仲英會合后向紙縣臨譚清退,是謂隴南之役。隨后,馮部跟蹤追擊,于次年一月攻陷長拉麻川村落。不料,馬仲英部轉撲寧夏,寧夏后方告急。馮安邦率軍回剿,再次告捷,遂因功搖升為第二十六師師長,并代理寧夏省主席。
1930年,蔣馮閻大戰中原,馮安邦部隸龐炳勛第二路軍,由鄭州以南地壓東進,投入隴海線反蔣作戰。作戰結果反蔣軍失敗。十月下旬,馮安邦隨孫連仲投蔣,所部被編入孫之第二十六路軍,調魯西駐扎。
1931年春.馮安邦隨第二十六路軍由山東開往江西興國、瑞金、寧都一帶,參加對工農紅軍的圍剿。同年十二月,該軍將領趙博生、董振堂率一萬七千余人在寧都舉行起義,投向紅軍。二十六路軍元氣大傷,孫連仲被迫收容殘部,重新整編,馮安邦出任新組建的第七十四旅旅長,下轄兩個團。
1932年,第二十六路軍在宜黃遭到紅軍慘重打擊,實力更減。孫連仲被迫再次實行改編,將原第二十五師縮編為一個旅,由馮安邦任旅長,第二十七師也縮編為一個旅;兩個旅合編為第二十七師;二十七師與獨立第四十四旅組成第四十二軍。師長、軍長職均由孫自兼。同年十二月,馮安邦晉升第二十七師師長,率軍進駐安樂縣。1933年初,奉命入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高級班受訓。結業后,返回江西。
1934年,蔣介石洞二十六路軍開往宜昌、宜都一帶,“圍剿”湘鄂邊區紅軍。馮安邦部奉派公安、石首參加“圍剿”作戰。一九三五年,調往江蘇淮陰一帶整訓。 七七事變生的爆發引燃了民族抗戰的圣火。七月九日,二十六路軍即接到了開赴保定、石家莊集中,支援第二十九軍保衛平洋的命令。十二日,部隊開投北上,踏上了抗擊日寇的光榮征途。行前,馮安邦慷慨激昂地表示:“殺敵報國,就在此時!貪生怕死,保存實力的軍人,是國民革命的敗類,不算是炎黃的子孫”! 北上后,馮安邦率第二十七師布防于北平以南琉璃河一線。八月中旬,日軍在攻占北平后,沿平漢路南下,第二十師團向二十七師陣地發起攻擊。馮安邦指揮官兵應戰,多次挫敗其攻勢。
9月18日,二十七師奉命撤離琉璃河,退往石家莊休整。九月下旬,受命擔任平漢線以南、淖淪河北岸一線的守備。9月30日,第二十六路軍被擴編為第二集團軍,孫連仲任總司令,馮安邦升任第四十二軍軍長,轄第二十七師(自兼)和獨立第四十四旅。
十月上旬,沿平漢路南下的日軍第二十師團連克津淪河北昆的靈壽、平山、新安、正定,十日攻占石家莊。馮安邦奉命東移,援助晉軍守衛山西。十月十二日,四十二軍抵達娘子關一線。馮安邦令二十七師一部占領北峪,支援友鄰第十七師作戰,主力則集結于娘子關附近,獨立第四十四旅進占六嶺關,阻擊西進及南下之敵。十四日拂曉,馮安邦組織部隊向占據舊關之敵發動反攻,并令二十七師一部向新關、核桃園和大小龍窩出擊,配合反攻行動。舊關日軍經我反擊,退據東南高地頑抗。核桃園及大小龍窩之敵遭到反擊后,奪路逃竄,馮安邦急令二十七師七十九旅派隊堵截,將日軍包圍。經二小時激戰,將該敵全殲。同日,舊關日軍向馮軍反撲,經奮勇阻擊,日軍敗走。其后,馮安邦令二十七師在大小龍窩至自石頭之線設防,獨立四十四旅則固守六嶺關,并同夏口村、洪子店一帶八路軍部隊取得聯絡,于十四日合力擊退經洪子店西犯之敵。十五日,二十七師再次擊退由1日關批犯之敵。十六至十七日,馮安邦指揮四十二軍反擊舊關、關溝之敵,~未果。 二十日,日軍發動猛攻,馮軍據險死守,激戰至暮,與效形成對峙。二十二日,日軍增兵攻擊,馮部傷亡用累,被迫沿正太路西撤。十一月一日,轉移途中的四十二軍遭敵包圍,馮安邦揮軍死戰,付出重大犧牲才得以突圍。突圍后,二十七師向太原轉移,后轉向汾河兩岸。獨立四十四旅向芹泉鎮轉移。經連日苦戰,四十二軍殲滅日軍第二十師團七十七聯隊大佐聯隊長鯉登行一以下一千余人,自身傷亡也極大。太原會戰結束后,馮安邦率部開赴河南許昌補充整頓。
1938年3月,第二集團軍劃歸第五戰區指揮。其時,日軍第十師團不顧東面第五師團攻勢受阻,直撲臺兒莊,企圖一舉攻克徐州,打通津浦線。鑒于孫連仲部隊以善于防守著稱,第五.戰區決定令其擔任守衛臺兒莊的重任。三月十八日,孫連仲部奉命由河南歸德(今商丘),許昌東開徐州。二十一日,一部抵臺兒莊。其中,、立第四十四旅為總預備隊,并接替五十二軍擔任臺兒莊至韓莊間運河南岸的防務。二十三日,二十七師抵徐州以北汪柳泉。二十四日晨,日軍正式向臺兒莊發起猛攻,當晚突入臺兒莊東北角。中國軍隊據城死守,將入城日軍殲滅,堵住了缺月。馮安邦嚴令獨立四十四旅固守運河一線,并派一部北出朝魯溝,威脅日軍側翼。次日,二十七師徒步開抵臺兒莊,擔任城外右翼防御,準備側擊日軍左翼。二十七日,日軍得到增援后,對臺兒莊再次發起進攻,占領城寨東北角。馮安邦親赴右翼督戰,率二十七師協同三十一師反擊劉家湖日軍,將劉家湖包圍,與敵展開白刃廝殺。激戰一直持續到三十一日,有效地牽制了日軍對臺兒莊城的進攻,減緩了守城軍的壓力。至四月一日,臺兒莊城內守軍傷亡近半,西北門、東門、北門、東南門均淪入敵手,守軍僅據有北站、西關和南門。 為了支援城內守軍,四月二日凌晨,馮安邦特令敢死隊二百余人附一營士兵從東門攻入城內,襲擊城內日軍左側背,一度攻占了東門和城東北角。同日,二十七師與日軍坂本支隊在臺兒莊以東發生了空前激烈的陣地戰。馮安邦乘馬督戰。官兵視死如歸,予敵以慘重打擊。
日軍《戰斗詳報》稱:“研究敵第二十七師第八十旅自昨日以來之戰斗精神,其決心勇戰氣概,……全部守軍頑強抵抗直到最后。以至于此狹窄的散兵境內,重疊相枕,力戰而死之狀,雖為敵人,睹其慘烈之狀亦將為之感嘆。曾使翻譯勸其投降,應者絕無?!贝艘?,二十七師僅營長即陣亡三名。四月三日,敵坂支隊與漱谷支隊會合后,即發起猛攻,從北、東、南三面包圍了臺兒莊。馮安邦急令獨立四十四旅一個團開赴臺兒莊南門外堵截日軍,并阻敵渡河。經過城內外中國軍隊的共同努力,終于頂住了日軍的最后一次猛攻。
4月4日,外圍中國軍隊已開抵臺兒莊附近,對臺兒莊構成大包圍態勢。五日,馮安邦令二十七師組成敢死隊,發動夜襲,攻占了臺兒莊東北的孟莊、裴莊、邵莊、彭村、滄浪廟,日軍向東北、西北兩個方向清退。六日,日軍主力為免于后路被斷,乃竄入峰縣附近之漳山、龍山及稅廓等堅固圍寨內死守待援。七日,臺兒莊城內之敵被徹底肅清,臺兒莊戰役取得決定性勝利。 隨后,馮安邦率四十二軍參加了峰縣追擊戰,于八日攻占了金陵寺一帶,堵擊逃竄之敵。十四日,奉命夜襲福家莊和峰縣南關,受阻。由于日軍援兵已由津浦線南下,開到棗莊附近,臺兒莊戰役的最后一戰——峰縣追擊戰遂于四月中旬結束,第五戰區轉入防御。此后,馮安邦率二十七師在峰縣以南監視當面之敵,并阻敵增援,斷敵補給。
5月5日,馮安邦及二十七師師長黃椎松親率該師主力與日軍第十師團第六十三聯隊激戰于泥溝西莊,斃敵大隊長吉幟重冶少佐以下四百余人。由于馮安邦指揮作戰有功,國民政府明令授予青天自日勛章。 徐州撤退中,馮安邦率第二十七師轉歸第二十七軍團軍團長張自忠指揮。所部首先在郝寨、蕭縣附近占領陣地,掩護大軍集結,爾后又占領徐州西北九里山陣地,協同張自忠部完成了掩護主力突圍的艱巨任務。
徐州突圍后,馮安邦部經江蘇淮陰退往大別山區,在鄂豫皖邊區小界嶺一帶抗擊來犯日軍,曾死守陣地四十余天,使日軍未能越雷池一步。1938年10月,馮部奉命向襄樊轉移。由于部隊連續作戰,減員很大,馮安邦擬請將五十二軍并入張自忠第三十三集團軍建制,自己則坐鎮襄陽收容潰散部隊。不料,日軍航空兵于11月3日對襄陽實施猛烈空襲,昭明臺、東門街一帶被炸成一片瓦礫。在一片混亂中,馮安邦從容不迫,不肯逃避,在春風旅社不幸被炸傷腹部,當日殉國。享年54歲。馮安邦犧牲后,遺體被運回故里,家中竟無錢安葬。他生前的同僚們得知後,大家湊錢為馮安邦料理了後事。蔣介石聞訊後,大為感動。國民政府特令發給治喪費一萬元,照準給其按上將陣亡撫恤。馮安邦被安葬在距襄陽南七八里的周公廟附近烈士塔中。國民政府于1940年9月25日發布了褒獎令,表彰了馮安邦“奮跡戎行,戰必先驅”的抗日功勛。
2006年8月28日馮安邦紀念館在山東省無棣縣正式開館。館內展出了馮將軍的名章、詩稿、獎狀、孫連仲制贈的銅質鎮紙,以及馮將軍的戰史資料大宗?!〔⒂旭T安邦將軍半身漢白玉雕像,雕像基座前面是國名黨名譽主席連戰題詞的“馮安邦將軍”。
相關新聞
請關注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