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yyy0y"></li><li id="yyy0y"></li>
  • <li id="yyy0y"></li>
  • <tt id="yyy0y"></tt>
    <li id="yyy0y"><tt id="yyy0y"></tt></li>
    <tt id="yyy0y"><rt id="yyy0y"></rt></tt>
    <li id="yyy0y"></li>
  • <li id="yyy0y"></li>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黃埔軍校同學會  >  黃埔抗日英烈  > 正文

    黃梅興

    日期:2015-03-27 10:30 來源:黃埔軍校同學會網 作者:

    字號:  [小]  [中]  [大]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保福梗贰保梗常?br />   黃埔一期
      國民革命軍陸軍第9集團軍88師264旅旅長

      黃梅興出生于廣東平遠縣,黃梅興因家庭貧苦,十歲才進本村私立富有學校讀書,性格沉默內向,天資聰穎。1910年初小畢業后,又因家貧輟學,在家幫助父母種田。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民國,全國各地廢除私塾,紛紛興辦學校,學習風氣盛行。因他求學心切,要求繼續升學,再得其父親支持,到鄰鄉的大柘景清高級小學(現在的墩背小學)讀書。高小畢業后,因成績優異,于1917年秋考入縣立平遠中學初中部就讀。終因家貧,只讀兩年再次輟學,被其族人推薦到本村富有學校任教。他邊教邊學,上進心強,關心國家大事,懷著為國為民志向,于1921年辭去小學教員職業赴廣州,在憲兵學校讀書一年后投奔粵軍第一師。從此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曾任廣東憲兵司令部第一隊司務長,廣東討賊軍第一師第三團上士。1924年5月,1924年春由粵軍第一師第三團團長鄧演達保薦投考黃埔軍校,同年5月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第四隊學習。后任黃埔軍校教導團第一營副連長,國民革命軍北伐東路軍第二師六團副營長。在黃埔軍校時,受革命思想影響,目睹軍閥割據,生靈涂炭、民不聊生,就已下定救國救民不惜血染沙場的決心。

      1925年第一次東征,右路軍步步為營,節節勝利,黃梅興當時屬黃埔軍校學生軍教導團,在建國粵軍二軍薛岳團部下當見習排長,在揭西棉湖戰役中,因作勇敢,戰功卓著,榮升連長,后轉戰興梅。該團由·興寧合水開拔,經一天急行軍,于大拓戰斗勝利結束的3月24日傍晚抵大柘。黃梅興不顧疲勞主動請戰,夜襲陳軍。經團部批準,由他率領三個連的兵力追至東石。他對這次戰斗作了周密部署,派出先頭部隊到東石發動群眾配合,半夜過后,兵分東、西、中三路包抄襲擊。他親率一個連打中路,在東石圩附近首先打響,黃連長高喊:“沖啊!殺啊!”激勵戰士沖鋒陷陣,猛攻駐曾屋的敵團部。東西兩路的部隊同時沖殺,事先布置好的群眾便點燃鞭炮、杉枝等虛張聲勢助威,頓時殺聲震天,敵人一時不知虛實,官兵混作一團。黃梅興率三個連的兵力乘勝在天亮前便把林虎、李易標兩個軍的殘部一萬多人趕得丟盔棄甲,逐出平遠縣境。

      1925年10月上旬,國民革命軍舉行了第二次東征,黃梅興又轉戰興梅,在興寧合水戰役再次立功,即提拔為第十四師第四十團第三營營長。東征結束駐防梅州。這時與家中的童養媳賴伴梅結婚。后回廣州,任黃埔軍校第六期的一個大隊長,積極完成軍事訓練任務。

      民國15年夏,回師廣州。是年7月,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黃梅興率部參加北伐。在江西樂化車站,與敵孫傳芳部勁旅孟昭月部作戰,奮勇殺敵,身負槍傷,入后方醫院治療。梅興傷愈后,奉令招募新兵,任六團團長。民國16年春,任學兵大隊長。同年冬,調任第四軍暫編第二師副官長,兼汕頭達豪鹽場知事。民國17年春,任東蘇屬緝私內河游巡隊長,旋調充第四軍教導第一師政治部主任,隨軍北伐。甫抵山東省境,又奉令調任總司令部征募處第二區主任,駐蘇皖邊境征募,于10月調任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七期學生中隊長。

      1930年春;奉令升陸軍第四十五師二六六團團長,駐蘇屬實應、淮陰;皖屬泗陽、宿遷二帶。9月,國民政府警衛團擴充成旅,調兼該旅第六團團長。

      1931年1月,黃梅興任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264旅528團團長。這一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侵略中國東北的“九一八”事變,至1932年1月28日,日本又在上海的閘北、江灣、吳淞等處發動進攻,于是爆發了上海的 “一·二八事變”之役,他率部與日軍作戰,勇猛異常,屢挫笨重鋒,敵人稱他為“黃老虎”。梅興率領部隊配合蔡廷鍇所部十九路軍、黃長治部第五軍作戰,重創日軍。待戰事結束,以功擢升為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264旅旅長,駐防鄂西。民國22年11月,奉令率隊入閩,后轉贛“圍剿”蘇區。民國24年,由贛移駐皖南石埭整訓。4月又奉令入川,駐川東萬縣一帶。民國25年,調回南京訓練。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全國抗日民族解放戰爭爆發后,黃梅興奉令率旅移駐淞滬。這時國民黨政府在全國人民強烈要求一致抗日的壓力下,才匆忙在廬山開了一次高級軍事會議,黃梅興參加了這次會議。會后不久,黃梅興于11日奉國民黨政府命令率旅從鎮江開往上海江灣大場一帶駐防,立即部署兵力,加固工事,以御日寇侵襲。8月13日上午,日軍在淞滬啟釁,從虹口用大炮向我軍發起進攻,一批批陸戰隊從天通庵、橫浜橋跨越淞滬鐵路沖到寶山路口,即被二六四旅所部奮力將敵擊退,并連續破敵十余個碉堡。敵軍用戰車開路,強行穿過八字橋(八字橋在水電路、同心路口,處在通往江灣路原日本侵略軍海軍司令部的咽喉地帶)開槍開炮,肆無忌憚地殺害手無寸鐵的中國人民,這就是震驚中外的“八·一三”淞滬抗日戰爭。梅興滿腔怒火,迅速率領國民黨八十八師二六四旅三個團的將士奮起抗擊。他身先士卒,親臨前線指揮戰斗。官兵同仇敵愾,浴血奮戰,連續攻破了日軍十多個堡壘,乘勝追擊。于14日下午6時,在進攻日軍最后一個堡壘一一愛國女子大學,勝利在望時,日軍炮火密集,加之從航空母艦起飛近百架轟炸機進行轟炸,當黃梅興率部沖到八字橋的地方時,不幸身中炸彈,壯烈殉國,成為淞滬戰役中第一個為國捐軀的國民黨將領,為中華民族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時年40歲。

      國民政府追贈黃梅興為陸軍中將。

      1938年3月12日,毛澤東在延安各界舉行悼念抗日陣亡將士的大會上發表演說,高度評價黃梅興、姚子青等抗日烈士是全國人民崇高偉大的模范。

      1942年在東石鄉開辦縣立梅興農校??箲饎倮?,在大柘河陂水興辦“梅青農?!?。

      1944年,為紀念抗日烈士黃梅興,他的家鄉東石辦起了“平遠縣立梅興初級農業學?!?;

      1947年,梅興農業學校與子青學校合并為“廣東省立梅青學?!?。校址從東石遷到壩頭河陂水,一直到解放。

      1957年平遠縣人民政府在縣城新建烈士陵園,將軍的名字勒刻在紀念碑上。國家民政部追認黃梅興為革命烈士。

      1985年,中央軍委副主席、黃埔軍校同學會會長徐向前元帥發表《談發揚黃埔精神》講話時,高度評價黃梅興等在抗日戰爭中“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建立了不朽功勛”。近半個世紀以來,黃將軍的故鄉平遠縣,以各種形式紀念黃梅興、姚子青這兩位抗日英雄。民國28年(1939),梅興的名字入祀縣城忠烈祠。

      1985年6月,中共平遠縣委、平遠縣政府為紀念著名抗日將領黃梅興、姚子青烈士,發出關于成立興辦“梅青中學”籌備委員會的通知,平遠縣人民政府把城鎮中學更名為“梅青中學”。民革中央副主席屈武為學校題詞:“梅花自有沖寒骨,青史長留英烈名”。以培育后代,發揚愛國主義精神。

      

    相關新聞

    天下黃埔二維碼 請關注微信公眾號
    九九精品视频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