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福梗础保梗常?br />
黃埔軍校高教班
國民革命軍陸軍第34軍65師196旅旅長
姜玉貞出生在山東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出世前父親就病死了,是母親艱難地把他撫養成人。自幼生活的艱辛,培養了姜玉貞倔強的性格。他痛恨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和封建主義的剝削壓迫,認為要擺脫困境就只能去當兵。1913年,陜西方面來招兵,他報名作了一個“備補兵”。以后這支部隊幾經周折,最后投靠了山西督軍閻錫山。
姜玉貞在部隊中軍事訓練刻苦認真,又勇于吃苦,贏得了長官的賞識,先后送他到山西陸軍第一旅干部學校、國民黨中央軍校高等教育班受訓,畢業后在晉軍中服役。他在作戰訓練中才干高超、吃苦耐勞、愛護士兵,深得士兵的愛戴和長官的重用,被逐級提升為排長、連長、營長、團長。
姜玉貞隨晉軍參加了幾次大戰,每戰必親臨前線,身先士卒,曾在一次戰斗中因胸部中彈,割去一葉肺。由于他英勇善戰,在晉軍中獲得了“猛將”的稱號,并被晉升為第六十六軍第六十五師第一九六旅旅長。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日本對中國發動了全面進攻。姜玉貞撇下寡母幼子,毅然奔赴抗日戰場。
當時,第一九六旅駐守在山西陽泉。他晝夜兼程,趕到山西的東大門——娘子關,率領部隊克服重重困難,迅速修好了防御工事。
到了九月上旬,形勢突變,日軍大舉進攻山西北部,大同一帶危急,姜玉貞奉令立即出發北上。趕至大同附近時,大同已失陷,部隊只好往南撤退,徒步跋涉20多天。 1937年9月30日,剛到崞縣,又接到死守原平的命令,部隊又開往原平。在行軍過程中,他嚴明軍紀,不許擾民,曾下令把一名私拿百姓鞋子的士兵槍斃。同時他與士兵同餐共宿,甚至將自己的戰馬讓給病號,而自己與士兵一起步行,官兵對姜玉貞欽佩不已,部隊士氣高昂。
此時,日軍出動 7萬余人,坦克150余輛,火炮250門,從山西北部直撲太原。在太原以北有一個唯一能擋住日軍的戰略要地忻口,忻口可以說是太原的“北大門”。此地一失,太原也就無險可守了。但當時忻口一帶中國軍隊兵力不足,太原十分危急,第二戰區決定調派八萬軍隊駐守忻口,進行會戰??墒沁@些軍隊大部分都在河北省、山西省其它地區,要趕到忻口一帶,還需要好幾天的時間,而日軍距離忻口只有80多公里,作為具有現代化裝備的敵軍只須用一、兩天就能趕在我軍之前搶先占據忻口。日軍咄咄逼人,唯一的辦法,就是先派一支部隊駐扎在距離忻口以北15公里的原平鎮,不惜一切代價阻擊敵人,把敵人拖在那里,為我軍在忻口布防爭取時間。任務是十分艱巨的,因此,必須讓一支得力的部隊去執行這項任務。在晉軍中,姜玉貞以“猛將”著稱,第一九六旅又是甲種勁旅。所以上級把重任交與姜玉貞,命令他“雖剩一兵一卒,也得在原平死守七天(從10月1日起)。
1937年9月30日,率部抵達抗日前線,奉命“死守原平7日”。1 0月1日,日軍重兵包圍原平。姜玉貞率部在城外英勇抗擊。他白天指揮部隊與敵廝殺,夜晚巡視戰地,鼓勵官兵殺敵報國,并親率小股部隊在夜間偷襲敵人。在敵我兵力和武器裝備極其懸殊的情況下,所部遭重大傷亡,被迫撤入原平城內堅守。與敵血戰7日后,又接到再堅守3日的命令。此時兵力已嚴重不足,但姜玉貞堅決執行命令,決心率部死守。10月8日,日軍調集飛機、大炮向原平城內猛烈轟擊,守軍傷亡慘重。日軍攻入城內,姜玉貞率殘部與敵展開激烈巷戰,肉搏廝殺。10日夜,守城任務完成。待幸存官兵沖殺撤出重圍后,姜玉貞方率特務排突圍,至城外時不幸中彈犧牲。慘無人道的敵人竟又在他身上連刺數刀,并將他的頭顱取走。
姜玉貞殉國后,全國各主要報刊紛紛發表悼念文章;許多大中城市的各界愛國人士,舉行公祭活動,痛悼忠魂。
1938年3月12日, 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在《紀念孫總理逝世十三周年及追悼抗敵陣亡將士大會上的演說詞》中,贊揚姜玉貞等人“給了全中國人以崇高偉大的模范”。當時的國民政府也予以明令褒揚:“查姜玉貞久歷戎行,夙稱忠勇。此次奉命抗戰,苦戰經時,堅守圍攻,竟以身殉,眷懷忠烈,軫悼實深,應以明令褒揚,并追贈陸軍中將,交行政院轉飭軍政部從優議恤,以彰忠烈?!?/p>
1979年6月,山東省人民政府追認姜玉貞將軍為革命烈士。
相關新聞
請關注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