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盧溝橋的炮火震撼了中華大地,在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全國掀起抗日高潮,“工農兵學商一起上戰場”,“母親送兒打東洋,妻子送男上戰場”,凸現了全民同仇敵愾,保家衛國的精神。國共兩黨領導全國人民,艱苦卓絕,苦戰了8年,終于1945年8月徹底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取得抗日戰爭的全面勝利。
在紀念抗日戰爭65周年之際,回顧歷史,歷歷在目,中國人民在漫長的艱苦斗爭的日子里,以血和淚譜寫了一部可歌可泣、壯懷激烈的史詩。在硝煙彌漫生靈涂炭的年代,我耳濡目染日本侵略者對中國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
家破人亡,侵略者欠下血債。
我的家在皖南蕪湖市,位于長江南岸,是南京(國民政府首都)上游的重鎮。1938年日寇繼“南京大屠殺”之后,把血跡未干的魔爪,伸向了我的家鄉。那是一個中國人傳統的“除夕”之夜,當人民企盼能度一個災難中的團圓節日時,孰料,日本兵從水陸兩路,(沿長江和無屯公路),向蕪湖進犯。俄傾,槍炮聲不絕于耳,全城沸沸揚揚亂成一團,大街小巷簇擁著逃命的人群。哪里是安全地帶?又逃向何方?人們茫然不知,只有隨著人流涌動。
在茫茫人流中,我父親領者全家六口人,擬渡過長江以北的巢縣,躲避“風聲”,孰不知江面上已被日軍的炮火封鎖得嚴嚴實實。
夜,漸漸地深沉。炮,不斷地轟鳴。突然幾枚炮彈呼嘯而來,在輪渡的浮橋邊開了“花”?;鸸鈩澠铺炜?,血水染紅了江水,爆炸聲、喊叫聲、嚎啕聲混雜在一起,悲壯凄慘。
紛亂中,人們只顧逃命,在江面的浮橋上,爭先恐后地擁擠著,向北岸奔逃,數不清多少人擠落江中,多少人葬身于流彈,凄慘的情景,催人淚下。此時此刻,幸存者咬牙切齒,凝聚滿腔仇恨,心底發出了共同誓愿:“血債要用血來償,我們一定要為無辜的死難同胞報仇?!?/SPAN>
進入黃埔走向抗日道路
一些渡江未成的幸存者,與我家一道,轉向農村的安全地帶,頂著隆冬刺骨的寒風,披星戴月跑到蕪湖郊區——西河村避難。這里是新四軍防守的地區,那里傍山靠水(青弋江)軍民團結親為一家,擁軍愛民蔚然成風;老百姓被組織起來了,放哨鋤奸,擁軍支前,宣傳抗敵……
這里從淪陷區逃來無家可歸的人很多,把生命的安全都寄托在抗日軍隊身上,其中失學的青年學生就有四五十人之多,由新四軍指導員講抗日故事,唱抗日歌曲:“我們在太行山上”、“大刀進行曲”、“游擊隊之歌”、“救中國”等等。我們學生在新四軍抗日救亡激情感召下,迸發出熊熊的抗日烈火。
可惜時間不久,新四軍接受新的戰斗任務,和鄉親們依依告別了。一支與人民魚水深情的革命隊伍走了,鄉親們都惶惶不安。
新四軍走了,但它留給人們的抗日道理、衛國保家的理想,卻久久縈繞在我們心頭;彷徨、憂患、不知所措。正值一籌莫展的時刻,傳來了黃埔軍校17期招生的消息,對我們這些流亡學生來說,好像久旱逢雨,喜從天降。我們不約而同地懷著衛國保家驅逐日寇的強烈愿望,投奔了黃埔之路。
有30多名流亡學生,興高采烈地背上行囊,跋山涉水經過兩天步行,到達安徽屯溪(黃山山麓,皖南行署所在地)投考了黃埔軍校,多數人被錄取,我也榜上有名。途徑皖南、浙江、江西等省市,二個多月的步行軍,腿腫了、腳磨成血泡,沒有一個掉隊,順利地到達成都本校。經過甄別考試,我編入17期2總隊,接受嚴格的軍事訓練,成為一個抗日戰士,我感到自豪和驕傲。
遠征緬甸,捍衛祖國
1949年我從黃埔畢業后,分配到第5軍96師當排長,隨部擔任昆明防守。日軍血染南洋群島諸國后,又從印度洋登陸,打進了緬甸,企圖占領緬甸,攻打我國西南邊陲——云南,對中國形成包圍之勢,進而攻打印度,配合德國在歐洲戰場作戰。
日本野心勃勃,妄想鯨吞中國,占領世界,引起了世界熱愛和平的正義者的憤慨。為了粉碎日寇迷夢,中、美、英等國組成反法西斯聯軍,共同打擊侵犯緬甸之敵,一場世界戰爭西線戰場和捍衛中國邊疆的大戰打響了。
我國派出了兩個遠征軍赴緬甸作戰。第5軍(軍長杜聿明)編為遠征軍一路軍,下轄3個師:200師(戴安瀾),22師(邱清泉),96師及6個直屬團(約5.6萬人)。美國的陳納德飛虎隊、英國海軍陸戰隊也參加了戰斗序列,聯合對日作戰。
第5軍到達緬甸后,在同古、平備納一帶布置了戰線;200師主攻同古之敵,96師(我所在師)為軍預備隊,在平備納附近布防,隨時準備接應第一線戰斗,并確保主攻部隊側翼安全,防止敵人迂回包圍。
我在96師286團當排長,第一次出國作戰,躊躇滿志,受到團、營長的器重,派遣我為團陣地排哨,警衛團陣地安全,密切監視敵情,打擊來犯之敵。
我接到命令后,迅速率領50多名戰士進入陣地,偵察地形、地勢、清除視障、標定火力射向、構筑掩體……嚴陣以待。
4月中旬的一天拂曉,敵人炮火向我陣地傾瀉而來,接著兩架敵機低空掃射,炮聲隆隆彈片飛濺。敵人在煙幕籠罩下,點點躍進的散兵,沿著我前沿陣地死角,向我陣地逼近。我很自豪,也很高興,敵人進攻的路線,正是我標定的火力支點。此時我情不自禁地舉起了槍,高喊:“打”。機槍、擲彈筒等輕重武器一起向來犯之敵發出最大的威力。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激烈戰斗,戰士們意志高昂,奮勇抵抗,敵人不支,倉皇逃竄。
敵人是不甘心失敗的,我提醒全排戰士,提高警惕,防止敵人再犯。戰士們迅速各就各位,嚴陣以待。
下午一時許,果然,敵機飛來,低空掃射,炸彈在陣地上開了“花”,隨后敵兵在炮火的掩護下,向我陣地發起了更加猛烈的進攻。
第一次戰斗結束后,我預料到敵人會重新選擇進攻路線。為了有的放矢,我早已作了戰場預案,把火力重點布置陣地兩側:擲彈筒、迫擊炮(團配備的)封鎖死角,構成交叉火力網,狠狠地打擊了敵人。戰斗十分激烈,是侵略和反侵略的較量。
敵人退了,又進了。倒下去又起來。匍匐與躍前交替向我陣地進犯。我戰士全神貫注,猛烈地向來犯之敵開火,仇怒的雙眼冒出火花,以百倍的斗志和誓與陣地共存亡的決心,終于打退了敵人的二次進攻。
戰場上氤氳繚繞,噥噥的火藥味刺人眼鼻。副排長小丁受傷了,二排機槍手中彈倒在血泊里,有些戰士的軍裝還在燃燒……我環顧周圍,不知是淚水還是汗水,在戰士的臉上流淌。
在那激烈戰斗的時刻,一枚榴彈距我20多米處爆炸了,我本能地迅速臥倒,不知是誰驚訝地高喊:“排長,腿在流血!”我猛然發現右腿膝下被彈片劃破了,僥幸未傷筋骨,戰士拿來“急救包”把它裹扎好,我又跛行地出現在戰士們的眼前?!拜p傷不下火線,”是全排的誓言。
從上午6時到17時,鏖戰了12個小時,戰斗勝利結束了,第四連趕到接防。我排休整,在清點戰況時,我排50多名戰士,只剩下20多名了。幸存者面面相覷,不禁流下了淚水。此情此景讓得我潸然淚下。這淚水是相互告慰,是向陣亡戰士的祈禱!
回顧緬甸戰場,遠征軍的英勇作戰不屈不撓,凸現出國際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頑強拼搏,視死如歸的戰斗意志,可歌可泣。黃埔六期戴安瀾將軍,親臨一線,寸土必爭,指揮全師官兵與日軍鏖戰,在陣地上,流下了最后一滴血,受到美國羅斯??偨y的褒揚;也受到毛澤東主席的稱贊。參加“遠征”戰役的眾多黃埔同學,莫不身先士卒,英勇作戰,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為國捐軀的精神,永載史冊,千秋不泯!這是“黃埔”的驕傲,是黃埔同學的榜樣!
在緬甸南線作戰的英軍7000多人,被日軍包圍,遠征軍星夜增援解救,激戰一夜,打開日軍包圍缺口,被困英軍得救后,從印度洋撤退,一部分掉隊的英軍零落地北上與我軍匯合。
由于英軍的失利,整個戰局急轉直下,給了日本對我包圍襲擊的空間。
為了保存實力,我軍開始突圍。一部經怒江、騰沖回到云南;一部西行印度邊境;另一部誤入野人山,我團就是誤入野人山的一部。
野人山是縱斷山脈,人煙稀少,山高陡峻,森林茂密,荊棘叢生,加之水源缺乏,糧盡炮盡,連戰馬的皮肉都被吃光了……。
歷經二個多月的艱苦跋涉,才陸陸續續地回到祖國。
這是一次巨大的考驗,也是一次磨礪。在緬甸戰場的部隊,分別在印度和云南昆明開始休整、補充、練兵、迎接反攻緬甸的挑戰。
第5軍回到昆明后,擔任昆明防守;我96師我286團駐扎在云南曲靖、呈貢,擔任美國空軍基地的警衛,配合陳納德的“飛虎隊”,對日軍空中打擊,一直堅持到1945年日本投降,出色地完成任務。
“黃埔”培孕了我國第一支革命隊伍,在北伐和抗日戰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當今,在海峽上空烏云驅散,陽光綻露的時刻,更要發揚革命的黃埔精神,在統一中國和平大業上,再立新功。
(作者:17期2總隊)
相關新聞
請關注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