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yyy0y"></li><li id="yyy0y"></li>
  • <li id="yyy0y"></li>
  • <tt id="yyy0y"></tt>
    <li id="yyy0y"><tt id="yyy0y"></tt></li>
    <tt id="yyy0y"><rt id="yyy0y"></rt></tt>
    <li id="yyy0y"></li>
  • <li id="yyy0y"></li>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黃埔軍校同學會  >  紀念文章  > 正文

    黔桂戰役親歷記------李熙宗

    日期:2010-10-14 14:01 來源:黃埔同學會網 作者:

    字號:  [小]  [中]  [大]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1941年是盧溝橋“七七”事變進入第5個年頭,也是抗日戰爭最難苦的歲月,日本侵略軍已逼近祖國大后方的四川、云南、貴州一線,戰火漫延城鄉各地。日軍到達之處,燒殺搶掠,就連位居腹地的成都,也未能免于戰火摧殘。日本飛機不分晝夜,狂轟爛炸,民眾攜兒帶女,跑警報,跑防空洞,一夕數驚,寢食難安。我當時正在成都,已滿17歲,滿懷抗日殺敵報國之心,立志報考軍校,走投筆從戎之路,經考試合格錄取后,進入黃埔軍校第19期學習。

    1942年5月,在四川成都北較場、西較場、草堂寺等地,我和來自全國近2000多名熱血愛國青年,進入了人稱“將帥搖籃”的“黃埔陸軍軍官學?!钡拇箝T,經過一年的入伍生教育后,1943年5月編入19期二總隊通訊隊,再經過6個月分科入伍生教育和近一年半時間的士官生教育后,于1945年4月14日畢業,從入校到畢業,歷時近3年時間。

    在校期間,遵循??偫韺O中山先生遺訓和“親愛精誠”校訓,接受政治、軍事教育,每周作紀念周和日常上課時朗誦和默記,“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創建革命軍,以挽救中國于危亡”、“和平,奮斗,救中國”、“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實行三民主義,建國大綱,建國方略”等哲理和主張。此外,還要學習軍事課程,學科有戰術學、操典、地形學等,術科有徒手和持槍動作、器械體操、武術以及各種演習等。在黃埔軍校的學習,不僅學到了軍事基礎知識,培養了愛國思想,還鍛煉我作為一名“黃埔軍人”應有的抗日御侮的犧牲精神。

    我畢業后分配到駐貴州貴陽原國民黨軍陸軍第13軍(原軍長石覺),任13軍軍部直屬通信營無線電連準尉見習,3個月后,升任少尉通信員、排長。

    國民黨中央陸軍第13軍是1933年在北京密云古北口參加長城保衛戰后,轉戰南北的一支抗日戰功卓著的部隊,當時歸屬第三戰區司令湯恩伯指揮。我任職后成為抗戰的一員,實現了立志抗日殺敵的宿愿。

    1945年6月初開始,抗日戰場的形勢發生了有利于我方的變化,此時,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已取得決定性勝利,德、意已宣布投降,日軍敗勢已定。同年6月下旬,我所在的第13軍奉命發動反攻,由貴州貴陽青巖鎮出發,進軍廣西,主要任務是收復失地,殲滅頑抗之敵,所屬89師擔任先頭部隊。與此同時,我亦接上級通信營營長指派,協助組建隨先頭部隊89師前進的流動電臺,配備有10千瓦收發報機一部及負責搬運裝備的士兵20名。主要任務是負責先頭部隊和軍部之間的聯系,報告前線戰況和傳達軍部指令。

    此時,日軍已經全線潰退,我先頭部隊89師神速前進,捷報頻傳,勝利的消息如雪片一樣向我流動電臺傳來,“某日攻克獨山”、“我軍正向河池進軍”、“日軍退宜山”、“我89師己進駐柳州”、“我先頭部隊正向梧州前進中,不日將進入廣東境內”等等,我流動電臺全體官兵,受前方勝利消息鼓舞,無不干勁倍增,緊跟先頭部隊之后,兼程前進,每到一處宿營地,不顧疲勞,立即投入架設天線,安裝設備工作,保證24小時全天候通報,以使前方消息盡快傳到后方,軍部指令盡快傳到前方。

    我自貴州貴陽至廣西柳州,在這約50天的時間里,行程八百里,架設電臺10余次,使前后方通訊、聯絡沒有一分鐘中斷,勝利地完成抗日通訊任務,鼓舞了士氣,振奮了人心。

    以上我的抗戰經歷,雖不能說是壯烈輝煌,但也在我平淡的人生中,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作者:北京市黃埔軍校同學會。85歲,19期)

    相關新聞

    天下黃埔二維碼 請關注微信公眾號
    九九精品视频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