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豐臺區在盧溝橋、宛平城地區啟動了“銘記歷史 不忘初心”主題黨日活動,活動包括主題展覽和話劇演出兩大部分。

主題展覽包括:“永遠的抗戰 不朽的豐碑”晉察冀邊區革命紀念館進京展覽、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展覽、“抗戰烽火從這里燎原”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八十周年主題創作展覽和盧溝橋歷史博物館展覽,既有專門介紹盧溝橋的專題展覽,也有反映當代幸福生活、珍愛和平的繪畫、書法、攝影主題創作展。
大型史詩話劇《宛平人家》,講述了1937年“七七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期間,宛平城內老工人岳全勇、農民牛在田、商人孟養齋三戶人家以及宛平簡易師范學校師生在日寇圍困下,與國民黨二十九軍將士及共產黨領導下的民族抗日先鋒隊奮起抵抗,打響了全國抗日的“第一槍”的故事,具有重大歷史意義。
據主辦方介紹,本次活動在全民族抗戰爆發80周年之際,立足于中華民族的全民族抗戰,依托豐臺區獨特的紅色文化資源,匯集多方專業力量,推出“4個主題展覽+1個主題話劇”主題黨日活動新形式,既是一次大膽的創新,也是活動的一大亮點,大大提升了主題黨日活動的新穎度和吸引力。
主題黨日活動自6月25日開展以來,陸續接到預約團隊300余家,累計14013人,《宛平人家》話劇截止到7月1日,共演出12場,受教育觀眾1561人,本次主題黨日活動將持續到7月15日。預計直接受教育人群達5萬人次。
發行珍藏 提高群眾儀式感和參與度
會上還發布了盧溝橋景區首次推出的限量版《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80周年珍藏版門票》,包括成人票和學生票兩個珍藏版本,7月7日以后來盧溝橋參觀游覽的游客可以購買;現場,中國郵政集團還發行了“七七事變”八十周年紀念首日封;豐臺區文聯還現場展示了為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80周年而全區動員征集的詩歌作品《盧溝橋,抗戰烽火淬煉的詩篇》。

“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全國武裝的弟兄們!抗戰的一天來到了,抗戰的一天來到了!”發布會上來自宛平城地區居民們深情演唱了《大刀進行曲》和《盧溝謠》兩首歌曲,再現了“七七”事變爆發后,29軍以大刀顯神威的壯舉,以及和平年代以后,宛平新貌的幸福生活。據宛平城地區辦事處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資源,聚焦盧溝橋歌曲,地區今年專門編印了《唱響宛平——盧溝橋歌曲選編》。

打造紅色文化 啟動盧溝橋國家文化公園研究課題
發布會現場,韓駿偉宣布《盧溝橋國家文化公園研究課題》正式啟動。作為首批五個國家文化公園之一,豐臺區已著手啟動盧溝橋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基礎研究,對盧溝橋現有資源進行梳理挖掘,鼓勵各方獻計獻策。
會上,來自古建研究、文化產業、高校等業界學界的十多位專家學者圍坐在一起,為公園建設建言獻策。針對課題組拿出的初步方案,與會專家們建議,盧溝橋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應以盧溝橋為核心,打造三個功能板塊,包括盧溝橋—宛平城—抗戰紀念館紅色文化板塊、盧溝橋—園博園生態保育板塊、盧溝橋—永定河歷史文化板塊,加強盧溝橋及其周邊歷史文化遺存的保護,培育新型文化業態。
紅色基因、歷史文化資源、自然生態資源、人文旅游資源在這里交相融合,這為盧溝橋的進一步挖掘利用提供良好基礎。今年5月,《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明確提出:“依托長城、大運河、黃帝陵、孔廟、盧溝橋等重大歷史文化遺產,規劃建設一批國家文化公園,形成中華文化重要標識?!?/p>
加強遺產保護、注重融合創新是盧溝橋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規劃重點。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范周建議,通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使一批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重大歷史文化價值的國家文化遺產得到充分挖掘和保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粹得到充分繼承和弘揚。同時,通過與文化企業合作,引入以科技為支撐、以創意為靈魂、以文化為核心的多種新型業態,推動公共文化建設與文化產業相互補充,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在運營上,要鼓勵公眾和志愿者參與。引導社團、民間協會、民間組織和個人參與到動植物、文化遺產的管理和保護中來。建立國家文化公園合作伙伴機制,與科研院所及非政府組織成員達成友好合作關系,協助國家文化公園的管理機構制定高水平的規劃與管理決策。(劉清丹)
相關新聞
請關注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