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夢漪:兩岸軍事問題可先導向經濟
日期:2010-06-03 10:34
來源:
作者:
字號: [小] [中] [大]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中評社南京5月29日電(記者 王平、劉曉丹、黃政)他,風華正茂時離開故鄉前往臺灣,一晃數十年,轉眼已成一名白發蒼蒼的退役將軍,當他再次踏上夢縈的故土,感慨地說:“我以作為一名中國軍人為榮?!?
他就是原臺軍陸軍副總司令毛夢漪中將。日前,毛夢漪向中評社記者談了他對兩岸關系及兩岸軍事互信的看法和建言。他表示,兩岸政治融冰之后,軍事方面才能有進一步的接觸和討論。他認為,兩岸可以“把軍事的問題導向經濟,從外圍談到核心,從低層談到高層,從退役談到現役?!?
兩岸簽和平協議 時機尚未成熟
毛夢漪是在南京參加“黃埔情.中評杯”第二屆兩岸退役將軍高爾夫球邀請賽期間,接受中評社記者專訪的。這位將軍已77歲,依然精神奕奕,跟記者聊天時眉飛色舞、中氣十足。
毛夢漪1933年出生,湖北武漢人。1949年在武昌念高中的時候,流亡到臺灣。在臺灣,他從上等兵做起,到下士、中士、班長,后來考進陸軍官校受訓,曾經擔任過臺灣部隊的師長、軍長、澎湖防衛司令官、臺灣三軍大學戰爭學院院長(注:臺灣的陸??哲姽?,不進這所戰爭學院,不能晉升將軍銜),之后擔任軍團司令,1992年從陸軍副總司令任上退役,一共當了52年軍人。
他對兩岸和平發展樂觀其成,并衷心期盼中國能夠統一,但他認為,兩岸和平協議的簽訂,目前時機尚未成熟。
他說,2012年以前,兩岸要營造氣氛,等待國際大環境的變化,(所謂國際大環境的變化,就是美日等國能夠對兩岸之間的政治性談判“推動一把”,表示贊許或期盼的態度),同時創造機會讓兩岸領導人在國際場合自然地會面。氣氛成熟之后,再談和平協議。
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的幾個障礙
“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茲事體大?!泵珘翡舴治隽四壳懊鎸Φ恼系K或者有待解決的問題:
第一,軍事信息的透明化,是簽訂軍事互信機制的前提。然而,這一點大陸很難做到,因為大陸不以臺灣為假想敵,大陸的軍備也不是對臺灣的,如果對臺灣軍事透明化,必將對大陸的國防造成傷害。
第二,雙方目前經濟往來很熱絡,但政治還很冷。政治之下,包括經濟、軍事、文化,兩岸之間經濟和文化的接觸都容易,唯獨軍事接觸比較敏感。兩岸政治融冰,軍事方面才能有進一步的接觸和討論。
第三,大陸要撤飛彈。其實,一旦需要作戰,后撤的飛彈一個晚上就可以搬回來,但撤飛彈的好處是能夠“爭取民心”,對臺灣老百姓發出善意訊號。這一點大陸應該很容易做得到。
第四,目前臺灣內部藍綠對峙,民進黨“逢馬必反”,比如,ECFA當然應該做,不做臺灣就會被邊緣化,但是陳水扁可以做、謝長廷可以做、蔡英文可以做,馬英九做就變成了“賣臺”。
毛夢漪認為,在這種背景下,兩岸領導人會面之前,不適宜建立軍事互信的機制。
把軍事的問題導向經濟
毛夢漪還為兩岸軍事交流互動支招:“我們可以先研究海洋開發,比如臺灣海峽的海洋石油,兩岸就可以研究合作勘探開發?!?
“要有耐心,要有智慧。把軍事的問題導向經濟,從外圍談到核心,從低層談到高層,從退役談到現役?!?
當年,毛夢漪匆忙離開大陸的時候,才16歲,就這樣與親人骨肉分離了數十年。直到1993年,他才第一次回到大陸,與在武漢的三個親妹妹團聚。今年三月,他帶領現居美國的女兒和現居紐西蘭的兒子回到中國大陸,到武漢鄉下祭祖,到爺爺奶奶墳前磕頭,當時他告訴兒女們:“這就是你爸爸的故鄉,你們要珍惜這塊土地?!?
“我對兩岸發展的前景是樂觀的,”毛夢漪最后對記者說:“兩岸人民同根同源,都是中華民族的子孫。中國現在崛起了,我以作為一個中國人為榮、以作為一個中國軍人為榮、以作為一個中國的老兵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