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張翔認為,兩岸可共同規劃中華民族的未來。(中評社記者劉曉丹攝) |
中評社香港6月3日電(記者 王平、劉曉丹、黃政)解放軍第二炮兵原副司令員張翔中將日前在南京接受中評社記者專訪時表示,150年以來,中國人所受的災難非常深重。曾經,中國人的事情,中國人說了不算。如今,我們自己當家作主,兩岸應該坐下來,共同規劃中華民族的未來。
張翔成長于開國元勛的家庭。他的父親是開國上將、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總指揮、國防科技事業的主要奠基者、原國務院原副總理、國防部長張愛萍。
張翔1943年出生,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畢業,專業是核武器設計制造。他的一生,與中國最具威懾力、最神秘的部隊--二炮--結下不解之緣。2001年,他獲晉升中將軍銜,2006從二炮副司令員的職位上退役。
日前,張翔在南京參加“黃埔情.中評杯”第二屆兩岸退役將軍高爾夫球邀請賽期間,接受了中評社記者的專訪。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暢談,他給記者留下了這樣的深刻印象--浩然正氣的將軍、儒雅認真的科研專家、對中華民族未來發展具有強烈使命感的愛國者。
兩岸退役將軍見面感覺很自然 在球場上“什么都談”。
過去,兩岸政治上處于敵對狀態,軍人無疑被置于敵對的第一線。而今,兩岸和平發展的大好局面已經出現,兩岸退役將領“打球不打仗”,揮桿競技,暢懷交流,意義非凡。
張翔去年參加了第一屆邀請賽,今年第二屆又來捧場。他說,“中評杯”高爾夫球邀請賽是一項很有意義的活動,不僅可以健身,而且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讓兩岸退役將軍互相交流、建立友誼,增進了解與信任。
“兩岸老軍人之間,盡管各自的政治使命曾經有所不同,但作為軍人本身,我們有很多共同之處,大家都是炎黃子孫,都是在中華文化熏陶下成長起來的,所以我和臺灣的將軍們見面交談時,感覺很自然?!睆埾韪嬖V記者,將軍們借此機會拉家常,互相了解各自的經歷和愛好,甚至聊到各自的退休生活、跟子女的關系,以及對下一代的看法等等,確實是“什么都談”。
“正如兩岸有遠見的政治家所預見的那樣,交流接觸是消除彼此隔閡的最好辦法?!薄?/P>
兩岸共同規劃中華民族的未來
張翔向中評社記者透露,在綠茵場上,他跟一位臺灣的將軍談及國共歷史,并且在一些問題上“形成了共同的結論”。
話說1927年國民黨展開清黨行動,造成國共兩黨分裂。仔細回顧歷史,兩人認為,當時造成分裂局面,并不完全能由中國人自己決定,因為背后有外國強大勢力的介入?!爱敃r中國剛剛推翻滿清的統治,處在半殖民地狀態,世界列強要瓜分中國,那時很多地方勢力或中央政權,背后都有外國勢力起主導作用,所以那時(兩黨)分裂很難避免?!薄?
說到這里,張翔不免痛心疾首:“20年代,中國人的事情,中國人說了不算!”
“如今,中國的事情,我們中國人終于可以說了算了,我們自己當家作主了?!闭劦酱颂?,張翔和那位臺灣將軍共同得出一個結論:“既然現在我們有了自己國家的自主權,兩邊為什么不好好談一談呢?兩岸應該坐下來,共同規劃中華民族的未來?!薄 ?
“現在這個時代,應該是中國人自己決定中國人的事情,如果我們還不做主,只能對外國人有好處。我們大家都是中國人,在這個問題上的共識是多于分歧的?!彼f。
張翔坦言,通過這次交流,雙方都很受啟發?!拔覀冋剼v史,過去的問題談清楚了,現在的問題就有了共同語言?!薄 ?
退役后 繼續對“老本行”傾注心血
作為中文信息處理系統的總設計師,張翔對解放軍的現代化、自動化,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我們今天能夠方便地在電腦上用漢字作業,都要感謝張翔以及他帶領的團隊30年前攻破了技術難關。
70年代,中國的軍隊面臨著一個大難題:指揮自動化系統沒有自如處理漢字信息的功能。正如張翔所說:“我們總不能用英文來指揮打仗吧!”因此,解決作戰指揮系統信息的漢字化,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1979年,張翔及其班子的艱苦努力終于獲得了成果,技術瓶頸被攻破,漢字智能終端誕生了!此后,軍方和工業部門緊密結合,很快形成了產品,并批量生產,計算機處理漢字的技術才被廣泛應用到民間。這項重大科技工程的突破,張翔居功至偉。
退役之后,張翔對于“老本行”國防信息技術和國防高科技的未來發展,仍然十分關注。
他最近研究的兩個題目,都涉及人類對空間的擴展:一是向太空探索,一是向地下開發。
他對太空的興趣,始于兒時。自小就喜歡科幻小說的張翔,數十年后仍然關注著太空技術的發展。他的最新著作《逐鹿天穹》,詳細講述了國際軍事航天力量的歷史,以及今后航天力量的發展方向。
至于地下開發,則跟他以前的工作研究范圍關聯緊密。二炮的導彈陣地十分堅固,據說可承受多枚幾十萬噸當量核彈連續命中,被稱為“地下長城”。正是對這些技術的認識,讓他深感地下空間的戰略重要性,并預見“21世紀是地下工程的世紀”。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張翔今年提案建議中國建設發展“超大型城市的地下公路交通”。他認為,把這些軍工技術轉用在民用上,可以解決城市未來的發展問題。
張翔已經有近50年的軍齡了。在二炮,他跟尖端科技打了一輩子交道,深深體會科技對于國家的重要性。
“150年以來,中國人所受的災難非常深重,以前我們抵御外族的侵略,用的是血肉之軀,付出了極大的代價,犧牲了太多人?!彼锌貙τ浾哒f:“現在,我們要用科技來保衛國家,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兩彈一星’。中華民族贏得和平,贏得世界人民對我們的尊重,不是用血肉之軀,而是用高科技?!?nbsp;
|
| 張翔打高爾夫球。(中評社記者王平攝) |
文理兼通 科研將軍愛讀歷史
話題一轉,這位搞科研出身的將軍,竟然跟記者暢談起歷史。
張翔對現代史和當代史興趣濃厚,近年正埋首整理“兩彈一星”的歷史。他目前擔任“兩彈一星歷史研究會”理事長,該研究會成立于2006年,主要工作是組織兩彈一星歷史研究,總結兩彈一星的成功經驗,研究國防建設和國家發展的戰略關系,并向政府和軍隊職能部門提出政策性建議。
“歷史研究工作,既是一種興趣,也是自己的責任?!彼嘈?,總結前人的規律,對于后代有借鑒作用。
“中華復興是中華民族的長遠任務,現在還未完成,我們尚未成為國際上十分富裕強大的國家。這條路可能還要走半個世紀到一個世紀,后面還會踫到許多艱難險阻。我們前人的經驗,可以為后人克服艱難險阻提供支撐。同時,前輩們在民族解放和國家富強的事業中所造就的精神財富,也要通過我們傳承下去?!薄 ?
正如這位文理兼通的儒將所說,他對歷史的興趣“其實是對中華復興的偉大事業的關注?!?nbsp;
|
相關新聞
請關注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