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中山(資料圖)
11日,紀念孫中山誕辰150周年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講話中提及孫中山先生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一生以革命為己任,立志救國救民,為中華民族做出了彪炳史冊的貢獻”。同時,孫中山是一個“不泥古、不守舊,不崇洋、不媚外”的人。那么,在我們所熟悉的“中山先生”之外,他到底是怎樣一個人呢?
婚姻
在世界最長的吊橋——日本明石海峽大橋一側的舞子公園,有一座六角尖頂的舊宅,名叫“移情閣”,這是日本唯一紀念中國革命家的展覽館——孫文紀念館。在這里,可以看到很多珍貴文物,比如孫中山夫人宋慶齡的婚服以及他們的結婚證書。
記者曾到此地旅游,同行的日本友人是當地人,他說因為孫中山與宋慶齡的父親宋耀如情如兄弟,而且與宋慶齡的年齡相差較大,他們結婚的時候,有很多朋友不甚理解。他還問我中國人對這一對偉人伴侶的看法。
看來,孫中山還是有很多側面不為人知。
比如,他和宋慶齡的婚姻,并不僅僅是男女之情的結合。對于一個革命家來說,自己的另一半美麗、聰慧、溫柔或許都是可取的,但并不是最重要的,他最需要的是一個意志如鋼、熱情如火的支持者。對于孫中山來說,外表柔弱的宋慶齡,正是他夢寐以求的伴侶。
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宋慶齡可以稱得上“中國航空史上第一名女試飛員”。
1923年,在孫中山的直接支持下,總統府直轄的航空局造出了第一架國產飛機,試飛時孫中山攜宋慶齡前往觀看??吹斤w機有兩個座位,而試飛員只有黃光銳一人,孫中山便問有誰愿意一同上天,結果宋慶齡慨然登機,并順利協同完成了這次試飛。這架飛機因此被用宋慶齡的英文名字“樂士文”命名。
試飛,在今天依然是很危險的事情,而在那個航空剛剛開始的時代,試飛失敗的例子更多。在這種情況下,宋慶齡坦然參加試飛,既體現了她剛烈不羈的內心,也體現了孫中山同樣不懼冒險的性格。
孫中山送給宋慶齡的定情禮物是一把手槍。善于識人的孫中山,在選擇宋慶齡作為自己伴侶的時候,便充分了解她的堅強無畏,同時暗示宋慶齡兩人結合帶給她的不是安逸和富貴,而是危險的革命生涯。宋慶齡對此顯然甘之如飴,也許這是他寧可冒同志們的不理解,也要娶宋慶齡的原因吧!
孫宋的婚姻,是山與火的結合,如果孫中山是一座山,宋慶齡便是一團火。
反過來,宋慶齡之所以會選擇孫中山,最大的原因是志同道合,同時是為孫先生的魅力所傾倒。在《宋氏家族全傳》中提到,初識孫中山的宋慶齡經常在聽其演講時聚精會神,以至于“常因感情激動而筋疲力盡,不得不休息幾天以恢復體力”。
演講
同樣被孫中山演講所折服的,還有很多人,比如毛澤東曾寫信邀請的日本革命家宮崎滔天,他本來是日本警視廳派去監視孫中山的人員,不料拜訪孫中山時聽了他的演講,只覺如“龍吟虎嘯”,就此拜服,成了孫中山身邊最忠誠的追隨者之一。
孫中山的演講真的這樣有魅力嗎?他的演講的確功底深厚,這可以從一次他“拖堂”的逸事中窺見一斑。
1912年8月25日,同盟會與統一共和黨、國民公黨、國民共進會、共和實進會集會于北京湖廣會館,召開了國民黨成立大會,算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重要時刻。
不過,因為5個不同性質、不同利益的黨派實施聯合,大家有很多理念不能統一,直到大會開始時,一些與會者仍在爭吵。此時來觀禮的嘉賓已到,不得已之下,宋教仁把孫中山和黃興叫到一邊囑咐——你們是要先發言的,而后才宣布黨章,請你們一定堅持至少1個小時,以便我們把這份文件最后敲定。孫,黃二人點頭應允。
會議開始,黃興先講。這位老兄是軍人性格,講了5分鐘便無話可講收場了——這意味著孫中山需要講50多分鐘。
孫中山毫不在意,上臺便講了起來,一時又是“龍吟虎嘯”,臺上臺下融為一體,所有聽眾都被感染得醉心不已。眼看快1個小時了,孫中山忽然看到宋教仁在演講臺的一邊朝自己打手勢——1個小時不夠,你再講1個小時吧!
孫中山集中精神繼續演講。終于快到時間了,他又看到宋教仁出現在演講臺的一邊,竟然朝自己豎起了兩個指頭!什么意思?再講兩個小時?于是孫中山又演講了兩個小時。
孫中山演講了4個多小時,而且聽眾如醉如癡,不但沒有“喊退票”的,而且很少有人注意到時間的流逝。只是工作人員注意到,講演結束的時候,孫中山已是十分疲勞了。
接生
孫中山跨界跨到什么程度呢?竟然能夠去給人接生。
這可不是傳聞。確切地說,這還是孫中山的老本行呢!
被稱為“國父”的孫中山,當年的報紙上一說就是“孫逸仙博士”,殊不知孫中山這輩子就沒得過博士學位。這種叫法純粹因為英文中“博士”和“醫生”都是Doctor,“孫逸仙博士”是“Doctor Sun Yat-San”的誤譯。
孫中山是學醫出身的,他1886年入學廣州博濟醫院附屬南華醫學院,后轉入香港雅麗士醫學院,1892年畢業后曾在澳門行醫。有意思的是孫中山行醫頗為天馬行空。
他在雅麗士醫學院修的是內科,但在澳門行醫時敢給人動手術,而且外科技術相當不錯,曾幫助一名患者取出一顆重達60克的腎結石。
更不可思議的是他還是一名優秀的產科大夫,曾多次接生,是第一批在中國提倡西式新法接生的醫生,也是中國第一批男接生大夫。孫中山會產科技術并不奇怪,因為香港雅麗士醫學院的學生都要到各科輪換實習,孫先生在產科實習過。雖然在當時一名男醫生從事婦產科診療壓力很大,但這方面他的手法相當出色。1893年,他回老家香山(今中山)時,一名陸姓朋友的妻子難產,接生婆束手無策,孫中山作為醫生被接去,僅對產婦肩胛進行按摩催產,便使其順利產出一名男嬰。
捐獻遺體
孫中山在行醫期間,頗得一位好友的照顧,此人便是在香港行醫的英國名醫康德黎。
盡管出身西醫,但在英國的官方文獻中,記載了康德黎醫生對中醫很感興趣并做了不少研究,熟悉東方的若干治療方法,并間接提到了拔火罐的使用事例——康德黎可能是第一個在西方人身上使用中式拔火罐的西醫。有意思的是康德黎本人并無修習中醫的機會,他對中國傳統醫學的傳播發揮作用,很可能是受到了孫中山的影響。孫中山早年在澳門鏡湖醫院行醫的時候,經常要請康德黎從香港趕來幫助做重要手術,兩人在醫學上頗有交流??档吕钑位鸸捱@門手藝是孫中山傳授的,還是在他的影響下學會的,沒有記載。
孫中山后來從事革命工作,對醫學應該說是漸行漸遠了,但他始終關心醫學的普及和進展。1925年在北京重病之時,孫中山毅然接受西醫手術,鼓勵國民接受現代醫學。孫中山去世后,其親屬按照他的遺囑將遺體捐獻給醫學院進行科學解剖之用。根據協和醫院的解剖記錄,孫中山的死因十分清晰,是膽囊癌擴散到肝部,并堵塞膽管導致不治的。
將自己的遺體捐贈給醫學界,孫中山是在用這樣的舉動表達對于醫界同行的鼓勵和支持。想來,這便是真正的不忘初心——盡管做了大總統,但孫中山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治病救人的初心。
相關新聞
請關注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