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yyy0y"></li><li id="yyy0y"></li>
  • <li id="yyy0y"></li>
  • <tt id="yyy0y"></tt>
    <li id="yyy0y"><tt id="yyy0y"></tt></li>
    <tt id="yyy0y"><rt id="yyy0y"></rt></tt>
    <li id="yyy0y"></li>
  • <li id="yyy0y"></li>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黃埔軍校同學會  >  媒體報道  > 正文

    紀念孫中山:北京的“中山”印記

    日期:2016-11-15 13:38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楊征

    字號:  [小]  [中]  [大]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孫中山與唐紹儀,兩人都是廣東香山縣人。

      1925年3月,人們在中央公園吊唁孫中山。

      如今的中山會館

      原標題:北京的“中山”印記

      ■楊征

      1925年3月,孫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后,人們舉辦各種方式來紀念他:孫中山曾經住過的香山會館大加修飾,并改稱中山會館;因孫中山的靈柩曾安奉于中央公園,人們將中央公園改名為中山公園;甚至北京一些郊區縣城的重要道路,也改名為中山路。

      當年,除了北京,與孫中山有著密切聯系的南京、天津等城市,也紛紛將與之有關的建筑和道路,冠以“中山”二字,以示紀念。

      香山會館改名中山會館

      如今,在西城區南橫東街西口路南,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它就是中山會館。聽名字就知道,這里與孫中山有密切的關系:孫中山一生中三次造訪北京,有兩次都曾經光顧過這里。

      不過,這里最初并非現在的樣子。在清朝,這里是康熙年間皇子們的師父、廣東順德人劉云漢購置的一塊義地,即用來安葬窮苦同鄉的公共墓地。在墓地的北端建有一座小祠堂,以供停放棺槨和辦喪事兒之用。后來到了嘉慶年間,義地遷往龍潭湖一帶,這里便成為了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會館,其功用類似于今日的駐京辦事處。廣東香山縣到京城做生意或者是辦事兒的人,都會選擇香山會館作為落腳點。

      孫中山先生的祖籍是廣東省香山縣,他第一次到北京是1894年,當時他還沒有那么大的名氣,到了北京舉目無親,按照北京當時的“旗漢分城而居”的政策,孫中山只能是到外城的“香山縣辦事處”找個類似今日“招待所”的地方住下。在當時的北京城,孫中山看到的是統治階層忙于為慈禧皇太后慶祝生日而粉飾的太平,也令他對腐朽的清王朝徹底絕望。

      孫中山第一次離開北京后不久,又有一位香山縣人住進了這座香山會館。這便是被派駐到朝鮮任職的唐紹儀。在短暫居住后,唐紹儀贊助香山會館一筆資費,用于擴建。擴建后的香山會館規模相當可觀,戲臺、花園、假山等無所不包,簡直就是一座典雅的小型園林。

      1912年孫中山為敦促袁世凱維持共和國體,第二次造訪北京。此時,孫中山先生的名氣早已名揚海外,抵京后,他受廣東同鄉會的邀請,出席粵東會館為他舉辦的歡迎會,然后他來到香山會館的花廳吃午飯。

      1925年孫中山逝世后,他的同鄉兼摯友唐紹儀,再次出資重修了香山會館,并提出將會館改名為中山會館,以紀念孫中山。值得一提的是,曾任民國第一任內閣總理的唐紹儀,后來回到了自己的故鄉廣東香山縣。當時,當地人為了紀念孫中山,將香山縣更名為中山縣。唐紹儀競選成為該縣的縣長,在任職期間,唐紹儀為官清廉,努力將中山縣建設成當時的全國示范縣。在他的策劃下,一些類似今日經濟特區的方案被規劃出來,可惜的是,因為種種原因,最終這些方案沒能實現。

    相關新聞

    天下黃埔二維碼 請關注微信公眾號
    九九精品视频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