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yyy0y"></li><li id="yyy0y"></li>
  • <li id="yyy0y"></li>
  • <tt id="yyy0y"></tt>
    <li id="yyy0y"><tt id="yyy0y"></tt></li>
    <tt id="yyy0y"><rt id="yyy0y"></rt></tt>
    <li id="yyy0y"></li>
  • <li id="yyy0y"></li>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黃埔軍校同學會  >  歷史人物  > 正文

    一個應該被中國人民永記的美國將軍:約瑟夫·史迪威

    日期:2012-07-04 10:36 來源:中國黃埔軍校網 作者:

    字號:  [小]  [中]  [大]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史迪威,1883年3月19日生于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帕拉特卡。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美國陸軍將領,曾在遠東大陸統率美軍與中國國民黨軍隊共同抵抗日本的進攻。

      1904年史迪威在紐約州西點軍校畢業,1944年晉級陸軍上將。先在菲律賓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參加美國赴歐洲遠征軍,后任西點軍校教官。
      他學過中文,曾在天津服役(1926-1929),在北京任武官(1935-1939)。第二次世界大戰珍珠港事件后,美國參戰,史迪威于1942年晉升中將,并被派到中國,先后擔任中國戰區參謀長、中緬印戰區美軍總司令、東南亞盟軍司令部副司令、中國駐印軍司令、分配美國援華物資負責人等職務。

      第一次緬戰史迪威并沒有得到軍隊實際指揮權,緬甸戰役失敗后,率110多人徒步撤入印度。提出在印度和昆明等地重新整訓和裝備中國軍隊的XYZ計劃,計劃反攻緬北,打通中印公路。1943年10月,中國駐印軍開始打響反攻之戰,史迪威將軍指揮中國駐印軍開始反攻緬北胡康何谷、孟拱河谷對日軍第18師團進行戰斗,經過一年多整訓和重新裝備的中國軍隊如猛虎下山擊潰日軍一路突進。1944年8月史迪威指揮中國駐印軍和美軍聯合部隊拿下緬北重鎮密支那,從此援華物資可以不再通過艱險的駝峰航線航行,而轉向更為安全的路線,援華物資輸送量得以大大提升,國內戰場得到綿延不斷的支持。

        在華任職期間,史迪威充分認識到無論從政治、經濟,還是軍事方面來看,都很難依靠國民黨去戰勝日本侵略者。同時,他認為中國共產黨代表中國的新興力量,對共產黨給予同情。在他的推動下,1944年7月,第一批美軍觀察組終于抵達延安。

      由于史迪威在政治和軍隊指揮權方面同蔣介石以及國民政府領導層存在的巨大分歧矛盾,最終演化到不可修復的地步。1944年10月18日,史迪威將軍被羅斯??偨y召回美國。

      大戰期間,他指揮在中國、緬甸和印度境內的全部美軍。1945年初連接緬甸公路(Burma Road)的盟軍供應公路——萊多公路,改名為史迪威公路。

      史迪威將軍后被任命為太平洋戰場美國第10軍司令,于1945年8月在琉球群島接受10多萬日軍的投降。1946年3月后,在舊金山任第6軍司令。

      1946年10月12日,史迪威將軍因患胃癌并轉移到肝部,在舊金山萊特曼陸軍醫院逝世,終年63歲。去世前一天,根據他的請求授予他一枚步兵戰斗紀念章。這是一種極普通的獎章,但只有在第一線戰斗的步兵才能獲得。在史迪威將軍曾經生活過的戰時首都重慶,人們將他曾經居住過的舊居翻修成為史迪威將軍紀念館,以紀念這位曾經給中國帶來過巨大幫助的美國軍人。

    天下黃埔二維碼 請關注微信公眾號
    九九精品视频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