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yyy0y"></li><li id="yyy0y"></li>
  • <li id="yyy0y"></li>
  • <tt id="yyy0y"></tt>
    <li id="yyy0y"><tt id="yyy0y"></tt></li>
    <tt id="yyy0y"><rt id="yyy0y"></rt></tt>
    <li id="yyy0y"></li>
  • <li id="yyy0y"></li>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黃埔軍校同學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國共兩黨“黃埔后代”共同拜謁國殤墓園(新快報)

    日期:2012-07-17 09:13 來源:新快報 作者:

    字號:  [小]  [中]  [大]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代表團成員共同拜謁國殤墓園,前排從左起分別為黃埔軍校同學會會長林上元、臺灣退役上將王文燮、臺灣退役中將鐘家聲、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徐向前之子徐小巖。

      紀念遠征軍入緬作戰70周年

      ■新快報記者 羅仕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昨日,國共兩黨“黃埔后代”共同拜謁了位于云南省騰沖縣的國殤墓園,并參觀了滇緬抗戰博物館。

      遠征軍中七成是“黃埔人”

      在蒙蒙細雨中,黃埔軍校同學會會長林上元,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黃埔軍校同學會首任會長徐向前之子徐小巖,國民黨將軍鄭洞國之孫鄭建邦,國民黨將軍戴安瀾之子戴澄東及臺灣多名退役將領等參觀了國殤墓園,并分別在忠烈祠、烈士紀念塔、中國遠征軍抗日將士紀念碑前三鞠躬,敬獻鮮花,祭奠遠征軍英靈。

      “黃埔有黃埔的精神,民族有民族的魂!”據黃埔軍校同學會會長林上元介紹,在入緬作戰的中國遠征軍中,黃埔軍校師生是一支重要力量。據有關方面統計,中國遠征軍中黃埔出身的軍官約為1.2萬余人,占參戰部隊軍官總數的70%。黃埔師生用鮮血和生命鑄寫了“愛國革命”的黃埔精神。記者統計中國遠征軍主要將領也發現,在30位中國將領中,有22位畢業于黃埔軍校。

      滇西抗戰紀念館年底完工

      新快報記者昨日隨代表團到位于云南騰沖西南1公里處的國殤墓園,3346塊墓碑整齊地林立在墓園小團坡,墓碑下均葬有陣亡官兵的骨灰罐。

      據騰沖縣國殤墓園管理所所長楊素紅介紹,該墓園建成于1945年7月7日,是為中國遠征軍第二十集團軍騰沖收復戰陣亡將士而建。去年在云南省黃埔軍校同學會、云南省歸國華僑聯合會的努力下,該墓園還從緬甸迎來了19名遠征兵英靈。

      “滇西抗戰紀念館在籌建中,今年底完工?!睏钏丶t指著國殤墓園旁邊的滇西抗戰紀念館說,屆時遠征軍抗戰實物將會在該館展出。

      名將子孫有話說

      徐向前元帥之子徐小巖

      黃埔精神就是“兩不兩愛”——“不要錢、不要命,愛國家、愛百姓”;就是一種奉獻精神,黃埔軍校以此凝聚了一批人,靠精神培養了一批人。

      鄭洞國將軍之孫鄭建邦

      遠征軍兩次出征印緬,在強敵面前表現了卓越的戰斗勇氣和高度的犧牲精神,為中國贏得了威望和榮譽。

      戴安瀾將軍之子戴澄東

      指完路后,父親叫衛兵把他頭抬起來,朝北方看了一看就去世了。

      新快辭典

      中國遠征軍

      中國遠征軍是抗日戰爭期間,中國為支援英國軍隊在緬甸殖民地對抗日本軍隊,保衛中國西南大后方補給線滇緬公路安全而組建的出國作戰部隊。

      1938年10月,日軍在占領了武漢以后,暫停正面進攻,轉而封鎖中國沿海地區。此前,東北、華北、華東等沿海地區已被日軍侵占。日本試圖封鎖中國,來摧毀中國薄弱的國防工業,堵死國際援助通道。滇緬公路成為當時中國與外部世界的唯一通道。為保衛滇緬公路這條生命線,1942年2月,中國遠征軍出兵緬甸,這是甲午戰爭后中國軍人第一次踏出國門、赴海外作戰。

      日本認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亞洲戰場上,只有三次被他們稱為“玉碎戰”(即日軍被全部消滅),分別是滇西的騰沖戰役和松山戰役,還有緬北的密支那戰役,全部發生在中國遠征軍歸國之戰中。

      在歷時3年零3個月戰斗中,中國遠征軍同樣損失慘重,投入兵力總計40萬人,傷亡近20萬人。

    相關新聞

    天下黃埔二維碼 請關注微信公眾號
    九九精品视频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