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軍校建校100周年,舊址紀念館重新開館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廣州6月16日電(陳宇龍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今天,黃埔軍校迎來建校100周年,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重新開館,校本部和軍校俱樂部原狀陳列向公眾開放,“國共合作的不朽豐碑——大革命中的黃埔軍校(1924-1927)”校史展開展。
據了解,校史展通過300余張歷史圖片,以“歷史實物+多媒體還原”的形式,呈現了國共合作時期的黃埔軍校歷史。展覽分為“國共合作 黃埔創?!薄澳芪哪芪?軍政兼備”“東征北伐 威名遠揚”“英杰輩出 豐碑永存”四個部分,共展出170件套展品,除館藏的82件套外,其余均為來自全國20個單位、黃埔后人及藏家的藏品。
開館活動現場,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為捐贈者頒發了黃埔軍校建校百年特別證書。黃埔軍校十六期生耿蔭龍之子耿嘉陵告訴記者,經過與家人商議,他捐贈了父親在中緬印戰區使用過的一張美式吊床和反攻緬北時繳獲的日軍軍用毛毯,這些文物都會陸續經過整理布展,被更多參觀者見證。耿嘉陵呼吁更多黃埔后人捐贈出自己珍藏的相關文物,讓黃埔軍校文物“活”起來,讓更多的人來了解這段歷史。
值得一提的是,提升后重新亮相的校本部復原陳列,根據在軍校工作、學習過的師生、夫役等人的日記、書信、回憶錄和其他相關影像、圖片和文書類資料,重現了20余個場景空間。教室里的課桌、辦公桌上的報紙文件、學生宿舍中疊著豆腐塊的床鋪……都高度還原了黃埔軍校校本部師生學習和訓練的場景。
黃埔軍校俱樂部首次以場景復原面貌迎客,這是當年黃埔軍校師生舉行集會、演出、節日慶典的場所。此次修繕復原了“閱覽室”“音樂室”“彈子游藝室”“化妝室”,立體細致展現軍校師生在軍事訓練課程之余的生活。
此外,可供公開查詢的“黃埔同學錄查詢室”數據庫也于今天上線。由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與關愛抗戰老兵公益基金聯合籌辦,是目前國內可公開查詢的規模最大、收錄最全的黃埔軍校名錄數據庫。關愛抗戰老兵公益基金秘書長羅亞君介紹,該數據庫現已收錄包括黃埔軍校校本部、各分校、附設各訓練班、各兵科學校在內的黃埔軍校學員資料超過17萬人,支持以姓名、籍貫等各種方式模糊查詢。
羅亞君認為,數據庫也方便了年輕人搜索來自自己家鄉的黃埔生、和自己同姓的黃埔生,從而了解革命先輩報考黃埔軍校、以革命為自己的使命的原因。
活動現場,中國郵政首發《紀念黃埔軍校建校一百周年》紀念郵票和原地紀念封,該套紀念郵票1套2枚,郵票圖案為黃埔軍校校本部、孫中山紀念室和紀念碑。
據悉,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從6月17日起對游客恢復正常開放。